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金石录>的一则题跋--<后魏化政寺石窟铭>中提到的泾州刺史杞嶷(抱嶷)开凿石窟的记录,推测今天甘肃泾川的王母宫石窟很可能就是抱嶷所开凿者.并进一步根据<魏书·抱嶷传>推测王母宫石窟的开凿年代为太和十九年(495)前后,从而认为王母宫石窟是今天陇东地区时代最早的石窟.  相似文献   

2.
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石窟,学界认为南北石窟寺是奚康生任泾州刺史时修建的,南北石窟寺以哪里为地理坐标命名,却不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认为奚康生任职的华州治所是今甘肃省宁县,奚康生任华州刺史就开始了华州彭阳县治下的北石窟寺的修建;奚康生封安武县开国男,安武县是南北石窟寺命名的地理坐标,文章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结合,确定北魏安武县城的治所是今镇原县上肖乡上肖古城遗址,北魏安武县在南北石窟寺之间,南距南石窟寺23km,北距北石窟寺22km,距离基本相等;同时复原了经过安武县附近的两条古道,分别命名为安武道和乌氏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西州回鹘时期石窟寺院的功能分区、连通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等考古遗迹,探讨了此期石窟寺院的多院制形制布局、不同院落的仪式程序和各院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尝试将石窟寺院遗址视作一处聚落单元,从寺院空间与功能的视角对其整体运作机制进行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月17日,甘肃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举行。根据甘肃省政府的决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三家石窟管理机构,正式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甘肃省、市、州相关领导干部40余人参加了此次仪式。仪式由省文物局马玉萍局长主持,甘肃省夏红民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三点要求,确保省直石窟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5.
佛教石窟艺术,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流行起来。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广泛分布,至今,不但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三大名珠,而且在陇东地区,亦有泾川王母宫及南、北石窟寺等比较重要的遗存。一、泾川王母宫石窟王母宫石窟,位于泾川县城西二里泾河与汭河交汇处的绝壁石岩上,今存一大窟,在《泾州志》中称为“大佛洞”。泾州自周、秦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通达西北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东段靠近古都长安的重要站口,历代皆为边陲重镇。传说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在此地相会。当时的泾州一带,属于周王朝辖地边缘,居住着被称为“犬戎”的少数民族,所以,西王母很可能是当时西北地区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个酋长。在古史传说中,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穆天子传》)。两汉时期,儒学与道教巫术原始神话传说相结合,把西王母尊为能致  相似文献   

6.
假若这是最后一篇征文来稿,那么请不要惊讶它的姗姗来迟,因为在我决定写这篇游记而去游览了家乡的那处“名景”——龙游石窟之后,我就一直沉迷于石窟留给我的一个个谜团之中,至今无法自拔……石窟位于县城的东北面约5千米。这天早上,我终于乘上一辆出租车,去游览这令我心仪已久,却一直未能成行的神秘处所。  相似文献   

7.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属六艋山支脉,距县城五十五公里,介于固原、海原、西吉三县之交的固原县境内一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北魏、北周、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须弥山诸峰的峭壁上。一、名弥沿革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据现存的碑石和《固原州志》得知,始称“石门”、“石门山”;“唐名为石门镇景云寺”;“宋崇宁三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敕赐为景云寺;金代仍  相似文献   

8.
张欣 《文教资料》2014,(16):100-102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行政制度上也有所革新。民初,地方行政区划仍沿袭清代制度,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省和府之间设道,实为监察区,不构成行政区。民国二年,北京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废除府一级行政建制,直隶州、直隶厅、散州和散厅一律称之为县。本文试图分析清末民初宣化府废府存县的原因,借以窥视清末民初地方行政废府存县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天水麦积山石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麦积山石窟附近地区断裂活动特征、地震活动特征以及历史地震对石窟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麦积山石窟附近活动断裂密布,地震活动强烈.对石窟影响最大的活动断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石窟开凿以来已遭受多次强震袭击,影响较大的地震依次是公元734年天水7.0级地震、公元1654年天水南8.0级地震和公元1879年武都8.0级地震等.历史地震对石窟最大影响烈度可能达到X度,石窟目前仍存在遭受大震影响和破坏的危险,对石窟影响较大的是石窟附近的大地震.在石窟文物抗震加固保护工作中,应着重考虑石窟附近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石窟古遗址分布现状考察,作为辽宁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与利用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辽宁古文化遗址分布状况内容,有利于我国石窟建筑、考古艺术的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辽宁特别是辽西地区石窟数量、石窟规模、石窟建筑特点、石窟历史文化发展、石窟开凿工艺的调查梳理,为今后辽宁地区石窟建筑艺术水平、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及石窟遗址的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性调查研究,推动辽宁省石窟古遗址建筑的艺术考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天圣令》的相关记载,对唐代驿丁制进行新的考察。《天圣令·厩牧令》中的唐34条涉及了驿丁制度,其内容不见于传世史料,故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这条令文规定了驿丁的征派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唐代,往往跨州征派驿丁。但据《天圣令》所载,唐令颁布的时期,跨州征派驿丁的形式,已经完全变为纳资代役。再者,驿丁不负责驿田的种植,驿田是由附近百姓佃种的,驿田中种植的作物,包括驿草和粟粮。  相似文献   

12.
南宋宇文屺<诗碑并跋>、王象之<舆地纪胜·昌州>条、席存著铭文等直接文献,魏了翁、杜孝严,姚宍恭、覃怀孝、泸州军州某的题刻等相关文献,都证明赵智凤在大足宝顶数十年刻石凿窟.宝顶石窟的内容证明有统一的规划.赵智风不是僧人,而是密教道者.小佛湾1号应名之为本尊轮藏塔,第一级北面鬈发人为赵智风造像.  相似文献   

13.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三日,苏轼在知定州任上接到谪贬英州令,立即启程南下赴英州,途中朝廷数改谪令,最后改贬宁远节度使惠州安置。苏轼经过六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绍圣元年十月二日,到达惠州。苏轼沿途所历,每发为吟咏,留下不少诗文,真实昭示出其南迁路线图和其随缘自适、不以忧戚为怀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甘肃地区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地震危害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甘肃石窟文物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甘肃省主要石窟文物所在地区基本烈度和历史上所遭遇的地震影响,揭示了对甘肃境内的全国重点石窟文物有重要影响的活动断层的特征,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和地震构造法对石窟寺的地震危害性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石窟未来可能遭受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石窟文物保护和岩体抗震加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安州古城,位于海原县城西南四十华里。宋夏时期,为两国兵家所必争之地,向为“固靖之咽喉,甘凉之襟带”。城西十五里为天都山,又名西华山,由山之东麓循沟进五里许,有石窟寺等宗教遗迹。一、西安州古城址西安州古城,背靠天都山,前临锁黄川,地宜耕牧战守。西夏元昊时期初创,称南牟会。宋元丰四年(夏大安七年,公元1081年)、宋神宗遣五路大兵伐夏,熙河经略使李宪率兵一路“营于天都山下,焚夏之南牟内殿  相似文献   

17.
甘肃石窟艺术图录的又一成果──简评张宝玺《甘肃石窟艺术雕塑编·壁画编》卢秀文由张宝玺编著并摄影的《甘肃石窟艺术雕塑编》和《甘肃石窟艺术壁画编》,已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和1997年先后出版,它的问世为甘肃石窟艺术研究增添了新资料。甘肃省以绚丽...  相似文献   

18.
须弥山石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表现出一定的民族地域性特征的石窟艺术。须弥山石窟在不同分期的洞窟形制和造像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西早期石窟中,武威天梯山之外的石窟年代都有分歧。经过辨证,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1窟和第4窟、金塔寺石窟东西窟的年代,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4窟相近,上限都可到十六国晚期,下限难以进入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年代难以上升到十六国晚期,而应开凿于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龙游石窟地表水、洞室渗水和洞室集水的调查与水质分析,影响水质的窟区生长植物等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洞室渗水和集水与石窟岩体中各类矿物相作用的测试研究,以探讨石窟特殊水环境对石窟风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