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季思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十大喜剧集》中,列入了杂剧《西厢记》,至今《西厢记》已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喜剧,经过多次的研读和体会,我认为杂剧《西厢记》的某些喜剧因素中是具有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王季思先生所注《西厢记》中的十个词语提出了质疑。作者对这十个词语的注音、释义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元散曲选注》(王季思主编,洪柏昭、卢叔度、罗锡诗、卢汉超注释,北京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之一,不论从选材标准的确定和据此而选入的篇目,以及兼顾散曲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还是从"前言"对元散曲所作的提纲挈领的全面评介、提示,和"作者简介"、作品"说明"以及"注释"的绝大部分来考察,都是功力厚实而又深入浅出的选注本范本,对读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确是良师益友,读之必得实惠.但是,另一方面,在注释部分也存在讹误和瑕疵,为了力求是正纰谬,弥补缺陷,笔者不揣谫陋,敢陈管见,同注释者商榷,并就正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4.
教读《诗经》过程中,为广闻见,自不免多事涉猎。除研读传统注疏外,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选注、译注本,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后简称《资料》),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后简称《作品选》),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后简称《诗歌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后简称“王编《古汉》”),郭锡良等先生编写的《古代汉语》(后简称“郭编《古汉》” ),程俊英先生出版的《诗经译注》(后简称《译注》)诸书,由于注释者们功力深厚见解多有可取,自也在研读之列。然受益之同时,触类难免旁骛,间有所得,即笔之于册,今稍事整理以公诸同好,聊博方家之一粲。  相似文献   

5.
<正> 对《牡丹亭》的悲、喜剧性质的认定,是近年来《牡丹亭》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均未收《牡丹亭》,于是,有人不解,为什么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未能入选?当然,倘若《牡丹亭》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李经纬1986年我把自己研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工作做了一次阶段性小结,编成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选注》(以下简称《选注》)一册。为了广泛听取意见,蒙喀什师范学院科研处和该院学报的鼎力协助,自1987年初将《选注》的部分内容陆续...  相似文献   

7.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学作品选》,选注了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知襄城县时的三篇作品。其《中山鲁山行》、《汝坟贫女》二首的  相似文献   

8.
86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王季思先生,数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成果累累,虽已于1989年暑假退休,仍在继续完成所主编的《全元戏曲》,约一、二年内可脱稿。《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中,对他有较高评价:“他治学严谨、勤奋刻苦。对古代戏曲,特别是元杂剧有很深的造诣。”本文试就其几个主要方面概括地谈些粗浅看法。王季思名起,浙江永嘉人,生于我国南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乔牌儿》:“黑阁落甜话儿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王季思先生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本)云:“和,哄骗也。《来生债》剧第一折磨博士白:‘古墓里摇铃,只是和哄那死尸哩。’……并以和哄  相似文献   

10.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11.
《山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刊载了蒋星煜先生《莫把“红娘”作“你娘”》一文(下称蒋文)。文章就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评校注西厢记》中的一句(确切地说是一字)原文、一条注释和一则评语,与王季思先生和我进行商榷。按常理,在学术研究中象这样细微的问题,尽可见仁见智,各存己见,不一定有异议就答  相似文献   

12.
《伶官传序》的分段,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两段。吴功正先生主编的《古文鉴赏辞典》和王水照先生的《宋代散文选注》都将全文分为两段。分四段。高中语文课本、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吴小如先生的《古文精读举隅》都将全文分为四段,但除第一段外,其余各段的起讫均不相同。分八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将全文分为八段。这些分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能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深入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流,最近中文系先后邀请中山大学王季思、陈则光教授,上海师大徐中玉、钱谷融教授,复旦大学王运熙教授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代熙等同志来系讲学。在题为《关汉卿和他的〈救风尘〉》的报告中,王季思教授通过对该剧第三折、第四折鞭辟入里的分析,生动地阐明了赵盼儿这一机智勇敢、多谋善断的下层女性的典型意义;关汉卿不仅给我们创造了这一宝贵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剧本,也为我们留下了成功的午台表演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14.
一数月前,徐元先生来信称,他选注的历代《集句诗词三百首》已经完成,约二十多万字,"请求"我们为他写一篇序言。还说:"因年老体衰,再加老眼昏花,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可说已是鞠躬尽瘁,尽了全力。"徐先生是我们尊敬的学识渊博的长者,以耄耋之  相似文献   

15.
一数月前,徐元先生来信称,他选注的历代《集句诗词三百首》已经完成,约二十多万字,"请求"我们为他写一篇序言。还说:"因年老体衰,再加老眼昏花,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可说已是鞠躬尽瘁,尽了全力。"徐先生是我们尊敬的学识渊博的长者,以耄耋之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被调入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国文学史》编写组,在王季思、季镇淮先生的指导下,分担宋元文学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责任重,时间紧,先生们要求极为严格。在传授理念、方法的同时,引导指点,不厌其烦。现据残存的日记,连同吴组缃、吴小如先生启示性谈话,一并节录发表,以表达作者对先生们的感激与怀念。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的杂剧《诈妮子调风月》是很有特色的剧本,曾先后被改编为蒲州梆子、河北梆子、京剧和电视剧,可见很受群众欢迎。但《诈妮子调风月》宾白极少,剧情脉络不易通晓,为改编得更好一些,须先把原作的本事和语言搞清楚。王季思先生的《<诈妮子调风月>写定本说明》一文,正适应了这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他从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十月抵达惠州贬所,到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四月,被贬离惠州止,在惠州过了两年六个月的谪居生活,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苏轼寓惠作品的收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也把这些作品编进了《惠州西湖志》中。一九八二年,惠阳地区文联、文化局、惠州市文联等三个单位合编的《苏轼与惠州》中的苏轼寓惠作品,就是以张老先生的收集为依据,做了大量的校勘整理工作而印发的。为了有助于对苏轼寓惠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本子所辑录的作品进行选注,计有诗二十六首,词四首,文十一篇。注解力求简明、通俗、生动,尽量避免繁琐的考据和不必要的引文。简说中有选注者的个人见解和粗浅看法,可能有不少谬误,仅供参考。选注是否得当,有待各位专家、读者雅正。  相似文献   

19.
黄勇 《绥化学院学报》2003,23(4):171-172
相传孔子删《诗》 ,存“三百篇” ,后世选注诗词的学者遂多循此旧制。在“知识考古学”发达的今天看来 ,“删”只是前儒有意的误读 ,意在夸大孔子的话语权力 ,缘饰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之圣心。记得钱钟书先生曾抱怨过 ,选注古代诗词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而要选注好“三百篇”似乎更是异常艰巨的工作。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 ,而魏晋六朝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集主要有明代张溥编的《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 ,近人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今人逮钦立编的《先秦…  相似文献   

20.
《历代名人咏晋诗选》一书,计十余万言。侯外庐教授作序,赵朴初先生题签。本刊上期发了序言和十七首泳晋诗选,本期再续发九首选注,以飨读者(该书即将正式出版,下期不再选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