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建忠作为楚辞学领域的“当代楚辞研究”著名评论家,坚持“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的前后并进和相互推动。其“本体研究”往往选择某些历史疑案予以考核,显示出慎审翔实的功力和独具的眼光。其“史学研究”的特点为:“当代性”研究重点的确立;“当代楚辞学研究”总体格局的形成;在“学者研究”上注重研究“个性”、“方法特点”的把握;重视“信息”,并力求从“史”的发展上驾驭“动态”。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创刊,2002年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20年原有栏目调整为:“鄂东文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思政和法律研究”“经济管理研究”“医疗卫生健康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竭诚欢迎社会各界研究专家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人士积极投稿,优先刊登有独创性和原创性的稿件及各级课题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为教育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是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出版方针为指导 ,致力于科教兴国 ,倡导学术创新 ,经世致用 ,既推重基础理论研究 ,又提倡应用性研究 ,为促进本校教学科研、教育学学科研究和教育改革作出贡献。拟设置“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经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德育研究”、“素质教育研究”、“审美教育研究”、“艺术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刊启事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2):F0002-F000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南京晓庄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中“六朝研究”栏目曾荣获江苏省期刊协会“明珠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特色栏目”等称号。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先生在2013年“六朝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中认为:“经过不懈的努力,‘六朝研究’专栏突破了国界,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相关学术界注重的学术平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坚决贯彻“双百”方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走特色兴刊之路。近年来,本刊锐意改革,在着力办好“陶行知研究”、“六朝研究”和“小学教育研究”等特色栏目的同时,关注学术前沿和焦点,重视学术与时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设有“旅游产业研究”、“心理学研究”、“新闻传播研究”、“当代社会焦点”、“宗教研究”、“文学研究”和“文化聚焦”等栏目,使本刊更能够“顶天立地”,更具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王世忠 《培训与研究》2006,23(9):113-117,120
当前,在我国学校管理学理论界关于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特点”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中,存在着较大的认识上的偏误。究其原因,是研究者们缺乏对学校管理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所致。学校管理学“基本问题”的特殊性,决定着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具体科学在对学校管理进行研究时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逻辑起点”以及它对学校管理的特定的“研究范式”。并且,学校管理学的“基本问题”还是确立学校管理学的范畴体系和建构其理论体系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将法国学派视为“影响研究”学派,将“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等同起来。现在看来,“法国学派”的方法是“传播研究”而不是“影响研究”,我们有必要将“传播研究”从“影响研究”中剥离出来,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比较学研究加以明确的界定和区分。这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传播研究”的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它的意义和价值,使“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互有分工而又相互补充,使我们对比较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的划分更为科学化,在研究实践上也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周建忠作为楚辞学领域的“当代楚辞研究”名评论家,坚持“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的前后并进和相互推动。其“本体研究”往往选择某些历史疑案予以考核,显示出慎审翔实的功力和独具的眼光。其“史学研究”的特点为:“当代性”研究重点的确立;“当代楚辞学研究”总体格局的形成;在“学研究”上注重研究“个性”、“方法特点”的把握;重视“信息”,并力求从“史”的发展上驾驭“动态”。  相似文献   

8.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凯里学院学报》第30卷第4期开辟有“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苗侗文化研究”、“文化艺术研究”、“城镇化建设研究”、“经济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体育学研究”、“图书馆学博物馆学研究”、“档案学编辑学研究”等栏目.本期所发表的论文,有的是对学科前沿的探索,有的是对学术焦点的探讨,有的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各有专攻,异彩纷呈.本期学报,我们特别对下列论文进行推荐和导读.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述了帝禹时代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五藏山经》的《西山经》和《北山经》多处提到“泑泽”,并明确指出这里是黄河的源头,其附近是著名的黄帝族都城“昆仑”。关于泑泽的地理方位,历代学者均认为即蒲昌海(位于今日罗布泊遗址),并相信黄河在此处“潜行地下”数千里后重新冒出地面。笔者对《五藏山经》地理方住的考证已历时数十年,有足够多的理由表明泑泽不可能是远离黄河河道的罗布泊,而是早已干涸的黄河前套太湖泽,而黄帝族都城“昆仑”则位于今日黄河河套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田家怡 《滨州学院学报》2001,17(1):48-50,94
论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变 ,界定了黄河三角洲的范围 ,给出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概念 ,追溯了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的渊源 ,分析了其源汇 ,为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风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与能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的风能资源分布和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的禀赋,指出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场的理想之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黄河三角洲绿色能源基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不但孕育中华民族的文明,还直接孕育了"黄河文学"这个文学门类。"黄河文学"是黄河与文学联姻后产生的一个美丽的宁馨儿。本文提出"黄河文学"一命题,并对"黄河文学"研究的价值与可行性进行分析,试图为当代文学中"河流与文学"关系问题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歌舞剧院连续创作推出大型系列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在中国大地掀起了黄河歌舞的旋风,开创了全国民族风情舞蹈的先河。追本溯源,山西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资源丰厚是黄河歌舞艺术产生的根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民舞是黄河歌舞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总结回顾黄河歌舞艺术的历史沿革,研究其发展现状,黄河歌舞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其一,黄河歌舞艺术流派独树一帜,首开全国民族风情舞蹈先河;其二,黄河歌舞艺术流派日臻成熟,淳朴隽永,博采众长,发展鼎盛;其三,黄河歌舞艺术在探索中前行,在艰难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黄河歌舞艺术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黄河歌舞艺术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下:一是借势改革,创新机制,把黄河歌舞品牌做大做强;二是提高待遇,保护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宽松环境;三是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拓宽黄河歌舞投融资渠道;四是汲取"黄河三部曲"的成功经验,探索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略论黄河史研究:——关于黄河文化生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即是一条自然的河,又是一条文化的河,一部黄河史,不只应当记述黄河的自然变迁,还应当阐明黄河的文化内涵,黄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黄河人,而黄河人同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为黄河贯注了精气与灵魂,黄河与黄河流域的人类,将决定着黄河与黄河人的命运,已经流淌了百万年的黄河还将在地球的东方流淌下去,我们期待在新的世纪中,人类与黄河一道用更加协调的笔调,谱写出后续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孕育了古泰州盐场,汉初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成为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古泰州盐场丰富的海盐资源造就了古泰州的盐税,古泰州盐税成为历代王朝财政税赋的主要支柱。古泰州盐民在长达两千多年的"煮海水为盐"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泰州盐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几点思考——以滨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延典 《滨州学院学报》2009,25(4):16-18,96
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已进入国家开发建设战略层面。当前,应正确认识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开发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扬地域文化精神,把握开发建设的优势和潜力。开发建设中,要有科学的战略构思,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打造现代化城市和区域竞相发展的原则、和谐振兴的原则,突出农业、工业、创新、配套的主攻方向,将黄河三角洲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东方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