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誉为云南20世纪最杰出的学术大师的方国瑜先生,一生重视史料工作,他视史料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是其完成的唯一一部民族编年史料,它推进了傣族史的研究,也体现了大师求真求实、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文章拟从该书的体例、特色、及阅读后的启示等方面对其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2.
论梁启超晚年清代学术史研究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晚年所著《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代表作。二书相较 ,前者篇幅较少 ,言简意赅 ,是清代学术的鸟瞰图 ,侧重于“论”;后者篇幅较多 ,内容充实 ,是清代学术思想的展览馆 ,侧重于“史”。这两部书堪称是藏山传世的学术经典 ,至今仍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道士刘一明一生虽然经历多次病灾,但他矢志求道,并且以弘扬张三丰道法为己任。他一生勤于著述,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刘一明注重日常生活起居的心性修养内涵,也表现了一个修道者不同寻常的思想旅程。他花费了很长时间研究《西游记》,写下了洋洋洒洒百万言的《西游原旨》,为后人的"西游学"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展现太炎对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具体而言,《清儒》在学术史的分期、脉络、派别、视角、体例等方面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框架。《清儒》将清代学术精神总结为"求是观化",深刻把握了清代学术的总体特点,体现出章太炎立足清代学术,建立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清代学术对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具有本质意义。在《检论》中,太炎进一步修订增删《清儒》,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概括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传统学术蕴涵着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传统治学方法中的科学精神。梁启超之所以能对清代学术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总结,与他深厚的传统学术素养、勇于接受西方新思想与新学理,以及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反思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是清代研究《庄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广泛征引前人注庄成果,且大量引用了与他同时代学者的较新研究成果;注重篇章内容的训释概括,且对《庄子》文章结构进行了分析;善于用本校法前后互证,使注解更加深刻,有说服力;大量引用经史子集书证,目的重在释义。王先谦为注释《庄子》做出了重要贡献,《庄子集解》的学术成就对后世研究《庄子》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清代训诂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郑学丛著》,是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一部文献学论著,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训诂学专著。张先生一生,博览群籍,无师自通,潜研不倦,笔耕不辍。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至今海内外出版、翻印其学术专著达二十种之多。张先生认为:“清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学术,特别是乾、嘉学者,都围绕了‘许郑之学’努力用功。”“当时,朴实治学的精神,形成了风气,各效所成,写出了不少专著,留下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邵晋涵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把他归入清代汉学家,并不能准确地概括邵晋涵学术的特征。本文钩稽现存史料,橥了邵晋涵学术宗旨、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的古典文学研究卓然不群,充满了诗意和社会责任感。从其《诗经》研究可以明显看出他对清代朴学严谨求实科学精神的继承,以及他对古典文学传统研究方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所写的《家书》《道情》,自然坦率,为世人所称颂。身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一生严于律己,为人正直,他对家人的要求特别严格。他长  相似文献   

11.
正书名:《纳兰词》作者:纳兰性德内容概要:《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作者个人超逸的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79):19-20
本文首先简单概括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整体框架,然后从三个方面对《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进行了总结评价。从结构来说,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从创新度来说,确立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典范;从评价来说,评价客观,有理有据。总体说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为一部学术史对我们了解清代学术发展概况具有极为广泛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比较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易学观。他认为,《周易》经传首先需要进行“辨伪”研究,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宗旨。在总结清代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梁启超的易学观对于当下的易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纪晓岚是清代乾隆朝著名的官僚文人,曾在乾嘉两朝任礼部尚书十余年,一生之中有两部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和《阅微草堂笔记》,他的生平经历促成其独特的礼教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与具体教化手段相结合,对维系清代礼教秩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龚书铎教授是近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的研究视野很开阔,在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戊戌新文化运动》和《清代理学史》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勇于创新、严谨求真与自觉以科学理论指导二者相结合,是他长期治学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卓有学术成就的经学家,他秉承家族治经传统,精通经学,将《仪礼》学研究推向了巅峰。胡培翚治学能洞察学术流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主张与学术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卓有学术成就的经学家,他秉承家族治经传统,精通经学,将《仪礼》学研究推向了巅峰。胡培翚治学能洞察学术流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主张与学术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续资治通鉴》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史学者毕沅及其与府下幕宾所修。该书史料丰富,内容全面,考异详备,体现毕沅治史态度的严谨客观,以及史学思想上的开拓性和时代感。《续鉴》是诸续《通鉴》书中的佼佼者,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的稀缺之际,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蓝瑶 《现代语文》2007,(2):15-16
朱彬是清代乾嘉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不下十种,尤其以《礼记训纂》四十九卷和《经传考证》八卷最受学界推崇。此外,朱彬的著述中也不乏文学作品,代表作如《游道堂文集》等。本文拟对朱彬文学方面的著述和版本流传情况,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近世之学术》是梁启超研治清学史的处女作,《清代学术概论》是梁氏清学史研究的经典名著。二书相距16年,从《近世之学术》到《清代学术概论》,不仅引发了梁启超与章太炎间的一段瓜葛,还可以看出梁启超在清学史研究上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