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炜 《湖南教育》2006,(6):37-37
一、角色意识。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学习的伙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教导”。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蒋小娟 《考试周刊》2009,(16):217-218
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要求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实现从传授者到促进者、从执行者到引导者、从控制者到合作者、从传统的教书匠到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宁丐对 《文教资料》2006,(32):107-108
新课改的进行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已是势在必行,教师应该树立教师是研究者、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谐的师生观、大课程资源观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其目标观、内容观、资源观和评价观等多方面均已发生较大变化,它要求教师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然而教师参差不齐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尽快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拉近教师问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谈谈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尽快的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框架中走出来,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要尽快的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框架中走出来,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从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角度阐述课程目标达成的前提和条件。前提是教师课程与教学思维的更新,尤其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习观和新的评价观;条件是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即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目标的消极实施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应由课程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应由课程成绩的终裁者而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激励者,应由狭隘的“教书匠”而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要顺利地实施,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关键性的前提。新课程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和学生重新进行反思和理解,并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一、角色意识。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学习的伙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教导”。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师的“教”。因此,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时刻关注每一个教学对象,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二、服务意识。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完成多少教学任务,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收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施我们的教学行为时,一切着眼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时刻从为学生服务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想成功地付诸实施,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即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环境观和评价观,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对象、目标、内容、过程、教学质量和评价等诸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无超前性和时代性 ,不仅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而且也反映了这个教师有无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课程改革入手 ,建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和教研观 ,在新的教育观指引下 ,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才 ,为他们学习终身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树…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已顺利推行近两年.作为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即教学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角色.教法要转变形式,教材要转变内容,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  相似文献   

13.
朱德彬 《化学教与学》2011,(5):53-54,76
课程改革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适应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学生生命的引路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高校扩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对教师各方面尤其是教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高校教师教学素养的是实现高等教育向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是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加强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从独白者走向对话者;重建课程观,从课程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者;提高研究能力,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研究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评判官走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6.
赵丽学 《中国教师》2013,(Z1):257-257
教育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更新传统的教与学方法,努力培养学习主体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育者也要与时俱进,树立新型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努力成为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巨大功能的重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军 《课外阅读》2011,(9):97-97
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发展,是目前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概念中走出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已顺利推行近两年,作为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提出了所未有的要求,即教学要转变观念,教法要转变形式.教材要转变内容,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顺利推行的两年当中,教学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角色,教法要转变形式,教材要转变内容,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顺利推行的两年当中,教学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角色,教法要转变形式,教材要转变内容,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