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溺爱"是独生子女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往往长辈单向地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把孩子的快乐看作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悲伤看作自己的悲伤,甚至把孩子视为命根子和自己的全部意义所在,对孩子物质享受上一味满足,过度保护,过度包办,过度干涉,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出现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家教》2008,(1):4-7
在今天,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确是个难题,在现在的环境中我们发现,"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孩子为什么难教育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  相似文献   

4.
出示"王牌"     
孩子考了零分,爸爸气势汹汹拿出鸡毛掸子,妈妈抱来一大摞参考书,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拿出手中的"王牌"--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看看这一家子,孩子不爱学习,爸爸简单粗暴,妈妈盲目加压,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过度溺爱,竟成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挡箭牌.如果这些家长有一点科学教子的意识,学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不会陷入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5.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学生的本职。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尽情地"玩"数学,使孩子感觉到数学确实好"玩",让孩子在。玩"中增长知识,张扬个性。讲一讲"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包括数学童话、数学趣闻、数学史实等。比如,家长可以在数学教材、报刊杂志中收集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领域的重大发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沈阳9岁男孩溺亡事件让大家陷入了悲痛.事情是这样的,孩子因为和同学闹矛盾,老师就把孩子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并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回家后,母亲生气地责骂孩子:"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只能捡瓶子、捡纸盒子,别的啥也干不了……"在母亲的这番"教育"下,孩子负气离家出走,失联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三天中午,搜救人员才在附近的一...  相似文献   

7.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说过,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主动给孩子创造机会与伙伴玩耍的家长只有37.9%,经常一个人玩的孩子达46.7%;14.8%的孩子"没有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孩子没有玩伴,会失去很多对社会规则的学习机会,体验不到交际的快乐,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这些孩子走出"伙伴危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9.
聪明妈妈看孩子可用以下四种"镜子":一、"望远镜"孩子让你越来越不满,别人的孩子见到人大方有礼,你的孩子见人就往后躲;别人的孩子安静乖巧,你的孩子满地打滚;别人的孩子会弹琴、会画画,你的孩子却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0.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位8岁孩子问妈妈:"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在回答时进行了一个巧妙的设计.首先,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吃了一点后马上问:"这是什么味道呀?"妈妈告诉化:"这是食物的苦味呀."孩子似乎有所理解.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没有像过去一样从医生那儿买来止咳糖浆,而是特地准备了一些带苦味的中药水给孩子喝,孩子张口服了一点后忙说:"好苦,我不要吃了."  相似文献   

12.
曾经,我接手了一个"百变班级".几番困惑、几番挣扎之后,我想,既然孩子是"百变"的,我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可以顺应孩子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死亡教育"     
我在小说<二狗的故事>中,写过乡村独特而残酷的"死亡教育".针对调皮捣蛋、四处闯祸、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使出"狠招",假装要将孩子淹死.孩子被强行按到了水里,痛苦地挣扎.  相似文献   

14.
"代管家长"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孩子"的不断增多,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自发形成,并逐步流行开来的一种旨在针对农村广大"留守孩子"教育的新制度,即指学校教师与农村"留守孩子"结成对子,教师代理其家长,从思想、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制的出现,是对广大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是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一种新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家长多,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越是能干,孩子反而越平常;父母表现一般,孩子却十分优秀.比如以下几个例子. 例1:孩子A,高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现在坚决不愿意上学了.与其沟通的时候,孩子说:"我爸爸太聪明了,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爸爸总能知道答案,他总是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做,简直笨死了!'" 例2:孩子B,遇到不会念的字,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这位妈妈没有像例1中的爸爸那样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字都不会念?"而是换了一种说法:"这个字还不简单,来,妈妈告诉你."现在,孩子的妈妈发愁的是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先问别人,自己从来不先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6.
李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歌星梦"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中毒"很深,并意欲找她"好好谈谈".我对"追星"的孩子不担心,却对因"追星"而被老师谈话后的孩子比较担心.  相似文献   

17.
章高祥 《江西教育》2022,(13):57-5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教育不能靠"大棒""小棍",也不能靠"怒发冲冠""恐吓".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们:"不同的孩子,心里都有一把锁,你要读懂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8.
班里有个比较"另类"的孩子,孩子很聪明但学习方式很特别,上课很少听课作业很少做,不过考试还不错,知识的掌握还可以!这是个在别人眼中是个有点"神"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甚至当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还是这样.要是从保护孩子安全的角度说,"抱"在怀里的确是更保险一点,可是父母拢起的双臂恰似一条"绳索",把孩子的手脚牢牢地束缚住了,使孩子手脚和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总在父母"怀抱里"生活的孩子,活动机会少,活动范围小,社交面狭窄,往往孤僻、怯懦、自卑,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勇敢、坚强和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20.
目前,"心罚"已成为校园中需要认真对待的现象."心罚"伤害的是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