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久前,光明日报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今年(1988年)5月3日早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拥有500万听众的《蔚兰信箱》节目主持人蔚兰应听众要求将同大家见面的消息。原定发票1000张,可傍晚前来索票的人山人海,约有2万之众!”“开会的那天,整个会场是一片欢呼和掌声的海洋。人们拿着鲜花争相涌向主席台,同蔚兰握手,请她签名,‘蔚兰迷’如痴如醉如狂……”据说目前《蔚兰信箱》的听众已越出上海,它同“蔚兰热”一道正向全国其它地区扩展,为什么这个节目如此受欢迎?在广播界正在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以及主持人形式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究竟应该作怎样的思考?从下面登出的蔚兰同志的回信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2.
“蔚兰”这个名字,人们早已熟悉。她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蔚兰信箱”(现已改为“792信箱)的节目主持人。人们也早已知道,多年来,蔚兰尽心尽意地为听众服务、为听众排忧难解的好事数不胜数,听众这样赞道:“我伲有苦恼就向蔚兰说”。而听众自然也会想到,蔚兰也是普通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当然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可她从不把自己的苦恼向别人诉说……听众尊敬蔚兰,关心蔚兰,很想知道蔚兰心里有点啥苦恼,或许能帮点什么忙。不少报纸杂志的记者在采访蔚兰的时候,也关切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听众信箱》的听众,冒昧地闯进电台的工作室,想见见节目主持人蔚兰。电台的一位负责同志随手给我两叠听众来信说,要采访蔚兰,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原是基层单位的宣传干部,最近调到地区广播电台从事群众工作。电台新辟了《听众信箱》节目,我不知怎样搞才好。听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听众信箱》办得很有生气,是否能略告一二。西藏读者戚进《新闻记者》编辑部转来戚进同志的来信,由于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听众信箱》的老听众。这一时期,上海台这档节目给我的印象是,对听众来信来电的处理,及时而见实效。《听众信箱》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为听众排忧解愁,因而也就密切联系了  相似文献   

5.
杂文的尖·热·雅·短上海元三《文汇报》的《笔会》对1998年杂文写作的要求是:尖、热、雅、短。我觉得这颇有针对性,对时下重温杂文使命,重振杂文雄风,不无益处。我对此四者有如下的理解。“尖”者,尖锐之谓也。就是要触及时事,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以前看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着了迷,觉得干杀手危险是危险了点,但也算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搞不好还有情窦初开的小萝莉来爱,刀口舔血的日子不乏血色浪漫。  相似文献   

7.
《大话西游》火爆媒体、“星火燎原”、倾倒无数少男少女,正如柳永词火爆当时,“有水井处皆有柳词”一样。当年的盛况,与当今的《大话西游》热拼接在一起,肯定会构成类似“蒙太奇”的绝妙镜头:一边是凄迷冷艳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边是甚嚣尘上的“欢呼”、“喝彩” 的“无厘头”话语、氛围。据说,《大话西游》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年到四十的有效尺度,年过四十的人很少有欣赏甚至看过《大话西游》的,年轻人是内地的《大话西游》“迷”。 “四十”在孔子那里是人生“不惑” 的年代。往事越千年,“四十”的现代中国内地成人是否就“…  相似文献   

8.
检讨上了《邵阳日报》头版 引来社会广泛热议 全国各地改进会风,严肃会场纪律,整治散漫作风。湖南邵阳市消防支队队长和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因为缺席市委经济工作务虚会议,写了检讨,并登在了2013年1月16日《邵阳日报》头版。这一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网上热议,也引起了读者对《邵阳日报》的关注。《人民日报》发表《检讨上头版...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上旬,新疆日报赴沪采访组在上海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采访。在东道主解放日报的热情接待和精心组织下,采访组除圆满完成了新闻采访任务外,还参观了《解放日报》,所见所闻,感受颇深。 上海《解放日报》创刊45年来,坚持“立足上海,兼顾华东,面向全国,发行世界”的办报方针,及时、全面、翔实地向读者报道上海以及华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等方面的新闻信息,报道了上海的发展变化,上海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进程中的精神风貌和巨大贡献。目前,《解放日报》已经成为海内外一切关心上海经济建设和金融、贸易动态,以及有志于在上海投资、经商的实业家所必备的新闻媒介。特别在上海市政府宣布开放浦东、开发浦东的政策以后,《解放日报》更成为希望了解上海、了解浦东等开发区的国内外读者所关注的报纸。通过参观,我们感到,《解放日报》舆论环境宽松,新闻信息丰富,经济实力雄厚。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价值在于“新”,不新没有人爱读。通讯《开天辟地第一回——记西地村为姑奶子们庆功》,读了令人耳目一新,顿感如今的农村真的变了——事新、人新、观念新。人们都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化:城镇已发展到租赁制,有的还实行股份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最早,眼下搞得怎么样了呢?读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通讯,眼界大开:今日的农民真有胸怀,也真能创新!多少年前吃“大锅饭”时开山种下的果树,于今  相似文献   

11.
一到夏天,便是我最爱的麻小季节;如果再碰上什么世界杯、欧洲杯,那可更是美得没话说,即使没有啤酒也能认了。为什么要着重点出这一点呢?因为我是女的,对于啤酒,可以接受却无法投身去爱;但对于麻小和足球这两样东西来说,却着实是爱之有年,真情刻骨。上海没有北京那样的簋街,也没  相似文献   

12.
“修地球究竟有没有出息?”五年前,当丹徒县广播站播音员在《青年信箱》节目中播出这第一篇信稿后,就象一块磁铁吸引了农村青年的心。此后,《青年信箱》每星期五、六都与青年们见面谈心,成了他们生活中的知音。学习上的疑问,思想上的疙瘩,感情上的怅惘,生活上的困惑,生产中的难题,《信箱》节目一一作了解答。这个《青年信箱》节目是由丹徒县团县委和县广播站创办的。五年来,《青年信箱》播出信稿三  相似文献   

13.
作者·读者     
编辑室: 看了《新闻研究资料》第四期《忆上海<消息>半周刊》一文,对照我们保存的全份《消息》半周刊,有些事实有出入: 1.《消息》半周刊,顾名思义,就知道每周出版两期。从1946年4月创刊,到5月下旬被迫停刊,一共出了14期。文中说,“7月中旬被国民党反动派勒令停刊”,7月中旬为5月  相似文献   

14.
于鸿斌 《新闻传播》2010,(6):109-109
《自由谈》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著名大报《申报》的著名副刊。前后历经11任编辑。在不同编辑主持下《自由谈》的面目就不同,呈现不同的风格特色。1915年主持的吴觉迷注重激发民众的尚武精神.对时势的关注走的是激进的路线。1916年短暂上任的姚宛雏因以诗词为主的编辑风格与《自由谈》原来的编辑风格不符,也很快辞去。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上海铁道报》自1994年1月起在《人生》版上新辟“夏生信箱”(以下简称“信箱”)专栏以来,使报纸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如同在读者中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作为这个“信箱”的主持人,有如下几点体会。真诚平等待人双向交流情感我把“信箱”视为一个家庭,广大读者、作者则是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交谈  相似文献   

16.
张洁 《中国广播》2005,(9):62-64
一提起六小龄童,人们就会把他同电视剧《西游记》中那个活灵活现的猴王联系起来。电视不仅使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家喻户晓,而且,《西游记》的重播,培养了一代代新的六小龄童迷。如今,这位影  相似文献   

17.
跨地区·西部频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中旬,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合办的《第一财经日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联手的《每日经济新闻》相继创刊或推出试刊,跨地区媒体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除此之外,前不久深圳报业集团宣布购并新华社辽宁分社的《时代商报》,定位为"城市政经大报,辽沈主流媒体",与当地报纸错位竞争;法制日报社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法制早报》,陆续走上报摊;陕西华商报社和重庆市总工会合作创办《重庆时报》,成为华商报继《新文化报》(吉林)、《华商晨报》(辽宁)、《大众生活报》(天津)之后创办  相似文献   

18.
“妈妈 ,阿姨在唱哪 ,爱是Love ,爱是Amour,爱是……”4岁的女儿轻轻地把肩头伏在我的膝盖上 ;愉快地告诉我。十年了 ,在黄金般的十年青春年华中 ,“正大”神韵一直陪伴着我 ,鼓励着我 ,熏陶着我。那年我正在上大三 ,杨澜与赵忠祥和谐默契的搭配使我迷上了《正大综艺》 ,大学读书时到亲戚家观看 ,放寒暑假就一直蜗居在电视机前 ,片中世界各地的旅游 ,一幅幅绮丽的风光 ,别致的风俗 ,让人觉得世界这么大 ,生活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从孩提时代到念大学 ,一直就是那么按部就班地上学、考试 ,以为人生就是如此紧张、忙碌 ,《正大综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知识界,向来有大专家写小文章的优良传统。仅就语文和美育而言,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朱光潜、丰子恺、吕叔湘、唐弢、周振甫等人都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通俗性读物,这些读物在当年就是今天所说的“畅销书”。其中一些书八九十年代还在重版,如叶圣陶的《文章例话》(1937年开明书店初版)、唐弢的《文章修养》(1939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夏丐尊翻译的《爱的教育》(1926年开明书店初版)和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年开明书店初版)等等。尤其是50年代,群众性的扫除文盲运动和普及文化(含政治与科学)的热潮,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哲学、历史、语文等大众读物,其中吕叔湘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高士其的《菌儿自传》、《细菌与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底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所带来的CEO旋风言犹在耳。但人们似乎对能把世界各国500强的企业首脑招来的《财富》杂志更感兴趣,为什么一本杂志的号召力有那么大? 在国内,以报道内容来区分,时事与社会新闻类的报业市场近年来越来越火爆,《南方周末》和《中国经营报》、《投资导报·财源周刊》应该说是这类报纸的翘楚。相比之下,时政财经类杂志的崛起直到1998年才渐渐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在此之前,国内的杂志大多由各级政府的行政机关所办。既然是机关刊物,就得代表这个机关说话,就得为这个机关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