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湘西少数民族情歌不仅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独特的恋爱、婚姻习俗,凸显出他们以歌定情、以歌为媒、互赠信物的恋爱、婚姻方式,而且广泛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居住、生产、生活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婚姻习俗在本民族婚姻家庭活动中具有指导性、权威性、约束性,《婚姻法》在社会生活中更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二者内容有同有异。一致之处不作阐述,相冲突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从婚姻的成立要件以及夫妻权利义务方面来研究毕节市苗族的婚姻习俗,内容主要包括维护婚姻自由、确定结婚年龄以及履行夫妻同居义务等。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与《婚姻法》都是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的准则,但因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有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与现行婚姻法仍相冲突。可以采取财政投入进村寨、法制宣传走基层、制定村规融法律、变通法规尊民风、合理审判保民俗等措施协调二者之冲突。  相似文献   

5.
广西各少数民族是否存在宗法制度,以前学术界无一涉足。1994年,钱宗范教授以一文《广西各少数民族封建宗法概论》开辟和推动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①钱先生以大量的史实表明,广西各少数民族存在着宗法制度。本文在钱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解放前广西各少数民族的生育习俗为研究的角度去窥视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宗法制度,以推进对广西各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的研究。生育的外在形式是男女两性生理结合的产物,本质上则是男女两性社会结合的结晶。因此,要把握纷繁复杂的生育习俗后面本质的东西,就要把它置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意识…  相似文献   

6.
婚姻习俗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风情面貌和化特质的社会习俗之一。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对商州各种婚姻状况做了全方位展示。买卖婚、童养婚、招养婚等各种婚姻形式,都被作家广泛注意和采撷,现于笔端,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传统社会中不会产生恐婚族,因为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使个人的婚姻选择必须服从于家庭利益;传统婚姻受到各种亲缘与地缘关系的监督与限制;个人在婚姻面前没有选择压力。婚姻自主意识处于蒙昧状态。婚姻风险意识不强,个人将婚姻选择及其结果的好坏全部归结于命运和天意。内容丰富的传统型婚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空壳化”,其“家本位”特点和各种血缘地缘限制随之减弱或者消失,个体的婚姻自主意识张扬,婚姻风险意识增强。城市化的推进和流动性的增强。以及随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婚姻风险,婚姻自由的获得要以失去某些婚姻方面的保障为代价,个人现在必须单独承担越来越大的婚姻风险.这是恐婚现象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8.
广西藤县汉族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民俗化现象。本是对当地哭嫁习俗的原因、种类、形式、腔调及《哭嫁歌》的内容的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方言俚语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民俗事象,都可以从某种角度反映一定的生活习俗。在河北石家庄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俚语,这些方言俚语一方面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化,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事象。另一方面,在河北婚姻嫁娶风俗中还有大量因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而产生的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中原地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观,少数民族多追求平等、自由的婚姻。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长夜》中以大量笔墨描述了广西西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婚恋习俗,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三少民族作家的创作中映现着文化忧思,具体表现为俗信遗失忧虑、民族形象焦虑和文化传承忧思.其文化忧思的产生与各自民族的文化境遇有关,更与三少民族作家所具有的双重价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持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目前,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突加剧等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多民族多元化特点及在少数民族学生聚多的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分析指出,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不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有其特点,各民族文化和意识差异化倾向较大,研究解决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教育的氛围,探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民间舞蹈的"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单纯的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祭祀仪式、风土人情、节庆风俗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蕴涵着民族的审美,它是民族审美的物化,更是生命力量和内在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广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植物资源丰富 ,境内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形成富有特色的民族食俗。各民族食俗对植物资源有着很广泛的利用 ,从而形成广西独具特色的食俗植物 ,它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丰富的食俗文化。目前 ,广西食俗植物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资源未能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因此 ,必须加强有效宣传 ,改变传统认识 ,尽快查清食俗植物资源 ,改进加工工艺 ,拓宽销售领域 ,积极开发食俗植物与民族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饮食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里悠久的民族文明一样深邃久远。广西典型的菜类、粉点类、茶类、酒类、酱类、食俗类等饮食文化遗产的资源态貌各具特点,体现了食源的广选性、食味的复合性、食俗的信仰性、食风的民族性等特征,应通过增强保护意识、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研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等具体措施来保护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广西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当前,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培养并发展传统文化显得迫在眉睫.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结合其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与紧迫性,提出加强民族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龙胜位于广西桂林西北部,世代居住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与侗族。他们因为地域和族源关系在文化上有着较多的相似,都以山区稻作文化为根基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主要是综述该地区壮族和侗族的民俗文化的生长环境和山区稻作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不仅要发展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而且要面对东盟十国的多元文化。为了确保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有利文化地位,抵御文化垃圾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袭,维护广西本土民族文化安全,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坚持以生为本,加强广西地方院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