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暂缓判决制度还没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但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已适用了十来年,所以笔者对最早适用暂缓判决的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所总结的有关暂缓判决适用对象的范围进行了分析.该院是以排除不适用对象的方式列出,笔者则试图通过所列的排除对象找到明确的暂缓判决可以适用的对象,但结果却意外地发现有意义的适用对象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首先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宪法能否成为判决依据的诸种观点的分析及其审判实践中宪法地位现状的考察 ,指出了宪法长期以来不能成为判决依据的原因。然后 ,在比较法的视野上探讨了宪法的适用制度 ,阐述了确立宪法审判依据地位的意义 ,同时为完善我国的宪法适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宪法能否成为判决依据的诸种观点的分析及其审判实践中宪法地位现状的考察,指出了宪法长期以来不能成为判决依据的原因,然后,在比较法的视野上探讨了宪法的适用制度,阐述了确立宪法审判依据地位的意义,同时为完善我国的宪法适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缓刑制度的设计与适用比较科学合理和适合我国国情,但在缓刑立法方面仍存在某些缺陷,司法实践中缓刑制度适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碍。从发展的趋势看,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缓刑具体规定,推动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暂缓判决这项审判制度虽然已经在我国基层法院实践多年,但其实施的效果却并没有那么明显。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暂缓判决究竟能走多远?以及怎样建立与之配套的社区服务令制度?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暂缓判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述,结合对其历史和理论源头的介绍和分析,最后提出作者自己关于暂缓判决未来改革方案意见。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程序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和我国国内立法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保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具体刑事诉讼程序中,未成年人的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刑事审判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措施仍须进一步完善,应以双向保护为目的,采取恢复性司法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加强教育,建立暂缓起诉与暂缓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7.
罪犯基于剥夺政治权利刑而被剥夺的言论、出版等自由不应局限于政治性的范畴。外国人与未成年人客观上都可以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但对未成年适用该刑罚时须格外慎重。缓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宜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8.
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制度.在我国,缓刑制度已初步建立,但还远未完善.文章从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主体及考察内容、缓刑的撤销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外缓刑制度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我国缓刑制度进行评述,指出尚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缓刑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身高1.8米的英俊少年小曹顶着一头染过的黄发,穿一条时髦的牛仔裤,上身却套着一件护理工人专用的白大褂,戴着口罩。一个月前,犯轻微抢劫罪的小曹领到上海市长宁区法院的“社会服务令”,被要求到长宁区老年护理院做一个月的“义工”。上海长宁区法院院长丁寿兴说,“社会服务令”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责令已构成犯罪的少年到社会福利场所或社区,进行无偿社会服务劳动。适用“社会服务令”的对象是暂缓判决、宣告缓刑、判处管制、单处罚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被告人,执行时间从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长宁区法院试行“…  相似文献   

10.
审判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诉讼原则,也是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公正审判的司法准则之一。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人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审判公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司法实践中,审判公开的落实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刑事司法的角度,阐述了审判公开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及其内容,分析了该原则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并对该原则的落实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习支教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育见习则对于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教育见习课程存在方案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场所不足等问题。为有效解决教育见习课程存在的问题,适应实习支教对教育见习的要求,尝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见习体系,以确保师范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实现高校支援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刑法二元机能观决定了未成年犯"保障机能优先,兼顾保护机能"的缓刑适用原则。在这一视野下,我国未成年缓刑适用运行机制存在立法不完善、调查制度未建立、司法适用不平衡、缓刑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不足,需要进一步放宽缓刑的适用对象、细化缓刑适用情节、规范缓刑适用调查制度、健全未成年犯的监管来完善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以此实现未成年犯权益保护和打击犯罪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回避制度是应司法公正的需求而设置,是自然公正原则于现代法中的引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在立法规定及实践适用上对司法公正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从法理基础、回避对象、程序、条件等诸多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回避制度,文章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民事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和程序的比较研究,探讨健全和完善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与临床实习不同,暑期临床病理见习是医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阶段,在暑假期间开展到病理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是本科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短期实践,是医学生进行初步实践、了解病理工作流程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制订合理的见习计划,培养学生在病理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病理—临床、病理—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以提高见习医生的整体实习效果,为将来正式实习和未来的临床工作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醉驾"入罪实施一年来,醉酒驾驶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司法实践中缺乏对醉驾判处缓刑、免刑、从轻、从重处罚的详细标准,导致各地法院对同样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样。细化醉驾的量刑标准,区别对待不同的醉驾案件,避免选择性司法,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对每个醉驾者的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刑法典对缓刑制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对个性后缓刑制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释,有利于缓刑制度的完善,为了使缓刑制度更具操作性,建议设议设立缓刑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区矫正的试行受阻于体制转型迟缓且前景不明。与传统体制相比,贴近基层法律服务的司法行政部门更易树立以人为本的矫正观;以假释人员为主的矫正对象结构决定了司法行政部门接手社区矫正的必要性;持续扩大社区处遇对象更须充分利用其管理优势。因此社区矫正主体应以司法行政机构为主导,形成公安、检察、法院联动体制;该体制还须尽量吸纳社会力量,最终以"小政府、大市场"的政府购买模式完成对特殊类群的观护及督导。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理念。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落实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理念的主要载体。文章围绕我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做精教师教育"建设构想,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方面,探讨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行动策略。师范生在见习前,要制定见习计划;见习中,要熟悉学校工作;见习后,要重视见习总结。师范生在实习前,要明确实习意义;实习中,要投入实习工作;实习后,要做好评价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死缓发端考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刑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旧刑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死缓作为一种思想和制度,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处,一直为学界所关注。通过从卷帙浩繁的古今中外典籍中查找有关记载,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死缓设想系托马斯·莫尔于16世纪最先提出,死缓制度则确立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