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田汉戏剧创作前期阶段的不少作品,其中人物不仅生存状态和方式是流浪的,心理取向也往往是流浪的.文章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探求了田汉早期剧作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2.
胡亮 《编辑之友》2023,(1):93-101
文艺出版是延安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类型主要包括文化艺术类书籍与报刊。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创构的新的文艺出版形态,其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出版为贯彻落实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所提出的“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及“人民的文艺”等文艺发展的新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延安地区蓬勃开展的戏剧戏曲、秧歌剧、新歌剧创作热潮,事实上也为各类别的延安文艺出版提供了必需的客观基础及传播发行的可能。因此,从出版史料研究角度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出版的发展历程进行专门性的历史考察及学术整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条汉子”的称谓,语出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指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四人。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他们四人都是“文委”(上海临时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他与中共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还是中共领导下的“左联”的盟主。“文委”的有关工作情况,是要与鲁迅沟通的。  相似文献   

4.
抗敌剧团是新四军成立最早的部队文艺团体之一,为新四军的宣传与文艺工作做出过巨大贡献.目前关于抗敌剧团的研究较为薄弱,虽然有关新四军戏剧运动或者淮南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的研究都提及了抗敌剧团,但是专题论文尚未见到.[1]有鉴于此,本文对抗敌剧团的成立、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莫羡 《视听》2022,(4):130-132
广播剧是一种特殊的剧种,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西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剧《冒着敌人的炮火——田汉抗战在桂林》立足广西特色,表现重大题材,成功塑造了田汉等把灵与肉交付给民族大义的抗战文化人形象.该剧紧抓题材优势,构建戏剧冲突,展现人物命运,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精品广播剧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6.
《田汉戏曲选》于三月下旬已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它为我国戏曲艺术宝库又增添了新的财富。《田汉戏曲选》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湘籍老作家选集”中的一个集子。它是从田汉所写的三十二个戏曲剧本中挑选出来的,里边收集了田汉同志各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十四个,分上、下两集,共七十多万字。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庚为这部戏曲选写了序言。田汉字寿昌,长沙东乡人,一八九八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爱戏剧,皮  相似文献   

7.
沙伟 《档案时空》2012,(5):25-27
田汉(1898—1968年),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早年曾留学日本,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创造了许多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8.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作为我党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中心地的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左联”自行解散,“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论争停息,左翼作家丁玲、艾青、田间、周扬等纷纷投奔抗日民主根据地,郭沫若、茅盾、田汉、夏衍、阳翰笙等先后撤离上海,辗转到重庆、桂林以及香港等地,以笔作枪,积极从事革命文学艺术活动,成为这一时期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到1934年10月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伟大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度过了七年辉煌岁月。七年时间里,在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苏区军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经济和文化建设。根据地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苏区军民不仅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还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文艺运动,先后成立各种“宣传队”等群众性宣传组织和“剧社”等文艺团体,以及培养文艺干部的“高尔基戏剧学校”。红色戏剧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  相似文献   

10.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我大好河山,对我无辜的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中华民族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期,在胶东广袤的大地上,曾活跃着一些由知识分子、文化艺人和青年农民、学生组成的文艺剧团,他们响应党的“脱下长衫,到游击队里去”的号召,与胶东人民一起涌入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之中。这支文艺大军,在党的领导下,一面参加武装斗争,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一面在艰苦的环境中,培育人才,进行革命宣传,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他们是反帝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者、实践者。他们把胶东的戏剧运动推向了…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6,(2):44
京剧<谢瑶环>遭到错误批判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谢瑶环〉是一株大毒草>的署名文章,批判此剧的"反动性质"和"田汉借戏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目的".全国随之展开了对<谢瑶环>的批判.<谢瑶环>被说成是根本违背历史真实,作者是借戏言志、指桑骂槐,诬蔑社会主义现实,煽动劳动人民起来造共产党的反,起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等等.京剧<谢瑶环>是田汉1961年根据陕西地方戏剧<女巡按>改编的,田汉的改编把武则天写成一贯与贵族斗争的女皇帝.<谢瑶环>上演后曾被赞为"令人难忘的好戏".  相似文献   

12.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他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  相似文献   

13.
段俊 《山西档案》2015,(2):45-49
抗战期间,山西根据地的演剧活动主要面对广大农村群众。斗争形势的具体需要和受众的文艺欣赏水平共同决定了这一时期敌后剧运必须走大众化道路,如此才能便于受众领悟,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1941年根据地出现了连续搬演大型中外名剧的风潮和忽略现实需要的文艺倾向,戏剧界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文艺观的论争,并确立了"为大众"的敌后剧运文艺观。这一强调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艺观不仅对根据地的敌后戏剧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形式的文艺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它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这篇作品之所以获副刊最高奖,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三个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辨正有力,以理服…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摒除不同政见、不同流派,结成文艺抗日统一战线。在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旗帜下,文艺大众化成为文艺界的共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艺大众化探索形成轰轰烈烈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国民党"文化备战"、"精神国防"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提出的文艺为抗战服务、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和提倡文艺民族形式,大大推动了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为鼓舞民众坚持抗战,激发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救亡中的抗战文艺,把文艺大众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顶点,同时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创作民间文艺的热情,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众文艺。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景色是媚人的.当一个画家夹着画夹来到百花盛开的园林,他总想从最好的角度,以动人的笔触精心地把它描画下来,才不负这大好的春光.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园地结束了严寒的冬天,文艺报道就必须以传神的笔,告诉读者春的消息.文艺新闻的报道面是很广的,包括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各方面,要报道的东西也很多.有会议新闻、动态新闻、演出活动.这里就《解放日报》上的一些演出活动的报道,作一点分析.(一)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文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不能等同于以往的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又不能与之截然分开,可以说电视文艺融合和借鉴了所有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同时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电视文艺中得到了展现。然而,电视文艺的融合与借鉴决不是简单的复制与再现,而是在借鉴中嬗变,在融合中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9.
超写实主义(Surrealism,或“超现实主义”)运动兴起于1920年代的法国,以布勒东、阿拉贡(Louis Aragon,1897--1982)、苏波(Philippe Soupault,1897-)、艾吕亚(Paul Eluard,1895--1952)等为领军人物,其影响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浪潮席卷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对人文精神的重塑贡献至巨,成为西方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文艺运动,至60年代其流风余韵未尝消歇。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众多的戏剧界知名人士在桂林积极组建戏剧社宣传抗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桂林的爱国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与戏剧界成功运用报刊广告的宣传密切相关.此时期的桂林爱国戏剧广告将抗日作为主题,精心设计编排感染力强的广告方案与排版方式,在宣传抗日剧目的同时,为发动群众支持抗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爱国戏剧社还利用广告这种形式为抗战募捐、筹资、慰劳军人、服务同胞,并与重庆、延安的抗战戏剧文化运动形成了呼应,为大后方的全面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