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认为青海汉语方言谚语因受地域、民族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语言材料“风搅雪”、雅俗并存等特点;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青海汉语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概述:1.主言语音;2.方言语法,3.方言词汇;4.方言扁,5.综合研究;6.方言地图;7.方言分区,8.方言调查和方言概论论著,9.方言学的应用与方言研究的新领域,10.港台、海外的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全面系统地评述了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具有从无到有的开创性质,参加人数不算少、论数量也不算少、内容涉及面也不算窄,但比起兄弟省市来看,相当滞后。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培养后继队伍的问题;缺乏方言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专门研究机构问题;如何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4.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异。汉语方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合变迁,其演变路线错综复杂。考察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汉语方言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现代汉语各方言是独立发展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层次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汉语方言要重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方言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到现代语言学一脉相传的,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上的一个应用。搞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方言分化演变的历史,弄清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对靖远方言里的一些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提供了甘肃汉语方言在这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6.
《桐乡方言志》作为一部全面记录整理桐乡方言的著作,是以地方史志的形式客观地对桐乡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展开系统的调查与整理。志书的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事实和理论并重。志书中的材料及方法不仅能够供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参考,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读性,体现了桐乡方言鲜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词语的重叠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形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光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方言.本文主要以光山方言词语的重叠为具体材料,探索其词语重叠的类别、方式和表达的语法意义,提供了汉语词语重叠的一些感性材料,同时也期望对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方言调查材料的日益丰富,汉语方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区理论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依据以及对汉语方言区域的具体划分这两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根据古今音义对应规律,结合近代文献材料,考释了九条藁城方言中的古语词,分析它们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其历史来源和发展演变线索。拟为河北方言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为晋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旁证,从而丰富汉语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在《近百年来湖北省汉语方言研究综述》一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1979年到现在20年中湖北方言研究的现状和特点:一,汉语方言研究成果空前丰富;二.运用比较法和两个“三角”的思路与方法使湖北方言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三.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而以微观研究为主,接着分析了我省方言研究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最后简略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方言词典、田野调查等材料,对搜集到的220多个伊春汉语方言饮食名称词进行分类释义,分别探讨其构词方式、来源和特征,力求全面系统地呈现伊春汉语饮食名称多元化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临沧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临沧汉语方言存在一定数量由儿化音演变而来的词汇.只不过都发生了音变;与普通话相比,临沧汉语方言中的儿化现象还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方言本字考,就是从音韵史和词汇史的角度在古代献中寻找与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相对应的词语,从而追溯古今词语的渊源关系。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简述前人关于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二是近代漳州三种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举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对现代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应该加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地理类型学、接触演变,研究,加强对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加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类型学研究指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今后研究中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方言研究与方言词典编纂的用字也需要规范化。确定方言词语的规范字形要在查阅《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具体方言的音义系统、形义学原理以及从简从俗的原则,努力做到科学、规范、简便、通俗。  相似文献   

17.
"古合韵"体现的是古音材料中常规谐韵关系与例外失谐现象之间的矛盾,特征是"古与古异部"。段玉裁用"古合韵"统摄了韵脚、谐声、假借、转注异部,以及异体字声符的变换异部、通语与方言异部等"失谐"现象。段玉裁用"合韵"统摄古音体系内部各类失谐现象,并非对上古时代语音的时空变化失察,而有特殊用意和所面对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方言研究可资利用且尚待挖掘的重要文献资源。作为调查和研究汉语方言的材料,地方志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研究方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利于研究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有利于探讨方言形成、演变、方言接触等问题。由于方言条目在地方志的编纂中历来不受重视,而编修者的语言学素养又参差不齐,因此研究者在利用地方志中所录方言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甄别优劣,辨识正误,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方言研究不但可以为推广普通话提供可资比较的语言材料和为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充分的语料依据,而且因为方言是语言与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文化的接触与扩散,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关系史、民族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也有着重要的论证价值.因此,方言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