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气·生命力”为主题的旅德华 人艺术家《王迎宪书法、摄影作 品展》历时两个月,终于2001年5月20日在德国著名的疗养胜地──巴德·柯茨那赫市皇家公园博物馆圆满结束。展览是精彩的。展出的58幅作品是作者多年来艺术创作的精华。其书法,作者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诸如“和谐、无为、正气、静则神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为书写内容;以淋漓酣畅、大气磅礴的行草书体加以表现,使西方观众在欣赏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的同时体会到东方的人生哲理。因而,被当地报纸赞誉为“纸上绽开的精神之花”。爱好太极拳的德国朋友…  相似文献   

2.
年轻牛仔欧尼斯和杰克1963年夏季,来到美国怀俄明州的断背山牧场打工。单调而艰苦的生活,使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情感”,两人体验到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3.
<正>遭遇艰难困苦而想要摆脱,这就是人。想要摆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这种情形往往居多。倒霉也罢、厄运也罢,忍受它们,保持开朗的心境朝前看,坚持努力,不懈怠,这就是人生。我的人生就是这样,靠开朗的心境和不懈的努力,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稻盛和夫  相似文献   

4.
正《追日》(Solar,2010)的作者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 Ewan,1948—)。该小说不仅在学术界闻名,而且跻身于大众青睐的畅销书之列。作者选取别尔德的三个人生阶段(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展开叙事,将气候变暖、环境破坏、能源短缺、城市扩张等诸多生态问题与别尔德颇具讽刺意味的人生故事拧成了一股"麻花辫儿",充分让读者领略了麦克尤  相似文献   

5.
安华 《世界文化》2012,(8):15-17
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Graham,1917-2001),美国传媒界的领军人物、《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被奉为"美国报业第一夫人"。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评价她为:“一位真领袖、真淑女,是一代传奇。”凯瑟琳·格雷厄姆的人生确实是个传奇。她从背后走到人前,从平凡走向伟大,给女性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人生范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人生境界?人生都是有限的人生,但同样是有限的人生,每个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就构成了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尽管我们都在生活,都在忙忙碌碌,但是人生境界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孔暄 《世界文化》2007,(9):33-34
田纳西·威廉斯是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着重描绘美国旧南方女性的生活图景,揭示她们的痛苦和不幸。作者在他的名剧《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中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女性,并对她们在命运中的挣扎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追寻房龙     
生于19世纪的荷兰人房龙,一生漂泊,阅历丰富,为了历练人生,几乎走遍西欧各国,当过教师、编辑、记者。他后来定居美国,成为美国国民。虽然他曾留学德、法、美,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关进书斋,进行纯学术的研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写作与传播知识,研究学问与启蒙民众的结合途径。正如房龙作品集主编蔡先生所说,他的文笔是为青年和少年的,但作品中的深邃思想和文明观念却是为全人类的。他的作品除了众多的人物传记外,主要集中在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科学发展历程的宏观阐述。我是通过《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故…  相似文献   

9.
<正>值此新春来临之际,本刊全体工作人员敬祝广大的读者和作者朋友,以及关注和支持本刊的各界人士,新春快乐,马年大吉!祝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鹏程万里,人生和事业取得更大进步!通过多年的探索,本刊努力在研究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贡献绵薄之力。各位朋友的辛勤付出,就是本刊的源头活水。欢迎大家踊跃赐  相似文献   

10.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凭借简约有力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出色的现代派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坛地位。研究海明威的性格,人们总是在他的成名著作中寻找答案,却常常忽视小说家早期的作品。《印地安人营地》就是海明威24岁左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根植于海明威对生活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含蓄而又清晰地折射了小说家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却鲜有人知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不知道他的人生之路始于美术,不知道他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美术学院、纽约艺术学生联盟3年的深造及1925年在北平艺专任教务长兼任油画系主任的经历,恐怕也不了解当年他为恢复艺专和创办第一个戏剧系、开创国家正规戏剧教育的贡献,更不了解他美术创作上的高度和艺术理论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正>《洛奇》(《Rocky》)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段人生。在电影与人生的交织中,缔造了光影和现实的传奇。当我闭上眼睛,一幕幕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美国有一座东部城市叫做费城,如果你询问当地人,"费城的标志人物是谁",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答案是艾弗森(原费城76人队队员),但是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奇",一个从电影里走出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3.
通往死亡的漫漫长路——奥尼尔的悲剧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世界文化》2010,(2):25-26
在英语戏剧史上,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通常被称作继莎士比亚和肖伯纳之后的第三代英语剧作家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他又被公认为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悲剧创作,是一位著名的悲剧大师,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总的倾向是悲观的。“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这种思想植根于他个人的坎坷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美国圣保罗市形象艺术学院召开了纪念20世纪中叶美国最成功的连环漫画《花生》问世50周年。50年来,《花生》中的人物:感情脆弱而不会办事的男孩查利·布朗,他的小妹妹萨利,厉害而别扭的露西,露西的弟弟、胆小的利纳斯,颇有音乐才能的斯科罗埃德等伴随着一代代儿童长大,成为全世界孩子乃至成年人的朋友,给世界增添了光彩。然而,《花生》的作者舒尔兹却不能与大家共享这一快乐,也未能如约去纽约接受全国漫画家学会频发的终生成就奖,今年2月12日,结肠癌夺走了这位举世闻名的漫画大师的生命。次日清晨,75个国家的3.55亿…  相似文献   

15.
结识克里斯多弗·里夫是在他一跃就能跳过高楼大厦的时候。那是1977年,他25岁,正在拍摄影片《超人》——一个会使他成为全美国人的偶像的角色。当时我是一名摄影师,为杂志拍名人照片,为电影拍剧照。在为《超人》拍摄剧照期间,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演员。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他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姜莉莉 《世界文化》2007,(10):22-23
(《紫颜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一部力作,也是美国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一座丰碑。小说以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题材,涉及了种族斗争、妇女解放等一些重大社会问题。通过女主人公西丽亚的成长变化,作者指出黑人妇女要取得独立与自由,要获得和男人平等的地位,首先必须认识自身价值,完善自我个性,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王鹤鸣 《寻根》2024,(1):4-11
<正>1977年4月,美国普利策奖委员会把普利策特别奖授予了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以表彰这部“非虚构的历史作品”。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探寻出纪实性的家族往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本书作者亚历克斯·哈里花12年时间赴非洲寻访到的家族世系以图表展示。  相似文献   

18.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部作者耗时60年之久的诗剧,是他整个生命的完整表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剧中浮士德作为善的象征,他是美的,积极乐观、人世进取、热爱人类、追求真理是其个性特征;靡非斯特是恶的代表,他是丑的,其悲观厌世、否定人生、仇恨人类、蔑视理智、冷酷无情恰与浮士德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9.
就世界文坛而言,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英国的布克文学奖、美国的国家图书奖、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日本的芥川龙之奖,等等,由于其不言而喻的权威性及左右世界文学市场的力量,往往被全球的作者、读者、批评家和出版人当作世界文学的风向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学大奖中,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都颁给了女作家,当然联想到英国美女作家安德里亚·利维以其小说《小岛》获得2004年的橙子奖时,我们就不得不对2004年度世界文学视野中的女性写作刮目相看了。这里要说的是200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获得者莉莉·塔克(LiLiTuc…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一本回忆水门事件的新书《挽救司法:水门事件、星期六大屠杀和一位首席政府律师的其他经历》(Saving Justice:Watergate,the Saturday night massacre and other adventures of a Solicitor General)连登《纽约时报》畅销书之榜,其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法学家罗伯特·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