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剧指的是产自香港的电视剧。20世纪80年代之前,香港主要有三家电视台,即亚视、佳艺和无线。后来随着佳艺破产,亚视自制电视剧集减少,港剧倾向于专指无线剧集,即TVB剧集。TVB剧集在香港本土、中国内地乃至东南亚地区和海外华人之间备受欢迎。在近两年受欢迎的电视剧市场上,大陆军旅戏、间谍戏制作精良,日剧延续一贯的青春时尚,韩剧坚持浪漫唯美,欧美剧则是系列为主,剧集寿命最长。至于港剧呢,似乎什么都有,但又都不突出,虽然难以重现昔日一家独大的辉煌局面,但部分剧集仍是可圈可点。本  相似文献   

2.
照烁 《兰台内外》2011,(2):61-62
吕良伟,1956年出生于越南,后随家迁居香港。上世纪70年代末,他加入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当艺员,凭借在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中饰演的丁力一角,一夜走红。1991年,吕良伟与麦当雄合作主演的《跛豪》大获成功,引领香港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链角度出发,对中、美以及TVB电视剧产业运行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可以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借鉴美国和香港电视剧产业的相关经验,以促进自身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珊珊 《新闻世界》2013,(3):117-118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英文缩写TVB)作为香港首家商营无线电视台,于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业,涉足节目发行、收费电视、音乐、电影、出版等行业,为全球最大的中丈商营传媒之一,电视剧作为其品牌产品,每年产量近千小时,从七十年代初期它所制作的电视剧集常年占据着香港电视剧收视率的八成左右,当今TVB剧集已在香港和全球华人社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TVB的研究也自新世纪以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数量虽多,却也庞杂,笔者对近十年来关于TVB的研究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以期对TVB电视事业的发展乃至国内电视行业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杜洁  刘建 《新闻世界》2011,(12):50-51
本文对新媒介环境下的TVB电视剧进行了分类,并指出TVB高层在面对“挖角风波”时,对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瓶颈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是使其保持港剧霸主地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罗慧莹 《新闻世界》2013,(7):267-268
【摘要】改革开放后,内地与港台地区开始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表现在电视上,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内地剧与香港TVB剧相互的借鉴和交流。本文旨在分析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TVB剧与内地剧的发展变化,并试图总结双方在电视剧创作上的特色与不足,从而促进两地的电视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BTV是我供职的媒体机构.北京电视台。TVB是香港最大的媒体机构.无线电视台。TVB、虽然公共的开路频道只有两个.明珠和翡翠台.但在黄金时段的收视率,却占到全香港收视人口的75%到80%,、每年提供近6000小时的电视节目(含剧集)广告收益达40亿港币.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占其收视份额主要贡献的电视产品.是电视剧和本埠新闻。  相似文献   

8.
余妍 《今传媒》2014,(12):108-109
在电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电视剧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式。罪案剧作为电视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美国CBS和香港TVB罪案剧的制作模式是什么样的?CSI:Las Vegas(《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和《法证先锋》是否展现了真实的拉斯维加斯和香港的城市面貌?现实生活是不是充满了暴力?真实的犯罪是不是有预谋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会犯罪?司法科学真的有如此先进吗?罪案剧是在教人破案还是在教人犯罪?此文旨在通过对罪案剧创作模式和社会效应的分析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作为亚洲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TVB以其独特的编排理念,特别是富有风格的自制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从70年代初期至今,TVB所制作的电视剧集就常年占据着香港电视剧收视率80%左右的份额,时至今日,TVB的剧集更在内地及海外华人中拥有数目庞大的观众群。  相似文献   

10.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又称香港无线电视台,旗下设有香港本部、国际部(TVBI)和其他产业部。香港无线台有两个频道,分别是粤语频道翡翠台和英文频道明珠台,在香港的收视率分别占85%和80%。每年制作6000小时的节目,其中电视剧为600集左右。TVBI负责节目的海外发行和海外卫星平台的业务。2007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总收入为43.26亿港币,其中一半的收入是广告,另外一半是版权发行,主要是电视剧版权的发行。2007年全台净利润是12.64亿港币。由此可见,节目版权的发行在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它一直保持香港媒体第一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摘 《兰台内外》2010,(4):60-60
至2010年5月,翁美玲离开人世已整整25载,而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83板《射雕英雄传》(下称《射雕》)的首播,也过去了27年。《射雕》开播后,曾经创下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粉丝纪念网站林立,诸多影视偶像更是曾出此辈。  相似文献   

12.
情景剧于20世纪4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是欧美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美国最知名的情景剧是《我爱露西》,一共拍了179集。中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情景剧,代表作是《我爱我家》。一共拍了108集。《我爱我家》一度大红大紫,紧随其后的《编辑部的故事》。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情景剧在欧美长盛不衰,在中国却并非如此,中国的荧屏剧集市场还是被大批大投资、精品化的电视剧把持。近十年来,随着电视频道的爆炸性增长,电视剧成为众多频道哄抢的资源,以至于价格越抬越高,相比之下,情景剧精品力作少,市场份额小,售价低,影响也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人文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霆 《新闻导刊》2006,(3):39-40
论起这几年各地最为“抢眼”的电视新闻节目品种.业内人士恐怕都会想到民生新闻。的确,近几年来里,随着《天天630》(重庆台)、《阿六头说新闻》(杭州台)、《南京零距离》(江苏台)、《第七日》(北京台)等一批以反映和报道百姓日常生活为宗旨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开办.民生新闻节目渐次在各地电视观众的视野中凸显出来。在有些城市,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那个朝代、那个历史时期,都没有三国时期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人们所熟知、所喜爱,这归功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和普及。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近期中央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讲坛类节目,如“易中天品三国”等播放,把民间的三国热不断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荐书     
《翁美玲的1959—1985》翁美玲的粉丝编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古灵精怪、活泼可爱的“黄蓉”的扮演者翁美玲更成为老少追捧的偶像。因此,年仅二十六岁便煤气中毒自杀身亡的翁美玲,她的离世被坊间称为“世间一大恨”。而离世二十年的翁美玲,其影响力至  相似文献   

17.
甘丽娅 《青年记者》2007,(14):124-125
近几年来,随着韩剧风靡全国之后,紧接着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了主力军,从《刘老根》、《马大帅》、(《插树岭》、“希望的田野))到《乡村爱情》、《福喜临门》,迅速刮遍大江南北。以《乡村爱情》为例,“据央视索福瑞调查,《乡村爱情》的收视率在黑龙江是20个百分点,辽沈地区是10个百分点,南方是5个百分点,在重庆地区排在各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已超过当年播出的《刘老根》,创出了一个新高。”那么,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8.
马晓宁 《视听界》2010,(6):73-76
电视剧购买每集突破120万元 2010年无疑是电视剧"大剧"年,《仙剑奇侠传3》(江苏卫视)、《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卫视)的首轮独播占据上半年市网收视的前两名,史诗大剧新《三国》的卫视首播拿下上半年的第三、四名,《钻石豪门》、《手机》、《猎鹰1949》等精彩剧目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高潮。  相似文献   

19.
按我的看法.凡是涉及以暴力解决问题的电影、电视剧都属于武侠剧.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古装武侠片。一类是时装武侠片。时装武侠片甚至包括枪战片、侦破片(涉案剧)、战争片,甚至《铁道游击队》、《亮剑》都属于我说的武侠片的范畴。我在拍摄红色经典《铁道游击队》的时候.潜意识里就是当拍现代版的《水浒》来拍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