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大女儿迪伊和小女儿麦琪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分析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的精神世界及其象征意义,显示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为范本,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分析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揭示了黑人种族主义内化过程中的自我否定,并对自然、黑人、女性的出路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为她赢得了1988年的普利策奖,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小说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黑人母亲为了不让孩子遭受苦难而亲手杀死自己女儿的故事。《宠儿》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它不仅揭露了奴隶制下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更体现了在艰苦条件下黑人女性的不屈奋斗和自我成长过程。本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黑人女性苦难的生活经历和不屈的斗争,进而阐述她们的悲剧原因和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先后刻画了几十位黑人女性形象,充分显示了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在书写女性的同时,自觉地揉入了自然的因素,深刻认识到种族、性别、自然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沃克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5.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注重探寻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在小说《日用家当》中,爱丽丝.沃克成功塑造了一位代表并继承传统文化的母亲。在母亲和大女儿围绕旧"百衲被"发生的冲突的过程中,母亲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母亲这一角色体现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并竭力捍卫传统文化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6.
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解放女性与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自然,重建黑人女性意识,才能使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美国黑人女作家普遍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主要描写生态问题和黑人女性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有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艾丽丝·沃克在作品《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反映了底层黑人女性的困境.在以黑人男性为中心的性秩序下,黑人母女两代作出了不同选择.在隐匿着权力与欲望的西方传统凝视机制之中,母亲被规训为沉默与驯顺的他者;而面对男性凝视,女儿选择了对抗性凝视,旨在打破凝视中观看主客体的二元对立,颠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  相似文献   

9.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关注黑人女性及自然的命运,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分析小说《紫色》,体现在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与自然同时受到了男性的压迫,批判二元论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呼吁建立一个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一般男作家的宏大历史叙述,华关和中国当代女作家的书写重心偏向她们那不可替代的个人记·tc~,ax性生命体验,其中的母女关系一直是她们热哀书写的母题之一。她们以自传或准自传的故事背景,以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和解或顶礼膜拜的故事来展现女性寻找自我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两河流域,妇女处在父权和夫权的统治之下,但是她们做为女儿、妻子、母亲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名作<日常用品>展示了黑人妇女恶劣的生存境况和乐观的意识状态,肯定了作为黑人文化传承者和黑人艺术创造者的黑人母亲形象,称赞了被誉为"人间之骡"的黑人母亲,在逆境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优秀传统和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以三维世界结构来对《相似形》中的主人公松山明子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松山厌恶自己女儿,厌恶母亲角色的原因,进而分析她如何在男权社会下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颠覆,最终丧失理想之我,异化自我,以自身的不幸来传达出需要重建当代女性精神家园的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女性独有的一种功能,身上负载着众多的精神内涵,而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则剥离了附加在母亲身上的光环,将母亲还原为一个真实的女人。本文围绕《母亲》和《十四首素歌》,运用女性主义视角,通过文本细读法,对作品中母女之间由质疑颠覆到理性审视的过程进行整理和解析。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探讨了美国黑人女性所面临的因境:一方面作为个体,黑人女性渴望超越种族局限获得真正的个体自由;可另一方面作为黑人女性,她们在探求自由的旅途上却面临更多的阻力。《秀拉》通过对同名主人公秀拉命运的关注,为黑人女性摆脱因境提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在黑人族群中找到发展自我的空间,从而储备力量,为争取更大的自由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李觏的妇女观的形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对母亲、妻子及女儿充满亲情;对下层劳动妇女深切同情;对上层妇女,认为她们应该受教。李觏妇女观的形成受制于他所处历史时代及社会地位,有其积极可取的地方,也有其落后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将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作为一个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大致体现为父性形象注视下的女性:母亲形象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迷失,女儿形象中的对抗与逃离。以此进行研究,从女性在家庭关系中的各个方面的角色进行解读,将使女性主义研究更直接、全面,有助于准确把握女性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