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作见 《四川教育》2005,(11):34-35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诱导”前加“相机”二字,正说明“诱导”的成功与否关键在“相机”,即运用“诱导”的时机恰当与否。我理解,“相机”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密切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当学生思路不畅时,当学生向最近发现区跳跃时,通过教师的每一次启发、每一次点拨促使学生思维通畅,进入深刻理解的境界,进入最佳发展的状态。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是这样运用教学机智的——  相似文献   

2.
谷士豪 《考试周刊》2014,(79):126-126
情境教学创设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预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有身临其境之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与文中的人物或情节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教学目的。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故事、歌曲、动画、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感染力,关键是创设化学知识与教学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情境教学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学生乐于学习的载体。在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他们进入物理学习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蒋春山 《考试周刊》2013,(55):135-135
高中物理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地揭示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本文就如何巧妙创设物理情境,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理课堂是实施双语教学的肥沃土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科间的联系是密切的,笔者尝试在地理课堂中实施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以英语日常用语创设情境 上课时联系教材内容,如讲授“欧洲西部”一节时,由于欧洲西部是英语的发源地,一进入教室用英语说:“Good morning/afternoon,Class! Sit down,please.Now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32,pay attention topicture 12.2”.创设教学情景,吸引了学生,使其学习激情高涨。同样,教学“美国”时用“In this lesson,lel’s go into America”引入新课;教学“澳大利亚”一节时用“Shallwe finish this ioumey to Australlia?”来结束授课。  相似文献   

7.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蕴涵着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这是评价数学教学情境是否有效的核心要素。如果教师呈现的情境,学生只是停留在情景的表面,不能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这种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本文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略陈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8.
利用音乐、图画创设情境 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当我们把这些带到语文课堂上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上《草原》一课时,首先播放歌曲《天堂》,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感染,仿佛一下进入了那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另一位教师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  相似文献   

9.
李静 《江西教育》2003,(23):20-20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以下三个步骤。一、导之入境。即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1.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比如我在讲《琴弦上的“梁祝”悲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一上课就播放全曲的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听完一遍,学生就渐入意境。接着放第二遍时,我按照“梁祝相爱———英台抗婚———投坟化蝶”的情节…  相似文献   

10.
情境是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当个体进入教学这一场域时,他必须首先感知到某种情境的存在,并使自己融入此情境之中。人们从事教学活动之时,也是情境不断建构和创生之时。教学,发生于情境,基于情境,依赖于情境,服务于学生未知的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具有特定的效用,表现为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激活学生的注意力系统,产生隐性教学效应,促进知识的迁移。有效教学的情境观从情境的视角解读有效教学,认为背景知识、教师期望、学科文化、学习榜样和练习等情境要素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即促进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所谓学生的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认知结构.整合学生的资源,找准教育的切人点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一个“好的切入方式”,它能紧扣教学目标,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有可能有条件去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切人方式,愿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吕振卫 《文教资料》2006,(18):143-144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情境教学也进入了音乐课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教学的模式和创设的常用方法,揭示中学音乐中情境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丁静 《考试周刊》2013,(8):35-35
<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以创设特定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感受,培养他们的独立探求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现我就初中语文的情境创设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利用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某节课教学平均数应用题,当教学流程进入到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时,教师发现有些同学对平均数概念有误解,  相似文献   

15.
一、老师应该是一位幕后导演,即点拨加牵引。比如,情境创设的过程:在教学《满井游记》一文时,可创设一个“郊田之外”“如出笼之鹄”的情境氛围我是这样点拨的:你一周五天时间从早到晚圈在校园或家里,一旦在某一个时辰突然进入了“森林公园”,满眼的绿树青草,满眼的鲜花蜂蝶,满  相似文献   

16.
李玉琴 《山东教育》2002,(26):47-47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创设一个比较好的化学情境呢?我的做法是:1.实验引入法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生动有趣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有力武器。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我先用氢气吹肥皂泡,然后让一名学生来点燃,氢气泡的燃烧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课堂气氛十分高涨,学生立即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再讲氢气的性质,学生不仅会很快进入学习状…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使学生学好一门课首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是在教学过程的开始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年级和班级来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不同的情境,恰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广大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探索新知识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学习英语的小学生是越来越多。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冲着英语新鲜、好玩、稀奇而来,他们的兴趣也大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的兴趣建立在英语语言内在的魅力之上,并且持久不衰呢?我想有两点是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一、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所谓的“情境化”就是通过图片、多媒体、实物、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结合语言材料和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教师创造的英语语言情境当中,去感知、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例如,《牛津英语3A》第一课Goodbye中,教学“getup”时…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受某种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如爱好、憎恶、愉快、悲伤、同情、失望等。教学中的激情,是指通过某种教学手段或方式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反映,使之进入特定的情境,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讲述、讨论、辨析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对教材内容的感奋,升华为思想共鸣,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创设情…  相似文献   

20.
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教研员问教师:“在教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答:“考虑最多的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再问:“那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呢?”答:“还是创设情境。”但应者已寥寥,再问:“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呢?”此时已无人应答……由此可见,教学情境已经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到了每逢教学必设情境的地步。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但至少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