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末,我从上海出版系统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当时现代文学研究室下面,有一个“孤岛文学”小组,由我负责,任务是编辑整理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和“孤岛”文学作品选辑等工作。周楞伽先生原与我同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现在已经改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他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文艺界相当地活跃,于是,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当年的往事。并且交谈一些过去发生在出版社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2.
作家鳞爪     
柯灵度过90岁生日将主编六卷本柯灵文集 德高望重老作家柯灵刚刚度过了90岁生日。他在文坛辛勤耕耘70年,年属耄耋仍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最近,他刚完成了《浙江省文学志》的序言,暂作休整后,又将开始主编6卷本文集。这套文集将汇集柯老的小说、散文、剧本等200万字作品。柯灵先生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柯灵先生率先为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论”平反,这位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而在中国大陆沉寂了数十年的文学大师逐渐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十几年来关于梁实秋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不断出现,2004年11月还在北京成立了“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一时间学界似乎又出现了“梁实秋热”。其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有他那别具一格的雅舍散文、明显受白璧德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新月时期慷慨  相似文献   

4.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复兴西路147号是柯灵先生故居。那栋棕黄色的西班牙风格的公寓,经修缮和整理揭幕,柯灵先生故居首次对外开放。这使我想起当年有幸采访,并为他拍摄电视录像时的难忘情景。"时间不再等我了"1992年,受上海电影制片厂领导的委派,笔者和电视摄制小组的同志们如约来到柯灵先生家采访并为他拍摄电视纪录片。虽说当时他忙予《上海一百年》长篇巨著的创作,惜时如金,但慈祥朴实的柯灵先生和他的老伴陈国容还是早早站在家门口,等候摄制小组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百花版,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张爱乡同志赠,“当代散文丛书”之一种,张主任乃山西原平人,与我有同乡之谊,知我为“百花”写过不少书评,且又建立“梨化村藏书楼”,特赠书数种,嘉勉后学,古道热肠,桑梓情重。这一本,却是我特地提出来要的,一者,柯灵先生与我有书信联系,再者,先生散文久有盛名,文字典雅,韵味浓郁,句式奇崛,理趣横生,如陈年老酒,如黄钟大吕,叫人窥一斑而思知全豹,读一章而想览终卷。 在“避暑山庄”一次笔会上,几个文友曾议及时下文坛,有一种现象值得沉思:就是一批老作家反而进入创作高峰期,宝刀不老,灵思喷涌,奇文一出,洛阳纸贵。如孙犁、如杨绛、如柯灵、如汪曾祺、张中行……,究其奥秘,就是他们不是靠“炒”而红,而是靠“磨”而锋,无论是文革时“左”风振荡,还是改革中“商”湖汹涌,他们都  相似文献   

7.
徐铮 《军事记者》2012,(5):51-52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著名绘画大师黄永玉,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散文风格独特,与其绘画成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作为当代绘画大师,黄永玉绘画之外的一大爱好就是文学,如同他自己所言"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第一的”。黄永玉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乞今已有散文集10余部,这些文章不仅有着精深的文学造诣.且艺术风格独特.他曾坦言文学让他得到了很多自由.而这个绘画大家的业余爱好也给了文学一个美丽的“意外”。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散文?这一话题,目前文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只是根据我本人几十年来读散文、写散文、译散文、评散文、编散文获得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可以兼而有之。 散文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区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狭义散文。“五四”以来,对这种狭义散文,有不同的称谓,如散文小品、美文、絮语散文、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等。因为这种文学小品充溢着作者的情感,故我常…  相似文献   

9.
谈随笔──为《中国当代作家随笔》丛书而作柯灵随笔是文学丛林的一枝,参差横斜,郁郁苍苍。寻根溯末,纵贯汉魏六朝,横涉东洋西海,曼衍变化,经历“五·四”这一场春风化雨,亭亭秀发,经冬不凋。随笔与散文、杂文为兄弟行,胸襟放达、神形命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10.
一夜编辑     
1946年初,我由柯灵同志介绍,参加上海《文汇报》工作,编市闻版。编了一期,就提出辞职。“一夜编辑”是颇有点戏剧性的。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我作为《新民报》  相似文献   

11.
几乎有目共睹的是,近几年在改革开放、商海滔滔的时潮中,文坛渐次归于沉静、清寂之态.唯有散文创作呈现活跃、走俏之象.这不仅表现于纯散文杂志的不断出世,尤引人注目的是报纸副刊、周末版上散文容量的增加.除了明标了“散文”的文章外,尚有更多没打旗号的文章是作为实际上的散文丰富着版面的.诸如“随笔”、“小品”、“专栏文章”、“人生感悟”等文章皆可列入散文一族.由此可见,散文是寻常生活、艺术创作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文学式样.当然,真正好的散文,即艺术的散文,是不易做的.至于能传诸后世、藏之名山、千古不朽的佳作,就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文学工作,至今已有38年。我是从文学创作活动开始,进入编辑工作岗位的。长期以来,一边担任编辑工作,一边坚持业余创作。这种“两栖”生活,实践表明是可以互相促进的。由于生活环境的熏陶,我自少便爱上文学。进入中学以后,便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初中二、三年级时已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小说和散文、诗歌。其后不断写作。1945至1949年的整个大学时代,在广州市《建国日报》副刊《国风》(当时基本上由我地下党掌握)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凡六七十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6)
当代散文理论和散文刊物文/北京·刘锡庆我认为散文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现在的“散文热”是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贾平凹提出“大散文”更是乱上加乱。现在散文刊物确实不少,但缺乏一个标准明确,在文体建设和审美规范上有自觉的努力,形成高品位的雅文学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阿滢 《出版史料》2008,(2):56-59
胡山源的名字稍有耳闻,只知道他是上海“孤岛”时期作家,至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不甚了解。蒙陈梦熊先生寄赠《文坛管窥》一书,胡山源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自从编辑浙江法制报副刊《天日山》以来,我便与法制散文和她的作者们交上了朋友。把法制与散文嫁接在一起,会否是一杯难喝的“鸡尾酒”?我没有研究。但细想来,既然有法制文学一说,总该也可有法制散文吧。《左传》及韩愈、柳宗元著作中的一些篇章,似乎就有法制散文的痕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为繁荣法制文学(包括法制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法制报副刊的编辑,我也常常发出“苦恼人的笑”:真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时,曾有一个发现:对于一个作家,他想写什么并不是他写出什么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他能写什么。就如散文大家杨朔,他走的“把散文当诗写”的路子,不但是因为他爱那样写,而且还因为他早年是研究古典诗词的;而另一位散文大家秦牧,他从小爱研究接近大自然、动植物,爱看各种博物知识,所以他能把散文写成“谈天说地式”的。杨、秦的风格不能互换,不仅是他们不愿意,其实更是他们不能。作家的风格缘于他的美学追求,其实更缘于他的知识结构的局限。现在评论新生代或“后先锋文学”的论者,称赞他们饱读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著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年轻作家王湛贤曾活跃于文坛,他发表小说,出版作品集。造化弄人,其人其作品很快犹如流星划过,数十年后差不多已经被人们淡忘。回望王湛贤的一生,可以从柯灵、郭良蕙等人和《文艺复兴》《新民晚报》等报纸中为索引,去寻找他命运多舛的人生轨迹。柯灵的外甥王湛贤是柯灵的外甥。柯灵兄弟四人,学名以伯、仲、叔、季排列,因此柯灵原名为高季琳,他另  相似文献   

18.
江苏电视台“文学与欣赏”栏目编辑景国真,是位头发稀疏、敦实的中年汉子。近年来,他所编辑的“文学与欣赏”栏目,多次在国内获奖,他因此也成了电视界的名人。最近,在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名单上,他也被列在其中。一份景国真近期的作品目录,记载着他平凡而闪光的业绩:1993—1994年,他编导或以他为主编导完成的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文学片达45档  相似文献   

19.
喜爱《散文》的读者哪个不晓得贾宝泉其名?因了他主编的刊物《散文》格高、境阔、文洁、意新,佳作迭出,是“文学远途上艰难跋涉的倦客,得以小憩小酌的十里长亭”和“心灵寄存处”,更因了他为该刊写的“编后记”生发了他对散文的感悟,心有灵犀,理有慧光,清言娓娓,文情并茂,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读者被他的文字震撼了,感动了。由此,他的名字,他的文字与他主编的刊物一起矗立在读者心中。《散文》的“编后记”的确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他一改以综述、分析本期内容为主的通常写法,将来稿存在的普遍问题归纳分类,依次就某个问题从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黄爱 《新闻三昧》2007,(6):55-56
四、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萧乾一生中从事过多种文学尝试,小说、散文、翻译都很有成就。然而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撰写并出版了多部中文和英文小说。所以,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留下深深的文学印迹。从一开始,他就无意识地偏离了传统的客观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