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当你问起学生爱不爱作文的时候,他们会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是的,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手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  相似文献   

3.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作文的基石。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他们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习作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多观察,多体验有的同学为什么编假话,害怕写作文,其中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发现,学生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能让教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有神,一挥而就。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奥地利著名小…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作文水平差异很大,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脱颖而出,让老师都啧啧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那么如何引导没有良好写作习惯的同学培养这种习惯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源于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做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那么,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每当谈及作文,就会感到非常的无奈,学生对于作文课也是感到十分困惑,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付出了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什么就是没有提高呢?我认为应该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写作特别重要。在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想、多积累,写作时才会胸有成竹,才会做到下笔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洒脱自然。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要让学生敢说、敢写。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1)积累和观察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是一朝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些水平较高的作文。稍加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的良好写作习惯,赖于他们平时的多看、多思。多看,才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才能下笔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黄艺文 《成才之路》2014,(24):60-61
正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习语文,就是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学习作文,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总有一些学生的作文让教师拍案叫绝,也总有些学生的作文味同嚼蜡。"会写"完全源于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积累就多了;多想多思,就有感悟了。这样一来,写起作文来就会感到轻松、容易,一挥而就,下笔成文。作文比较差的学生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2.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如果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既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又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是一个难题,写不出东西,言之无物.那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多年的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去写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巨大动力,是引起和保持学生写作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写作心理的基础,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钥匙.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爱"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生就会不待老师督促而自觉地去“历练”,因此,养成作文习惯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从兴趣入手,有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从点滴做起——勤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要  相似文献   

16.
王建华 《家教世界》2013,(7X):280-28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提高写作效率,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做起: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的写作内容贴合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习,这使得学生对作文部分存在一定偏见,认为作文就是好词好句的堆砌。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教师要注重强化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会针对如何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