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幼儿园在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育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与课堂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幼儿能在课堂中初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幼儿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时,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一、教育要源于自然在教育幼儿时,不能只进行呆板的教育,否则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应该以自然、生活为背景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期正是孩子各方面能力迅速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方面的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和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同步开展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家园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教育,有效促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戴薇薇 《学子》2014,(7):38-38
幼儿园在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育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与课堂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幼儿能在课堂中初步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幼儿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时,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等多方面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一、教育要源于自然在教育幼儿时,不能只进行呆板的教育,否则会使幼儿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应该以自然、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那么幼儿园无疑是幼儿生活的第二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比起家庭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更有意识、更有目的、更有计划。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与手段,将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以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这对于加速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一、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使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一出生,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从诞生、发展、成熟直至死亡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是一个人生活历程的全部内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是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幼儿教育应当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幼儿园课程的实验应当与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生活是孩子学习的摇篮。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生命的灵性,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从生活中体验,我园实施了“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研究”这一课题。下面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关…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使幼儿健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针对当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一、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如何将幼儿园美术活动变得生活化,使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实施和方法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能最大限度地让幼儿愉悦、自信地发展,同时也能使美术教育活动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一、活动内容生活化,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陶行知主张:"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教育。在《纲要》中也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13):165-166
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人们便不仅仅只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十分重视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强调通过科学手段去塑造幼儿品格,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促使幼儿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便要全面落实品格教育,为营造优良的品格教育环境,通过多元手段与多方合作共同实施品格指导,不断提升幼儿的素质水平,让幼儿幸福、健康地长大。文章将从客观反思现阶段幼儿阶段品格教育的现状问题,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品格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林珠娜 《广西教育》2004,(10A):34-34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幼儿仪式教育具有特定性、秩序性、象征性、情境性的特点。家庭、幼儿园、节日活动是实施仪式教育的主要载体。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晨起仪式、睡前仪式、生日仪式,幼儿园生活中的入园仪式、升旗仪式、毕业仪式以及节日仪式具有养成幼儿规则意识、培育幼儿文明礼仪、引导幼儿感受爱与生活的美好、形成幼儿社会归属感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幼儿家庭教育主体和环境的论述,提出以家庭为核心,充分发挥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重视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生活教育》2012,(18):83-85
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祖辈们在幼儿的家庭教育实施上较之父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他们充当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系纽带,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幼儿园应当要重视隔代教育的利弊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更好地促进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其德商和情商都很高.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重在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不同的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注重细节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了解细节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4.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满足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幼儿刚入园,习惯了家庭生活的他们,要学会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与相处、提高交往等能力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事事随心所欲、不懂遵守区域规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等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怎样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主要通过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幼儿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增强自信、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更好地接受同龄伙伴的影响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帮助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6.
幼儿处于人生长途中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学习、生活范围主要是在幼儿园和家里。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知识,更多的教育来自于家庭。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幼儿的成长担负着重要责任。所以,做好家园共育,能更好地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的文化水平不同,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同,家园共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值得幼教人员不断地思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复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教育内容更是越来越复杂,例如:以前的课程资源基本以书本为主,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社会、自然等都成了课程重要的资源。在幼儿园的课堂中,幼儿身上的隐性资源如果能被更好地利用,则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成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幼儿在课堂中哪些隐性教育资源可以被利用呢?  相似文献   

18.
幼儿“三性并茂”教育是以“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三性并茂、阳光生命”为教育理念,并将该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及社会中的人协同完成.家庭教育要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幼儿园教学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化环境的教育功能;社区是幼儿丰富生活、开阔视野的自由天地.从生态系统思想的角度来看,家庭、幼儿园及社会构成了儿童成长的一个有机环境系统.只有充分了解这个环境系统,并将生态系统思想有效运用到幼儿的“三性并茂”教育中去,才能更好地教孩子学会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书本中的规范教育,忽视了大自然、大社会的生活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孩子脱离社会。这不仅违背了幼儿的天性,也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遭到泯灭。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还孩子一片阳光和净土,还孩子最本质的东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教育的材料、工具、方法、环境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教育离不开生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幼儿大部分年满3周岁就可以进入幼儿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小班幼儿入园教育问题是个重要问题,妥善处理好幼儿入园出现的分离焦虑,尽快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期,不仅能使小班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使幼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能在从家庭过渡到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