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金鑫 《今传媒》2023,(4):79-81
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是一部纪实风格影片,整部影片分为烟、酒、茶、糖四个章节,其中,穿插了大量的超现实情节。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韩三明和女主角沈红来到三峡库区,分别寻找他们的前妻和丈夫的故事,表达了贾樟柯对三峡工程的深度思考和对三峡移民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兴观群怨"这一传统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理论出发,对影片《让子弹飞》的美学作用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影片以喜剧和寓言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政治意味的故事,将"兴"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暴力、权力、金钱、民心等是该片最为关注的内容,观众藉此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实现了"观"的价值;《让子弹飞》在学术界和坊间都得到极其广泛的关注,为"群"的交流搭建起一个公共的平台;影片对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如何避免政权危机的问题上提出诸多深刻的认识,"怨"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胡淼 《视听》2022,(3):99-101
从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到真人版电影《Mulan》(2020),中国的木兰故事一直是美国迪士尼公司拓宽全球市场的重要题材.动画电影《花木兰》曾引起热烈的反响,但真人版电影《Mulan》在我国上映后却备受诟病.分析两部影片的文本可知,二者在主要情节与叙事内核方面并无实质性差别,皆是借中国故事和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  相似文献   

4.
影片推荐     
喜欢《菲利普船长》的影迷也会喜欢 《共犯》影片主要讲述了被宣判为刺杀林肯总统凶手的“同谋”玛丽·苏拉特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一次远行》以全球疫情为背景,讲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于困局中寻找光亮的故事。作品通过相对特殊的叙事主体、故事化的纪实叙事方式以及历史事件与个体成长的融合叙事,传递出浓厚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凸显着价值引领与情感认同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翟铮璇 《中国记者》2016,(12):25-27
从微电影《红色气质》到《国家相册》系列微纪录片,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以她独特的声音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又引人入胜的故事。《红色气质》和《国家相册》也成为新华社融合创新的代表作。从图片编辑一路走来,作为"讲述人"的陈小波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她如何适应自身角色的不同转变?本刊2012年第2期曾经刊发陈小波访谈,本期《中国记者》再次对话陈小波,听这位讲述人讲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伊朗电影《小鞋子》讲述了兄妹二人"寻鞋"的过程,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用朴素的电影语言和流畅的叙事情节为观众谱写出了一段温情的奔跑故事,兄妹二人在寻找过程中的奔跑,并不单纯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对方,本文主要从奔跑的理由、温情的奔跑、奔跑的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赵锐 《出版广角》2018,(4):67-69
电影《战狼2》讲究如何讲述, 更重视讲述什么, 国家叙事法则的运用使影片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点燃观众的中国梦激情.电影《战狼2》超越了西方叙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与赤胆忠诚.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影片获得观众的强烈认可,而且对新时代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乐华 《新闻世界》2009,(11):160-161
日本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以舒缓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在寻找母亲路途中的故事,影片镜头语言质朴,干净简练,较少使用特技。影片在进行场景转换中使用了静态构图、非叙事镜头等艺术手法,和整部影片幽默、温情的风格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0.
李姗姗  闫利利 《传媒》2024,(3):43-45
2023年是学习雷锋精神60周年,为此《辽宁日报》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刊《纪念》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纪念》特刊创新了雷锋精神的传播内容,以时间为脉络回溯雷锋精神,将“纪念”贯穿报道的始终,重视挖掘纪念雷锋的细节故事,传播雷锋同志的优秀思想,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传播形态上,特刊重视使用图文结合、图表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并设立“传承者说”专栏,通过故事讲述展现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此外,特刊还重视多媒体与受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移动短视频等多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雷锋精神的社会意义,激发受众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传奇故事》背后的金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奇》到《传奇故事》,金飞创造了一个个收视传奇。但生活中的金飞与荧屏上几乎没什么差别,一样的诙谐幽默,一样的能言善道,只是多了几分平常人的生活心态。他朝我们走来的时候,腿一瘸一瘸的,不等我们细问,他就爽朗地“招”了,原来是前几天切菜时砧板砸到了脚。2005年3月29日,金飞侃侃而谈,和我们讲述了《传奇》背后的故事。“《传奇》不是炒冷饭”业内把复播人家的节目或穿个靴戴个帽、换个主持人或解说词称之为“炒冷饭”。《传奇》及《传奇故事》都是以采撷全国各地优秀节目为手段,通过对引进节目的个性化重组和改造,每晚为观众讲述…  相似文献   

12.
张艾嘉作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4,(11):69-69
★《想飞》张艾嘉2002年导演作品。影片讲述了一个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故事,亦真亦幻的情节充满想象力。同时,张艾嘉没有因为技术的介入而减弱其影片特有的意境和人文气息。这部电影显示出张艾嘉作为一个导演的魄力和想象力。★《心动》张艾嘉1999年导演作品。叙述的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初恋故事,直指人心的最柔软处。张艾嘉  相似文献   

13.
电影《波斯语课》(2020)改编自德国导演兼编剧沃尔夫冈·科尔哈泽的小说,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比利时犹太人在被德军俘虏时,为了求生假冒波斯人,碰巧遇到一名想学波斯语的德军上尉,于是他临时编造波斯语,将其传授这位上尉.影片剖析了创造一门语言的过程,展示了人如何通过发明语言来留存历史记忆,通过列维纳斯意义上的"面...  相似文献   

14.
王淼 《采.写.编》2016,(5):155-157
一个简单由琐碎生活组成的平凡故事,改编自这部影片导演的亲身经历.《我们俩》讲述了一个快90岁的独居老太太和一个20岁小姑娘从争吵不休到相互依赖,两个陌生人的情感故事.这部影片使用简单却能够深入人心的技巧进行拍摄,通过影片中两个人"忘年交"情谊由陌生到亲近转变的讲述,以简单平凡的情节打动人心,引发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引起人们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和唤起我们对老人生活和心理的关心和关爱.  相似文献   

15.
《大佛普拉斯》在第54届台湾金马奖中大获全胜,成绩瞩目。作为一部文艺片,它的镜头运用技巧并不是十分高超,整部电影的大部分镜头都是运用行车记录仪来"讲述"故事,而观众正是通过行车记录仪看到了富人阶层声色犬马的同时也看到了小人物的灰白世界。本文将从窥视、凝视、注视三重视角来分析电影中"看"这个动作之于影片中不同阶层人物的意义,深层次地探讨不同阶层人物在贫穷与富裕的环境下所呈现出的人性矛盾,进而揭示现实的荒诞和命运的无常。  相似文献   

16.
郁敏  蔡志明 《传媒观察》2013,(11):42-44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影片中出现了诸多与《圣经》故事的相关之处。本文从原型角度入手,分别从灾难原型、救赎原型以及人物原型方面分析影片中的圣经原型体现,通过对影片情节和人物语言的分析,挖掘人性的真善美,同时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地球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4,(40):75-75
★《撒玛利亚女孩》14天拍就的影片,荣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影片以女中学生的援助交际为故事主线,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讲述结尾,这是一个以归家为隐喻的连环套式结尾,耐人回味。★《收件人不明》从未受过科班训练的金基德把3个家庭,11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讲得有条不紊。影片中充满了不堪入目的镜头和悲怆沉痛的意识,金基德在折磨观众感官的同时也在折磨着他们的内心。★《海岸线》 故事以朝韩紧张关系为背景, 张东健扮演一名边境巡逻兵, 他瞪圆的眼睛和神经质的手指 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紧张、压抑 的心态。金基德早年的经历为 …  相似文献   

18.
解析电影《红河》的影像编码和意识形态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吴梦珽 《新闻世界》2011,(1):148-149
本文在"编码—译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影文本《红河》影像符码的局部解读,分析影片影像符码中的爱情指涉,探讨影片在社会传播中的意识形态隐喻功能,继而解析《红河》表层影像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德松 《新闻传播》2023,(15):106-108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片,影片以18个章节,通过四代作家:马烽(其女儿代述)、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记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文学家眼中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从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相互交织的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文学、历史、影像三者交融成趣,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从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分析与解构出发,探讨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关系,从而探索纪录片文学、历史与影像交织的创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白日焰火》讲述了一个由一起碎尸案引发的三人爱情救赎的故事。影片中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成为三位不同身份男性的爱恋对象,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白日焰火》中在男性权力结构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三位不同的男性形象对女性的压制,进而揭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