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出现了一位享誉世界乐坛的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员菲奥多·夏里亚宾,他曾被高尔基誉为“象征性人物”,他“体现着俄罗斯民主的一切特征”。高尔基所说的“象征性人物”,据笔者的理解,意思是夏氏是俄罗斯声乐艺术的象征,就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一样。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青少年境况令人忧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政府副总理瓦连京娜·马科维延科指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现在他们是孩子,将来他们将决定俄罗斯的命运。”国家面貌将由这些不满15岁的儿童决定,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青少年问题被列入了俄罗斯杜马的议事日程。目前,俄罗斯人口为1.471亿,其中儿童约有35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为了未来俄罗斯民族的兴盛,“尊重青少年的权利,保障他们的福利”,“为他们提供和平成长的环境”,已成为俄罗斯政府的首要任务。在前苏联时期,人们经常自豪地说,儿童是苏联唯一的“特权阶层”。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几乎全是免费,一切…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如称中国为“中国龙”,美国为“美国鹰”,印度为“印度象”等。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为什么英国是熊的朋友”等言论,显然是把“熊”看成了“俄罗斯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正式开启中国“俄罗斯年”的前夕,“俄罗斯勇士”特技飞行队在队长特卡琴科上校的带领下,分别驾驶5架苏-27重型战斗机来到湖南省张家界市,参加2006俄罗斯空军张家界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  相似文献   

5.
2001年岁末,从西伯利亚刮来了一股强劲的舞蹈旋风。来自俄罗斯国立“戈登科”舞蹈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北京观众献上了一台美妙绝伦的俄罗斯民族舞蹈。那欢快明朗的节奏,豪放热烈的舞姿,使整台节目呈现出强烈的感染力。演员们在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衬托下光彩夺目,美丽耀眼。 俄罗斯国立“戈登科”舞蹈团是与“小白桦”歌舞团、“莫伊耶夫”歌舞团齐名鼎立的俄罗斯三大民族歌舞团之一。该舞蹈团自1960年成立以来,以热烈剽悍的舞蹈形式,演绎着俄罗斯历史悠久的丰富文化、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神奇美丽的大自然,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演员们线条优美,舞姿迅疾,卓尔不凡……。姑娘们身轻如燕,飘逸灵动;小伙子翻飞跳跃,生机盎然。《集市》、《巴勒娘》、《卡林卡》、《快乐的饲养场》、《我的西伯利亚》、《水井边》等一系列舞蹈所组成的是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俄罗斯风情艺术长卷。 俄罗斯国立“戈登科”舞蹈团建团数十年来的足迹遍布俄罗斯大地,他们的节目受到俄各大媒体和观众的好评:1967年该团荣获“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共青团”金奖;197O年荣获“共青团列宁”舞蹈艺术金奖,1973年荣获柏林第十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等。几十年来,不断的舞台实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俄罗斯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姓氏趣谈许美华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这个姓是他投身革命后的化名。“斯大林”的原义是钢铁,寓意着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姓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是痛苦的意思。高尔基用“痛苦”做笔名发表了大量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小说和文章。俄罗斯人和中...  相似文献   

7.
由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博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不息的涅瓦河——俄罗斯当代油画精品展”于2月24日~3月5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俄罗斯当代油画近60幅,除了展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老一辈“人民艺术家”叶赫特、列萨夫·巴列茨的作品外,还展出了活跃在当今俄罗斯画坛的中坚力量亚历山大·贝斯特洛夫、尤里·戈留塔、丘文、哈米德·萨甫库耶夫等人的作品,同时也展出曾在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的顾依达、俄罗斯新一代年轻画家们以及正就读于列宾美院的青年学子们的作品。近年来,俄罗斯油画在与世界艺术潮流的碰撞中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7,(11):15-16
在一些音乐著作中,在介绍俄国19世纪60年代对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新俄罗斯乐派”——“强力集团”时,往往提到一位库宜,也译顾宜或桂宜的“集团”成员,这都出自我国台湾省译者之笔,译法各有千秋,并非错译。但我们大陆的读者甚至音乐爱好者见到此“三宜”,一定会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指何人。笔者现在要介绍的就是此“三宜”在大陆已约定俗成、读者较熟悉的译名“居伊”的俄罗斯作曲家。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暴富商人就像阿拉伯世界的富翁一样,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各种豪华物品,并借此互相炫耀。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不久前公布了俄罗斯富豪们的奢侈“玩具”排行榜,以飨读。  相似文献   

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这句中国谚语,去了解和认识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这是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期间的切身感受。俄罗斯人的性格,天然的孕育于俄罗斯这方水土。形容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可以概括为一个“大”字。俄罗斯是全球领土最大的国家,它拥有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和呼啸弥漫的大风雪……于此相互映衬的是俄罗斯人高大魁伟的身躯、粗旷顽强的气魄和豪爽豁达的脾气。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的“雄鸡”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熟悉折纸艺术。诚然,他不知道“折纸艺术”(opuzauu)这个词,当时还不通用,俄语辞典中也没有收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初春,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里举办的“感受薛范——世界民歌音乐会”和“感受薛范——俄罗斯民歌音乐会”,是著名译配家薛范首次与蓉城众多从未谋面的俄罗斯歌迷共同重温记忆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个看似羸弱的老人在短短几天中,竟在这个西部城市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俄罗斯旋风”……那天中午,67岁的薛范坐在轮椅上,由他侄女儿推着缓缓步出成都双流机场。他身材瘦小,成都阴湿的气候使他不得不用厚重的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张口罩遮去了他的大半张脸……显然,常年缺乏运动使得他体质虚弱。在迎接薛范的人群中,有一位“铁杆”歌迷,是60岁的退休高级工程师李复蝉,只见她忙不迭地把手中的花篮送到薛范手里,随后便俄语、汉语并用,絮絮叨叨地和薛范说了一路的话:“我是唱着你的歌长大的,为了见到您,我已经寻找、等待了好多年……”随后几天里的大部分时间,李复蝉都陪伴着薛范。她像孩子一样兴奋,碰到熟人就说:“我是老‘妇’聊发少年狂,也来追星了。不过我追的不是流星,而是恒星。薛范老师是俄罗斯歌曲翻译界一颗永远闪烁的恒星!”2月2日下午,因身患感冒,刚刚在医院里输完液的薛范,出现在四川省教育学院的活动中心。天气阴寒,但室内却让人如沐春风,1...  相似文献   

13.
普京夫人柳德米拉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夫人。正如普京在总统选举的当天所公开承认的那样,他甚至是在“最可怕的梦境中”也没有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坐上俄罗斯政界的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当晚,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揭开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的序幕。翌日,在“中国年”绚丽的大舞台上,旋即开演了3台重头戏:《中国国家展》、以《白色的金子》为名的中国瓷器精品展和《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展》,连连好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转型过程中,不具有市场竞争品格的传统文化遗产普遍处在危机状态,该怎样解决传统文化遗产生存命运是许多国家遇到的共同难题。俄罗斯对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化遗产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有意义的。雅斯纳亚·波良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出生地和生活创作主要地方。这儿既有浓郁的俄罗斯自然风光,又富有俄罗斯传统文化氛围。然而,氮气厂等“工业巨怪”的烟雾袭击了这块优雅的环境,威胁这一文化遗产的安全。为此,1994年8月间,俄罗斯文化部长西多罗夫邀请了许多新闻记者去莫斯科近…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在1858年创作的著名诗篇《大门前的沉思》中,描写伏尔加河时说:“走上伏尔加河畔,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那回响着的是谁的呻吟?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叫做歌声……伏尔加!伏尔加!在春天涨水时期,你横扫田野,茫茫无际……”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这条发源于俄罗斯北方中央高原低矮的群山中的欧洲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相当于德国、法国和英国领土面积的总和。而伏尔加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含蓄地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历来被俄罗斯作家、诗人、画家所青睐。2006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油画家创作了一幅再现伏尔加自然之美的《伏尔加河牧归》油画,使人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俄罗斯当代画家的现实主义绘画上来。这幅作品一经问世,备受俄罗斯画坛好评,油画的作者就是当代俄罗斯新生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德米特里。  相似文献   

17.
王梅 《世界文化》2001,(2):32-33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1993年虽然谈不上惊心动魄,但也值得一书。古老的双头鹰正是在这一年被重新定为国徽。然而,或许是由于数年来人们对红色这一色彩的偏爱,当年政坛的“鸟类学家们”竟将双头鹰绘在了红色盾牌上。生性诙谐的俄罗斯人不愿放过任何针砭时弊的机会。围绕双头鹰再度成为国徽,民间流传着不少笑话,其中一个便是:“为什么这鹰会有两个脑袋?”“因为给它照相时它不停地摇头晃脑,照出来就成双头了……”玩笑归玩笑,有关双头鹰的来历究竟从何溯源呢?现在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伊凡三世在位时迎娶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帕里奥洛加斯…  相似文献   

18.
李逸津 《寻根》2008,(2):36-38
近代天津俄罗斯侨民是俄罗斯在中国的侨民中仅次于哈尔滨和上海的重要一支。天津第一座西式公园——建于1887年的“维多利亚公园”(今天津解放北园),其地皮就来自俄罗斯富商阿列克赛·德米特里耶维奇·斯塔尔采夫的赠予。这个斯塔尔采夫还是天津法租界市政委员会的成员,在天津置有40多处房产,从中可见俄商在当时天津外国侨民中的经济和政治实力。  相似文献   

19.
帕尔纳斯山位于希腊中部。希腊神话中说,诗神住在这座山上。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奥斯塔菲耶沃庄园因培养了几代文化名人以及与十九世纪的许多文学家有着不解之缘,因而被弥为“俄罗斯的帕尔纳斯”。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俄罗斯联邦文化电影署主办、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于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相继在广东美术馆,武汉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活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展览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