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喆 《文化学刊》2008,(4):115-120
在收养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当夫妻双方共同作为收养人时,对夫妻二人年龄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下文简称《收养法》)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收养法》的特点、立法趋势、我国在收养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以及现行《收养法》的具体规定四方面,在实然法律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夫妻双方一人年满30周岁即可收养。  相似文献   

2.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叙及周武王克商之事,引用了部分诗句,有“其卒章”“其三”和“其六”。荆州王家嘴楚简《诗经》中有“其二”“其三”等分章的标注,据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引诗中的“其三”和“其六”亦应是《武》篇的分章标示。类似王家嘴楚简《诗经》中有分章标示的抄本,至迟在春秋中期楚庄王时就已在楚地开始流传。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保训》自公布以来,有关简文中出现的四个"中"字引发的争议就未曾间断,先后出现十余种不同观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学勤先生等简文整理者所持的"中道说",即将"中"解释为一种抽象的近似于儒家中正、中庸、中和等观念的道德理念,是后世儒家道统说"道"的滥觞。虽然"中道说"相对于其他各说具有更强的整体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保训》之"中"的传承与儒家"中道"传承的关系方面,具体包括《保训》的传"中"序列与先秦儒家"中道"传承顺序之间的矛盾,以及《保训》的传"中"方式与先秦儒家"中道"传承方式之间的矛盾。本文试图通过探究《保训》中的"河"与上甲微的儒家圣王身份,以及《保训》中"求"与"假"两种特殊的传"中"方式,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周家台"祠先农"秦简中涉及的祭祀活动及其中所蕴籍的宗教、政治与技术等背景的综合研究。文中首先对一些重要词语和语句进行了新的释读和文义贯通,并对腏祭的祭仪特征进行了专题考察。在背景研究方面,则首先通过考察先秦至汉代神农、后稷以及诸田事神的原初神格、祭礼特征及后续演进,确定了先农的田祖原型及其与其他农业神祇的整合过程,同时也阐释了先农在秦代产生和民间私祭的历史、文化背景。就腊祭而言,则区分了先秦时代十月腊祭和十二月蜡祭的功能特征,并探讨了战国晚期秦地对二祭进行整合的祭制改革及腊祭在两汉时代发展为岁终年节等相关问题,另外还研析了郑玄等东汉经学家在腊祭和先农释读方面出现的诸多困惑、失误与深层原因。最后,在禾、黍名称与治种技术问题上,指出二者均源于北方的粟作农业体系,与楚地稻作农业无关。由简文中的出种、燔治和殽种等活动,可证由选种、晒种、藏种、出种、粪种等环节构成的整套治种技术在秦代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显示出农业技术、先农信仰与祭礼活动的有机交融。就政治-宗教层面而言,楚地先农祭的出现,其实是秦人强权文化一统天下的缩影,也是秦人国家宗教征服楚地信仰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史官所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西晋初年出土于战国魏古冢中。秦始皇焚书,除《秦纪》外,列国史书均遭焚毁,而当时此书埋藏地下,躲过一劫。古本《竹书纪年》在西晋、南北朝流传过程中即出现多种版本,约在宋代亡佚。本文便主要针对《竹书纪年》的出土、成书、整理、流传四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喜爱。自18世纪以来,《诗经》英译版本陆续出现,扩大了《诗经》的影响范围。其中,英国翻译家理雅各的《诗经》译本影响广泛、独具特色。在《诗经》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笔墨去诠释与复原原文,才能够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之意。该文以理雅各1871年《诗经》译本为例,以克劳迪显化方式为划分方法,从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性显化3个方面,研究显化在译文中的应用,以期对中国典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两国相互印象备受关注。日本媒体涉华报道、日本媒体涉华舆情研究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人们十分关注报纸、杂志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而关于图书出版的研究,则大都关注日本出版业、电子出版市场等,没有出现涉华图书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范君晖  吴忠 《职业圈》2007,(9S):10-12,61
文章在介绍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实施第四方物流的需求和基础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继而提出观.量,即中国实施第四方物流的条件不够成熟,应该大力提倡“高层次第三方物流”的标准提法,以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另外对待第四方物流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辨证的看待第四方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实施第四方物流的需求和基础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继而提出观点,即中国实施第四方物流的条件不够成熟,应该大力提倡"高层次第三方物流"的标准提法,以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另外对待第四方物流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有攸往"是《周易》卦爻辞中常出现的一句占断语。它在《周易》的《坤》《屯》《贲》《剥》《复》《无妄》《大过》《恒》《解》《损》《益》《夬》《萃》《巽》等卦的卦辞以及《大有》的九二爻、《大畜》的九三爻、《遯》的初六爻、《明夷》的初九爻、《损》的上九爻、《姤卦》的初六爻的爻辞中均有出现,共计20处。因为所处的"卦时"与"爻位"不同,"有攸往"占断辞背后所展示的哲理启示也就随之而变,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吴山青 《文化交流》2016,(12):53-56
正剧团借助戏院而立足发展,戏院则凭借剧团而名扬四方,两者应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得其所。歌剧《红楼梦》2016年9月10日,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大戏院上演。旧金山歌剧大戏院是世界歌剧界的重要演出场所,其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和做法,对渴望文化发展繁荣的中国城市来说,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旧金山歌剧团致力于邀请世界顶级歌  相似文献   

12.
吉尔曼是时代的思想先驱,她的作品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贡献很大。在《黄色墙纸》这篇小说中,她讨论了父权社会下妇女自主权利的丧失,以及所带来的不可弥补的肉体与精神上的伤害。在《黄色墙纸》中,吉尔曼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运用了日记体来描述整个故事。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虚幻描写。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包括第一人称、日记体的运用,以及小说中的虚幻描写,来说明吉尔曼所要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伊夫林·沃小说中有诸多的庄园书写,在人物刻画、情节聚焦、情境反讽及主题表达等方面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伊夫林·沃作品《衰落》中的拉那巴城堡和国王的星期四、《一把尘土》中的赫顿庄园以及《旧地重游》的布莱兹赫德庄园,揭示其小说中的庄园书写经历着从前期讽刺到中后期挽歌的笔触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以意象丰富著称,在她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金锁记》中,月亮作为审美意象反复出现,并与人物的内在情感世界产生种种关联。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从三十年前的月亮、下弦月、模糊缺月、明亮而狰狞的月等多种月亮形象分析《金锁记》中的月亮意象运用,探究月亮意象在张爱玲笔下的承袭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样式,《全唐诗》、《全唐文》中出现大量提及“亭”的诗文,通过对这些诗文分析,可以论证描述亭在唐代文学中的功能、演变及历史意义,诠释和理解亭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楚辞·天问》是屈原的不朽巨著,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与风格,成为《楚辞》诸作中的奇葩。《天问》具有一股悲情的动人力量,使人产生共鸣。屈原通过诘问的修辞方式,沿用楚骚美学的托物寓志手法,借助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人物与故事,神话中的天文、动物及植物的意象等,抒发心中的一腔悲愤,以及对楚人的讽谕、期盼与警惕。屈原在《天问》中所抒发的悲愤,正与司马迁的悲情一致,这也可解释司马迁读《天问》后深感悲愤的原因,《天问》也达至《文心雕龙》美学中的隐秀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杨时的易学,在程门弟子中水平最高。其易学论述,一是《易说》,保存在《大易粹言》等书中,一是《语录》、《文集》中的相关议论。从解《易》的思想来看,他受到了二程天理观的影响;其解《易》的方法,也多与《周易程氏传》一致。但这并不是说杨时就仅仅是二程易学的复述者。事实上,杨时易学展现出了"程—朱"主流脉络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杨时易学在一些主要的概念如易、神,以及由此展开的生死观方面,都受到了张载的影响,并与佛、道有丰富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潮研究进行述要,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涉及到四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主义的涵义以及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来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端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其特征、自由主义没有成为近代中国选择的原因及其评价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更好地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命运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战国至汉初的学术史上,孟子、公羊家、穀梁家先师以及董仲舒、司马迁等儒士通过对孔子"作《春秋》"一事的不断塑造,奠定了《春秋》"微言大义"的经典地位及其"史中取义"的文本阅读方式。而刘歆则试图重建《春秋》学的学理体系:他淡化孔子与《春秋》之间的"作者"关系,将《春秋》重新置入三代以来的史籍传统中;又尝试从历学角度重建《春秋》的义例体系;在处理"六艺"内部关系时,刘歆将《易》学与《春秋》学相配,建立起一种新的"天人之学"。《春秋》学的性质、阅读方式至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西汉传统《春秋》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了解刘歆《春秋》学的内在学理体系与解经方法,是我们理解两汉之际这场重要学术转型事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1,(6):42-43
自2010年4月以来,浙江省委外宣办组织浙江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等单位人员,成立了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的专题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欧洲实地走访了《葡华报》、《欧洲时报》、法国华侨华人会、《欧联时报》、《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威尼斯华侨华人总会等华文媒体和华侨祉团,对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或参与经营的海外媒体开展了问卷调查,与来浙访问的侨领、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本刊分两期对调研报告中浙江籍人士参与海外传媒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予以刊登,供相关部门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