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鱼 《钓鱼》2004,(16):34-34
第三,检查钻孔是否在锡砣中心,穿线后,线左右的锡砣部分重量相等。如果孔钻偏了,朝天钩穿线后钩子就向左或向右倾斜,入水后钩尖倒向砣重的一方,钩尖不朝天,就失去朝天钩的诱鱼作用,即使鱼吃钩,由于钩左右重量不等,扬竿时不是钩尖上刺力最强,而是钩柄与锡砣受力大,这样的钩子易跑鱼,质量不好,抛弃不用。  相似文献   

2.
一、浮漂在水中的受力 在忽略水分子密度随水深浅变化和水的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垂钓时浮漂在水中受力可用静态平衡式W=F和动态表达式W Q=F R δ表示。式中W是坠、钩和饵在水中的重力;F是浮漂在水中的浮力;Q是鱼儿咬钩后减少或增加的力;R是鱼咬钩后水对浮漂运动的阻力;δ为鱼儿咬钩后水对浮漂运动的侧压力。现我们可用这个表达式对三种典型浮力泡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鱼 《钓鱼》2004,(16)
第三,检查钻孔是否在锡砣中心,穿线后,线左右的锡砣部分重量相等。如果孔钻偏了,朝天钩穿线后钩子就向左或向右倾斜,入水后钩尖倒向砣重的一方,钩尖不朝天,就失去朝天钩的诱鱼作用,即使鱼吃钩,由于钩左右重量不等,扬竿时不是钩尖上刺力最强,而是钩柄与锡砣受力大,这样的钩子易跑鱼,质量不好,抛弃不用。其次,要注意钻孔与钩柄的角  相似文献   

4.
这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用法,有人也把它叫做“挂钩尖”,其实并不是真的挂在钩尖之上。正确的挂法是,把玉米粒通过钩尖后挂于鱼钩倒刺的后面,然后左右旋拧两下,使玉米粒处于灵活的状态,鱼一旦吸入,玉米粒就会顺势后滑而把整个钩尖部分让出,使钩尖能瞬间扎入鱼嘴。钩  相似文献   

5.
李洪生 《钓鱼》2004,(8):35-35
俗称立钩,又称砣钩。它的特点是钩坠一体。铅坠位于钓钩的钩眼上,形状是椭圆形,中间有一槽,做拴结钓线用,也有用铜皮包铅焊制。钓钩入水后,在鱼漂的浮力作用下,使钩尖向上,高于水底下的平面,不易被淤泥或水草遮盖,利于鱼的咬钩,上钩率较高,且大小鱼皆可。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极为盛行。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发表了山东济南宋建敏的文章“钓鲢鳙的好方法——吊篮飞钩”(以下简称宋文)以后,笔者仔细拜读,受益匪浅,当时就对吊篮飞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想模仿制作。后来经仔细研究,就发现宋文中的吊篮飞钩,存在着取材不够科学(螺杆为金属,比重重),制作复杂(在直径0.4厘米的金属上打孔困难),受力不均匀(集中在中央螺杆及吊篮底部中央、的不足,这几个问题的关键问题都集中在螺杆上。于是笔者就舍弃螺杆,另辟他径,用新的方法制作吊篮飞钩。  相似文献   

7.
陆景新 《垂钓》2009,(3):20-21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进入关键的送钩一环了。送钩决定着鱼获量,可在我们日常垂钓中往往被许多钓友忽视了。他们误认为,只要能准确地将饵钩放到自己打好的窝子中间,就算完事大吉。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不但不能提高鱼获,反而还会降低上鱼率。正确的送钩方法是将饵钩放在窝子的前侧边缘。道理很简单:鱼进窝就饵时不是直接到窝子中间,而是非常小心地从边缘开始吃,因此饵钩放在边缘,才能很容易被吃到。有朋友问:将饵钩放置在窝区后边缘不行吗?答案是不行。  相似文献   

8.
现在海竿钓鱼常用的钩是爆炸钩,我在使用爆炸钩时发现它存在一些弊病如:装饵比较慢;投入钓点后只能紧一次线,时间长了就不能再紧线了,如紧线或遇风吹浪打线移动钩饵容易分离,就成了空钩钓鱼;钓上鱼后由于鱼的挣扎,鱼钩和脑线容易缠绕,整理很费时间;容易挂钩等。  相似文献   

9.
用活漂浮钓鲢鳙,是许多钓鲢爱好者喜用的方法,但这种钓组存在一个缺陷,就是钩饵投入钓位后,随着饵渐渐散化.钩饵的重量不断减轻;并在风浪或是小鱼闹钩的作用下钩已不在原先设定的深度,而是渐渐上升靠近了浮漂离开了鱼层,造成鱼中钩率不高。而解决这一缺陷的可  相似文献   

10.
巧用炸弹钩     
符兴肃 《钓鱼》2009,(4):49-49
海竿装上炸弹钩,由于钩多,诱钓合一,抛得远,因此很适合在江河水库里钓大鱼。底钓时,一般都是在钓线上先穿一个大活坠,然后紧挨着坠挂上炸弹钩。这种钓法有两个缺点:第一,饵团投出后横卧在水底,有半数钩被压在泥沙里,只有嵌在饵团上半部的钩才有中鱼的可能(图一);第二,收线换饵时钓线被坠压在水底,钩只能随坠沿水底滑行。  相似文献   

11.
侯凤明 《钓鱼》2004,(7):28-28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个泳层都有钩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的优点,但它也同其他钓法一样,容易受到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康 《集邮博览》2001,(8):37-37
带钩是什么,恐怕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混沌中走出,有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这段时间一直延续到钮扣的前身扣绊出现,那时古人穿衣,束系之物便是带钩。顾名思义带钩是钩连腰带束腰的钩子,它的名字又叫犀比.形状各异。《春秋左氏传》中有管仲箭射齐桓公,恰中桓公带钩,公佯死,方得逃生的故事,所以过去有人认为带钩是战国中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内地服饰大变革后出现了“深衣”,才有了带钩,显然这是不对的。《淮南子&;#183;说林训》:“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这句话正反映了当时士人穿衣用钩之盛.也反映了因为大量用钩,带钩的艺术造型也是异彩纷呈、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13.
串钩钓技巧     
李洪生 《钓鱼》2004,(11):35-35
串钩最大的优势是钩饵抛入钓点后,上中下三泳层都有钓饵,可同时施钓不同泳层的鱼类,虽然串钩有上述优点,但它也同其它钓法一样,容易受温度、钓饵、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使鱼吃钩变缓或无鱼咬钩,如何改变此种状态,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海竿远投炸弹钩原组装法是主线穿空心坠后打死结环,在环上挂炸弹钩。在实践中我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在抛投中铅坠和炸弹飞进时相互干扰,落水后炸弹钩和坠缠绕在一起,妨碍鱼吃钩后竿线的灵敏度;二是遇到有淤泥的水底,铅坠把炸弹钩拉到泥里,鱼难吃到饵钩。两者对钓获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长工 《钓鱼》2004,(4):43-43
有倒刺钩产生了,发展了,使用的人多了,但是无倒刺钩仍旧存在,说明它和直钩一样,一些人一直沿用。有倒刺钩成了主体,几千年来一直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只不过有的是内倒刺,即倒刺在钩尖下方,与钩尖呈30度左右的锐角.有的为外倒刺,也在钩尖的下部,只磨在外沿,与向内弯的钩身呈60度左右钝角。倒刺钩大大降低了脱钩率,这对于当时只求将鱼钓上来食用说,是生产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李根浩 《垂钓》2003,(7):25-26
水库边,甩抛竿的哥们儿在鱼中钩后多是向身后大力挥一下钓竿,然后再格轮收放线迢鱼。有的人在遇鱼过程中还不断地向后挥几下钓竿,惟恐钩未扎牢而让鱼逃掉。抛竿不是手竿,还用得着扬竿刺鱼吗?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云南高原钓鱼,海竿不宜过长,以3.6米为宜。绕线轮选蓄线在50~100米之间的双轴承后曳力渔轮,因库面不广足以应付鱼的冲撞和要线。后曳力轮在扬竿后,操作方便,可根据鱼的大小冲撞情况,灵活调节。钓线选用直径0.35-0.45毫米的强力优质线。鱼钩应选用钩尖十分锋利的,钩号是伊势尼10~12号或伊豆13~15号的优质钩。  相似文献   

18.
才力メ钩     
高兴 《中国钓鱼》2006,(2):52-52
有倒刺钩摘鱼慢,无倒刺钩跑鱼,这一直是喜欢“台钓”人的烦恼。这里为各位钓友介绍一种新型鱼钩:“才力メ钩”。这种钩钩尖无倒刺,而是采用金属压铸技术使钩尖呈扁形,取代以往的倒刺。这种钩和有倒刺钩和无倒刺钩,既不容易跑鱼,摘鱼又快。此钩系日本制作,采用高碳超强耐磨耗性钢制作,钩条细小,钩型独特,钩尖研磨,锐利度超群。此钩可钓鲫鱼等小体型鱼,也可钓鲤鱼等大体型鱼,是“台钓”高手在竞技比赛时好帮手。  相似文献   

19.
白瑞东 《钓鱼》2005,(13):29-29
我用海竿钓鲢都是用炸弹钩加固定球漂,由于没有坠,鱼漂经常被风吹得四处漂荡。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铅坠,但是如果钓深度超过一米,由于鱼漂是固定的,在抛投时活动坠也只能停在鱼漂的上方,抛投很不方便,要是两米短竿,根本没法抛,而且鱼漂也不好调节。加之用的是飞钩,炸弹钩五个短钩正好在钓饵旁边,白鲦上钩后也会造成虚假鱼讯。通过多次试验,我探索了一种效果明显的钓组,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宋建敏 《钓鱼》2004,(17):38-38
垂飞钩钓组是在我双排飞钩基础上重新组合形成的种新的垂钓组钩,它集中了双排飞钩和爆炸钩的特点,是根据鲢鳙滤食特性,在不断探索改进中形成的。经过几年的实际垂钓,效果也非常好,现介绍给钓友不妨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