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阳方言中“AB”式状态形容词非常丰富,这类形容词的重叠式也非常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重叠形式AABB式。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能够大量进行AABB式重叠,普通话中“AB”式形容词是不能这样重叠的。  相似文献   

2.
遵义方言量词的构形重叠有三种形式:完全重叠式AA、嵌“大”重叠式“A大A”和嵌“把”重叠式“A把A”,前一种和普通话相同,后两种则为遵义方言所特有。本文讨论各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荆门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丰富,不仅有构词重叠,还有构形重叠,尤其是在重叠的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方面,与普通话差别较大,表现力很强。文章试从语法学(包括形态学)角度出发,对荆门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基本重叠式,特殊词缀的重叠式,以及嵌字格的重叠式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仙桃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普遍,不仅有构词的重叠,也有构形的重叠,其中构形重叠会产生新的语法意义,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构形重叠入手,介绍了仙桃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的基本重叠格式;描写带特殊词缀的重叠式及嵌字格重叠式。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6,(1):74-79
形容词重叠式是形容词使用的生动形式,也是表达量化的一种语法手段。福鼎方言形容词重叠形式比较丰富,不同的重叠形式呈现了不同的量级差异,语音与句法功能也和重叠式的量级差异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重叠作为一种构词手段和构形手段在兴县方言中得到普遍而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针对兴县方言中的重叠式形容词进行分析,从它的构成形式、语义特征以及语法功能方面进行描写、分析和说明,试图展现兴县方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柳州话的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州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其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均可按 AA式重叠。表具体动作的动词AA重叠式用于“AA看”、“AA点”、“AA下子”和“AA 两 /几 量词”以及“AA没 B”等 4种情况 ;而表某种动作状态的动词 AA重叠式用于“AA的”和“AA点的”。形容词的 AA重叠式包括“AA的”、“AA点的”、“AA点”3种格式。柳州话中 ,ABB式重叠的使用非常普遍 ,其词干 (A)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而 AAB式重叠是由双音形容词、心理活动词、方位词、时间词或某些短语重叠前一音节 A而构成的 ,此外还有“AABB”式、“ABAB”式、“A里 AB”式和“A倒 A倒”式等形式的重叠。所有这些重叠式的语义特征和入句功能都不相同 ,反映了柳州话重叠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长阳方言属西南官话。长阳方言没有表短时和尝试的动词重叠“VV”和“V一V”,因为动词重叠式“VV”在该方言中用以构成表持续状态的“VV生”格式。长阳方言中,动词的AABB式重叠全为无基式重叠。  相似文献   

9.
河南新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本文从新密方言形容词的单纯式入手,描写了该方言形容词的加缀式、重叠式和重叠加缀综合式三种派生式。另外,本文从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和搭配功能两个角度描写了该方言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云南保山方言形容词类型丰富,同一基式能够衍生出不同的变式。变式采用重叠或附缀等赋量形式能够实现隐性量向显性量的转变。保山方言形容词的变式大多表现为一种加量。对在意义上密切联系、在数量特征上具有不同表现的保山方言形容词进行量级考察,能够得到单音节基式“A”及其变式和双音节基式“AB”及其变式的量级序列。  相似文献   

11.
讨论岑溪白话单音节动词重叠式的句法搭配。岑溪白话动词重叠之后能够带各种各样的补语成分,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等,动词重叠式之前还可以有形容词重叠式、副词等修饰成分。  相似文献   

12.
检视现代远程教育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新诗教学,分析了教材内容与课程性质的偏离、辅导老师受制于先在教育视野、学习者对新诗敬而远之三个方面的问题,依据现代远程教育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的学习目标,突出新诗的审美本体特性,探索出“感悟---理解---探究---写作”的新诗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的历时考察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逆序词汇现象为汉语所特有,其中的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是汉语词汇习得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AB与BA两序在汉语史上的发展变化加以考察和探讨,通过典型性的个案调查,深入分析了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两序的产生、分化、淘汰和保留情况,辨析AB与BA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异同,揭示了日韩语言中的逆序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对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运用实例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取得了空间形态城乡共融、社会形态城乡同等、物质形态城乡共享、文化形态城乡共进的重大进展,也明显存在着空间形态“盈亏”、物质形态“梯度”、社会形态“失衡”、文化形态“错位”等现象。针对存在问题和新的区域功能定位,提出从规划调整、经费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构建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不少戏曲带有“崇尚侠士、渴望英雄”的特点。此发现有助于丰富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情感”说或“情理交融”说。本文分三部分叙述。第一部分,依据侠士自身的行为特征对所选作品进行分类,并对侠士们的不同归属作总结;第二部分,就明代这一时期出现此类“尚侠”精神的戏曲的原因作合理解释。第三部分,结语。其中,原因解释部分又分两点。一是,从剧作家所处时代特征考察;二是,就作者自身思想精神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笔下的很多故事都是关于“欲望”的主题,故事情节的展开也与“欲望”的被压抑有着莫大的关联性。本文通过作者笔下的“欲望”描写出发,探究“欲望”主题沉沦的前后期表现,从揭示沉沦与救赎的矛盾形成原因,从而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在生活中设计是必有之物,而非可有之物,但设计被重视、被强调的同时,需要反思设计过剩现象。所谓"设计过剩"的所有表现实质上是设计失度造成的,因此用"设计失度"表述设计过剩更为合理。通过分析导致设计失度的三个因素,得出设计失度的合理诉求是设计管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阵阵”可以作定语、谓语和状语,表“连绵”或“多量”的意义。具有[+计时性,+持续性,+密集性,+反复性]的语义特征,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在语境中带有情感色彩,具有描述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相近的表达式,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常会用简单熟悉的表达式代替复杂陌生的表达式,从而回避使用某个表达式或者出现使用错误。形容词AABB重叠式和"很+形容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AABB重叠式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状语,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或行为的生动鲜明的状态,具有描写性;"很+形容词"结构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事物或行为的性质达到了充足的量,具有评价性。因此在教学上应该突出形容词重叠式的意义和功能,丰富练习形式,并增加语段和语篇的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