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思想学术界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长期流行着一个观点,即认为人文主义者持“人性反对神性”的立场。由于人文主义者的人神关系理论是整个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特就“人性反对神性”一说提出商榷如下。 一 我们不妨先检视一下在国内各种书籍中出现的“人性反对神性”提法。陈小川等人编著的《文艺复兴史纲》是一部颇具特色又较全面的专题教科书。该书认为人文主义者的人神观决定他们“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性反对神性的思想。”①类似说法在众多哲学教科书里亦天经地义般赫然纸上。如全增嘏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上)写道:“人文主义者用‘人道’来反对‘神道’。”②其他象陈修斋、杨祖陶合编的《欧洲哲学史  相似文献   

2.
论沈从文的自然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知人而论世”的人学理念中吸纳现代科学人道主义思想,以原态“自然人”形象展示出人性的“生物”形式与“生命”神性双重积极意义;其人性模式渗透调合一致的灵肉观念与张扬的生命意志力量.以“爱与美”宗教性的博爱情怀和无私互助协作劳动的“桃花源”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文明意义的重要考量;通过自然与文化的现代思瓣来关怀现代人的人性活力与生命神异化状况,使人性在文化的现代批判中洋溢着现实关怀与人本终极关怀完整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含义相对较宽 ,人性教育意旨较深。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人性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现实中的人文教育则有“人文教育”的异化现象。人性教育不满足于人文知识一般性的授受 ,强调扌契渗于人性、人情的深层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 ,使人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经过现代诠释、转换的“良知”、“良能”是构筑“人性圆周”的“圆心点”。对人文知识的人性还原 ,对文化规定的人性反省 ,对自我抉择的人性提升 ,是人文教育须重视的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4.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形象,他身上体现着"人性"、"神性"、"动物性"。然而,孙悟空又并非这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性"、"神性"、"动物性"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学典型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而最根本的则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人性革命"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是两个危机的思想,理论依据是建立在佛性基础上的"善恶不二"的人性论。尊重生命,回归生命是"人性革命"思想的立足点;克制私心,彰显"善性"是"人性革命"思想的着眼点;开发生命,创造价值是"人性革命"思想的着力点。"人性革命"思想的启示在于:道德教育要注重科学的生命观教育,重视人的德性涵养与生命价值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现代社会进行“人性完整”与“人性净化”的必由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巨大魅力在于:整合身心全面发展,培养真善美的纯净人性。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人性”是作为“兽性”的对立面提出来的,指的是与人的理性、良知相联系的、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积极美好的东西。“人性”是人的类特性,它不分阶级,全民共有,是人类思想文化在人身上影响的结果。因此,人的自然属性不是共同人性。共同人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所存在的某些共同的思想意识及其行为的总和。从人性和共同人性的特点和所包含的内容看,它们两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10.
王松岩 《考试周刊》2009,(45):240-240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按马克思的观点,社会活动的一切变迁皆在人性之中,环境危机也是如此。环境危机正是人性的异化所致。人性的异化一方面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伤口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伤口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2.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基本的审美形态之一。自从美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从"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发展来看,其大体可分为神性崇高和人性崇高两个阶段。由神性崇高向人性崇高的演变,既体现了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力量的增强,也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精神意志由觉醒到膨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休谟“人性第一原则”评述姚天祥大卫·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创始人和经验论者。他认为,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提出要建立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休谟所谈论的人性包括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其中知性问题最为重要,包含了众多的人性原则,最基本的是观念...  相似文献   

14.
胡长文 《文教资料》2008,(31):24-26
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通过描写在二十世纪半个世纪中一家三代人的沦桑变化作为背景,以牧场少女麦琪和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作为主线,写出了在人性与宗教神性之间的较量和角逐中,人性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打败了虚妄的神性,最后以主教拉尔夫的死宣告人性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感性"不仅有其内在张力——能动性(即"努斯")和受动性(即"逻各斯"),还与犹太基督宗教的"神性"形成一对外在的张力。这一张力表现为人与神的背离、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实则彰显了人性与神性的合力、人义与神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人性”和“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涵义不同;反映人的深度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属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17.
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人性论可归结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四种观点。外国人性论可归结为人性平等论与人性利益论、人性神性论与人性禁欲论、人性利益论与人性需要论、人性理性存在论与人性自然属性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五种观点。笔者还介绍了王海明先生新人性善恶论。  相似文献   

18.
比较阅读《荆棘鸟》和《沃斯》,《荆棘鸟》在神父的爱情故事里展现的是人性外在表现的世俗欲望与神性的冲突,《沃斯》则是从人性内在的邪恶与弱点凸现其和神性的冲突。两部小说把人性与神性的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都以人性复苏作为冲突演变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程颐的人性学说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理的关系、心性情、已发未发等等,其中,“性”与“才”的关系问题是其人性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前的研究认为在程颐的人性学说中,“生之谓性”就是“才”,而断定其人性论是性二元论。其实在程颐的人性理论中,“生之谓性”只不过是“性”的一个侧面,其与“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程颐的哲学只能称为是性一元论或性气二元论。  相似文献   

20.
张芳 《文教资料》2011,(33):17-18
冰心在小说《相片》中走出她早期“问题小说”单一性的“爱的哲学”主题,表现出了她对先前所持的宗教救世哲学的反思和对基督教中神性与人性冲突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