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即和谐世界理念。在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外交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外交宗旨上更突出"以人为本"、外交风格上更倾向"有所作为"、外交效果上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由此,中国外交战略被和谐世界理念赋予新的内容和特点,对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给中国的外交战略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的力量.文化外交是一国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实现某种特定战略意图,以自身文化为栽体,通过政府或民间渠道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它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的.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文化外交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从文化外交的理论着手,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文化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3.
威望外交是国际政治研究中一个较少引起关注但又十分重要的领域.在国际事务中,威望外交体现的是维护本国声誉和威望的能力.它由四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即战略意志、战略威慑能力、国家信誉和战略边疆.中国传统的战略文化中不乏关于威望外交的丰富的思想遗产,中国应该合理汲取,并依据自己的国力限度与利益分布范围,从威慑力、公信力、吸引力、创造力等四个方面开展威望外交,塑造在国际事务中的威望.  相似文献   

4.
正处于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来处理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经济外交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创造促进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是实施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措施。经济外交作用巨大,可以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充足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供给,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为在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并有助于我国谋求和平、稳定的大国关系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但经济外交也有其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对中国新时期“大外交”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一是在外交主体上的突破,既重视首脑外交,又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二是在外交对象上的超越,既重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三是在外交内容上的拓展,既有政治外交,又有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石油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以及石油地位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石油外交路径,实现了不同的目标。我国对外石油关系深嵌于国家外交战略议事日程中,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石油外交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石油外交模式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般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外交的行为体系中,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治国家和社会公众,而社会公众随着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又不断衍生出新的行为体形式。公共外交经历了国家主导型、公众参与型、非政府组织参与型和多主体互动型,通过剖析公共外交的不同理论模型,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外交理念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外交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外交理念指导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对外战略,将更加密切地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国家形象因和谐外交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分析判断,在对我国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调整的同时,对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阐述.邓小平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认为发展对外关系需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作是我国最大和最高的国家利益,并从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出发来处理国际关系,形成了完整的外交战略中维护国家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也为他提供了在外交舞台上展示才华的机会。我国外交工作的辉煌成就,是同周恩来的名字分不开的。本文以周恩来对苏、法、美、日等国家外交工作的成功实践,阐明其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周恩来完全改写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外交屈辱史。  相似文献   

11.
晚清保守派在外交上的保守主张主要表现为:拘泥于传统外交礼仪;对外交涉坚持强硬态度;反对派遣公使外国;在“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等,这些做法与主张严重阻碍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进程,对晚清政府的内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革命化外交时代,将输出革命作为对外交往中的主要任务。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着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对地缘政治进行分析,开始采取措施纠正对美国的激进外交政策,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的务实外交政策取得了成效,不仅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困境,而且一跃成为70年代“战略大三角”的一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3.
崔斌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1):102-106
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意志,应对英、法等国干涉的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外交举措,联合国际上的同情者、同盟者的综合外交策略值得肯定;在“特伦特号事件”上先捕后放的轻率行为造成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对南方军事封锁造成的法律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外交纠纷,《解放宣言》的延后发布不利于争取国际社会舆论等则是应当力所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外交思想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下,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国际形势,为中国制定了科学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5.
晚清同文三馆、船政学堂、港澳教会学校等新式教育培养的驻外公使,虽因办学宗旨、主修专业、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制约,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外交素养参差不齐,但是,相较传统教育出身的钦使,知识结构则发生实质性变化,带有鲜明的西学色彩。他们外语基础较为扎实,西学知识较为全面,外交素养较为充备,可谓清季较为合格的绝域使才,开启与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官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要探寻中西对外政策的差异,需对双方的内部社会结构及演变过程进行比较。西欧和中国在历史上分别形成了按阶级对峙的市民社会和按阶层分立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以其内部冲突促成扩张性对外政策,以其内部和谐促成保守性对外政策。在当代,市民社会发生的变化使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呈保守和扩张的双重取向,中国多阶层社会则依旧维持内部和谐状态及保守性对外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方针,体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外语教育应主动适应国家人才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有必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本文拟以“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阐发外语教育如何把握中国立场,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领,进而推动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不难发现这一理论给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实践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由美国的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出发,阐述了美国外交从现实主义外交传统向进攻性现实主义外交演变的过程,并对进攻性现实主义逻辑的危险性做出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美国这一外交路径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外交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和平外交的转变过程,在党际交往的对象上由与一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发展到与多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在交往的内容上从侧重于政治领域逐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尊重政党政治的多样性和政党格局的多样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以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通过对话交流治党治国经验和磋商重大国际问题,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强多边接触与合作等已成为新世纪中国政党外交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公共外交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外交形式,正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的重视。所谓公共外交,"指的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包括了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向交流。这些交流的目的是直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了解,提升本国在其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促成外国政府对本国政策的改善"。孔子学院的宗旨与使命决定了它与我国的公共外交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力平台。作为推广与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使者,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民间外交官",我们应该在新视角下重新审视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在夯实语言知识与语言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文化传播能力与开展公共外交能力的培养。把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放在公共外交的国家战略平台上看,是教育单位和教师应具有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