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刊物。世界语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不属于某一国家或民族,所以《中国报道》的读者涉及范围之广是单一民族语的对外刊物所难以相比的。另外,世界语者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学习、运用、推广世界语,达到各民族人民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世界和平。因此,广大世界语读者与我社联系密切,感情深厚。《中国报道》从1950年创刊之初,就非常重视与读者的联  相似文献   

2.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的综合性杂志,她创刊于1950年,在各国世界语者中拥有一批读者。他们从这本刊物中了解中国,并与中国的世界语者建立联系。发展友谊。读者喜爱《中国报道》,称誉她为“最精美的世界语刊物”,这其中有我们摄影记者的功劳,是他们不辞辛劳,用照相机记录下中国优美的风光、多姿多彩的风情、丰富有趣的人民生活,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们展现了中国美好真实的形象。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现在我们摄影部的记者以年轻人为主,他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一如它的名字一样,从创办时起就确定了它的办刊方针,这就是报道中国,让其他国家的世界语者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中国古老而神秘,而在50年代初,由于政治和技术的原因,信息的传递远不如今天这样顺畅,《中国报道》便成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少数媒介之一,也成为连接中外世界语者的一座桥梁。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如何全面地介绍中国,对于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世界语者把世界语运用于民族解放事业,团结一批世界语者,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出版刊物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争取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用世界语发表宣言,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投入到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去。当时,在中国各地先后出版的世界语刊物有《中国报导》、《东方呼声》、《中国怒吼》等等。一些文学青年还把一些抗战小说翻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刊物上,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世界语运动融入到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月刊。经外文局批准,中国报道杂志社自1994年开始,自办国内、外期刊的发行。我们随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广为宣传自办发行我们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报道》及国际上有影响的三大世界语刊物上刊登消息和广告,介绍订阅和汇款方式,并在1993年和1994年的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介绍自办发行的情况,征求意见,寻求支持,积极开展推广和征订工作。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翻译家巴金先生是一位世界语老前辈。他从青年时就开始学习世界语,并用世界语写文章,编辑世界语刊物。他一生热情地支持世界语事业。仅从世界语翻译的文学作品就近30万字。许善述同志从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汇编成《巴金与世界语》一书。全书分3个部分:“著作篇”,收录巴金关于世界语的论著和世  相似文献   

7.
读者是刊物生存的基础。如何贴近读者,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同时,并不完全等同于消费类刊物的是,《中国画报》肩负着国家对外宣传的责任,它的编辑方针要求我们“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客观报道真实的中国”。怎样将外宣使命与读者需求两者更紧密地结合,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这个热爱世界语、追求世界语崇高理想的人来说,1950年的5月是太美了,因为在这个月份里,不仅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诞生了,而且我的第一个孩子也降生了。在那“双喜临门”的时节,我接到了世界语老师冯文洛先生的来信,他要我立即参加《中国报道》编辑部的工作。我便告别了任教的成都市女子中学和成都华阳县中(那时两个学校都有世界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报道》创刊45周年之际,国际世界语协会以及许多国家的世界语组织和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表示祝贺。它们充分表达了各国世界语者对中国、对《中国报道》的热爱,也显示了这本杂志在对外宣传中的积极作用。现选摘数则,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道》网络版自2001年开办以来,在全体记者、编辑、翻译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受到全世界各国世界语者的欢迎。澳大利亚世协主席珍·毕晓普来信说:“我代表澳大  相似文献   

11.
1995年5月15日是《中国报道》杂志创刊45周年的纪念日,这是我社全体职工和国内外热爱《中国报道》的世界语者的一个喜庆日子。回顾45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英文版、《中国画报》英文版等刊物,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对外宣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的英语类新闻刊物,对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刊物却面临着调整编辑方针、明确市场定位、参与国际竞争等一系列新问题。以下刊发的这篇文章,或许会对这些刊物的定位、经营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世界语翻译就是把汉语语言文字用世界语这种人造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中国报道》翻译部承担着把编辑部每个月发来的中文稿译成世界语。这项工作对《中国报道》杂志的出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翻译部是编辑部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要起好这个  相似文献   

14.
至今,《中国报道》创刊已经45年了,我和它一起度过了32年的美好时光,经历了杂志社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为传播世界语而发展壮大《中国报道》创刊初期只有三四个专业人员。1963年,我到编辑部时只有14人,他们大部分从事翻译、通联工作。当时杂志是双月刊,由于没有专门的编辑、记者,所载文章和图片大多从国内报刊选编。随着1967年改为月刊,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湄公河》、《吉祥》是中央外宣办批准云南省主管、主办的两个边境外宣刊物。2003年5月,泰文月刊《湄公河》和缅文刊物《吉祥》迎来了创刊、改版的周年纪念。按照“立足地方、宣传中国、服务周边、放眼世界”的原则,坚持以“好看、可读、有用、可信”的编辑方针,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两刊赢得了对象国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语《中国报道》网络版通过“十六大专题”对这次盛会进行了集中详尽的报道,在世界语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怀念     
冯文洛、方善境、陈土德和张闳几都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老前辈,为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都是中国报道社的元老,为《中国报道》的创刊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年华和智慧。我有幸在我开始世界语职业生涯之时,就与他们共事,亲聆他们的教诲,得到他们的关爱和帮助,直至他们逝世。在此,我谨用自己这支拙笔记下他们的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们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绿色的青春     
《中国报道》1990第9期的封面展示了创刊40周年庆祝的一个场面:几位中国青年围在一位外国读者身旁。那几个年轻人中有我,还有我的同学向红等等,那时我们还在北京广播学院世界语专修班学习。虽然知道自己将来有可能为《中国报道》这本杂志工作,却不曾想到自己的形象会出现在这本杂志的封面上。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令人难以琢磨,也许就是这种缘分,使我们在不经意中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本杂志,而且或许我们的一生都会致力于这绿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道社的通联工作从60年代初就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负责,现有两位同志专门做这项工作。建章立制,做好每封读者来信的处理工作中国报道社的通联工作的任务,就是为读者服务,沟通编辑部门与读者的联系,增进与读者的了解和友谊;为提高书刊质量和扩大书刊发行量服务;为发展国内外的世界语运动服务。国外世界语读者的来信涉及对我社书刊的反应、订刊购书、投稿(包括世界语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20.
针对读者特点报道中国经济世界语者是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的人——一般属于知识阶层。世界语是国际辅助语,希望能成为所有人的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真正属于世界语这个圈子的,还是以教师、公司职员、学者等知识阶层人士为主,包括一些政治家、作家、企业家。他们是对外部世界感兴趣的人——一般希望了解其他国家和公民的信息。通过世界语可以很容易联系到世界各国的朋友,通过信件、特别是网络,可以了解到远方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许多是第一手的,来自当地居民的。他们是愿意进行各种交流的人——世界语除了是一种语言外,它还蕴涵着一个理想,就是各国人之间自由的沟通,从而达到世界和平。因此,讲世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