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莉 《职教论坛》2004,(1):62-6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欧新教育改革的浪潮,在德国出现了以劳作学校的办学精神改造公立学校,对学生实施"劳作教育"、"公民教育"的教育改革主张与实验.这种国家本位色彩浓厚的教育改革思想符合一战前德国的国家民族主义倾向,对于当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极为有利,从而在德国境内很快得以传播,并跨越国境、流行于欧亚部分国家,致使"劳作教育"成为当时最"醒目"的字眼,劳作教育思想成为20世纪初职业教育思想的主流.本文拟对以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Gero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的劳作教育理论为核心的"劳作教育思潮"略做简述.  相似文献   

2.
凯兴斯泰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德国职业教育运动的主要倡导人和实践者。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公民教育思想和劳作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兴斯泰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劳作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而且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功能、劳作学校的培养目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刻论述,对我们今天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探究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其劳作学校的思想、职业教育的释义、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及文明社会建设的作用、职业教育在教育大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公民职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及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国家化、伦理化和实践化的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周燕 《文教资料》2006,(7):144-145
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是公民教育理论和劳作教育的倡导人。本文讨论了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作为公民教育实施前提的劳作教育和作为公民教育实施组织机构的劳作学校。  相似文献   

6.
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且实践经验丰富,20世纪初提出的“劳作学校”思想对德国学校劳动教育的缘起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德国学校劳动教育呈现目标紧随时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多元学科交叉结构完善等显著特征,对我国学校具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作学校”出现于19世纪末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教育探索和改革中。它是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中,在不偏废普通文化知识传授和人文素养精神陶冶的基础上,渗透劳作教育的内容,把与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的手工技巧纳入不同年级学生的课堂中,改革教学方法,调整学校培养目标,最终达到强化职业教育,以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倡导劳作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文章从"劳作学校的真义"和"劳作学校的任务"两个方面介绍了他的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期对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改革家,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倡导劳作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他的劳作教育思想对之后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德国的钢琴教育德国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早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首次提出义务教育主张的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1483-1546)就说过:"音乐一半是纪律,一半是教育大师","必须把音乐保留在学校中,一个学校的教师必须会唱歌,否则我并不看重他"。19世纪以后,德国的钢琴教育混杂着各种  相似文献   

11.
一、生平和时代凯兴斯泰纳(Georg Michael kerschensteiner 1854—1932)是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教育家。生于巴伐利亚的慕尼黑,1871年在一所乡村小学里开始了教师生涯。自1883年起,在中等学校任教达12年之久,并于1887年在慕尼黑创办了德国第一所职业学校。1895年,被任命为慕尼黑市的教育局长,制定了慕尼黑劳作教育制度。1901年,刊行《公民教育》一书,力倡公民教育和劳作教学。1905年,正式提出与“学习学  相似文献   

12.
教育     
《小学生》2013,(6)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1790-1866)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博爱精神的人和自觉的公民。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的精神跟爱自己人民的精神是应当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培养的。他的教育观点有三个原则:即自动、遵循自然和遵循文化。他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主张在小学里主要应当注意培养各种技巧,发展各种智力和才能以及独立学习教材的能力。著作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教育年鉴》等。  相似文献   

13.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毕生倡导国民教育。实践劳作学校并贯彻劳作学校精神。凯兴斯泰纳在其《国民教育的概念》一书中对国民教育有如下论断:“教育学生为集体服务,习惯于尽义务,在自愿参与、服从、相互关照以及自愿奉献和重视道德勇气的情况下,从道义上促进这一集体的发展”。同时“国民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公民自觉地,或者不自觉。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服务于使由他们组成的现有立法国家越来越接近于道德集体这一无限遥远的理想,即由全体公民组成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国家的法律制度将被自觉遵守,而不再需要任何强制的措施”。“国民教育最后的目标。即教育人们获得这种国家意识。其实,获得国家意识不外乎是兑现道德的国家理想和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发展现有国家。使其向着道德的国家理想迈进。  相似文献   

14.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科 《继续教育》2006,20(7):60-61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步与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虽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受到洪堡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和博依特技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吸收借鉴当时德国巴黎理工学院的成功做法,加上德国重商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于19世纪下半期迅速崛起,经过20世纪第一、第二  相似文献   

15.
德国19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变革了普鲁士的教育制度,改造了高等教育理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以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事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诺亚.韦伯斯特是美国建国初期著名的教育家。在1800年前后,受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早期,韦伯斯特受到清教、启蒙思想和独立战争的影响,相信通过民族教育可以培养出共和国公民。民族教育的内容包括任用美国人做教师、青年的教育要本土化、普及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他的早期公共教育思想成为19世纪美国公共教育运动的先声,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凯兴斯泰纳劳作学校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兴斯泰纳倡导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劳作学校精神体现在:劳作课作为必修课程、实践兴趣的教学原则、性格教育为教育目标。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及劳作学校精神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职业教育改革要遵循实践兴趣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内存价值与性格教育。  相似文献   

18.
森有礼是日本近代教育家 ,百多年前 ,在他任首届文部大臣的短暂时间内 ,制定了一个适合日本国情 ,有利于维新事业发展的教育制度 ,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给日本近代教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森有礼的教育思想 ,主要吸收了德国的国家主义 ,其思想的核心是国家至上 ,教育服务于国家。基于此 ,他认为教育应以国家富强为目标 ,为国家富强服务。在一次直辖学校会议上他曾明确地指出 :“学政的目的 ,归根到底是为国家” ,“并非是为了个人利益” ,“凡是涉及学术利益和国家利益时 ,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当…  相似文献   

19.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二十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盛行于20世纪早期。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一座蓄水池,前辈的教育思想汇集于此,又是启迪教育后继者的源泉。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教学、课程、德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给后代留有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实践空间,对推动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科学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求教育涉及更多科学内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在19世纪上半叶促进科学专业化以及科学传播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亚历山大·达拉斯·巴奇通过发展富兰克林研究所、构思吉拉德学院、重组费城中央中学等实践将科学知识推广到美国中等教育中,他设计了一套将道德与科学相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巴奇领导下的教育改革使得中央中学成为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的新型中等教育机构,中央中学的建设也成为费城公共学校运动的高潮。巴奇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在美国还全面落后于欧洲的时代,就意识到科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科学能够实现国家占据领先地位的目标,而教育则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工具,科学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国家公民以实现美国工业与文化在世界的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