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拥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文化生态场域,大学历史演变的逻辑就是大学文化治理的变迁逻辑。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是大学文化生态场域中"人"的要素,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是"物"的表现。大学文化生态场域乃生产、传播文化资本之所,基于"师"、"生"的二元主体将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分化为"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彰显为平衡联系、互利共生、有机聚合,表现为整体谐动、互动共生和资本转化。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正是通过位置形塑更新不同群体的惯习,循环影响群体行为策略,推动实现权利资源再分配和结构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整体推进的观念和策略模型。依据文化发展理论所涉及的三对要素,学校文化建设的六面体模型包括材料、理念、主体、方法、结构、目标诸多面向。这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明确文化使命,实现文化转型;尊重文化主体,发挥人的创造性;探索文化路径,倡导特色发展;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铸造文化品牌,共享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建设是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措施。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走人了虚幻化、形式化、纸面化的误区。这些误区源自于人们对学校文化的要素和结构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要素上看,可以从形态和载体两个角度对学校文化的组成进行细分。从结构上看,可以将学校文化结构分为无生命的几何模型和有生命的树模型两类。生态树模型对学校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描述,对于克服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误区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高师院校要建设现代意义的教师教育系统并使之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需要打造一个融人大学文化生态的教师教育文化子系统,对教师教育工作起价值引领、行为规范、品格形塑和氛围烘托的作用.有效的教师教育文化支持系统具有文化力量的浸润性、文化结构的完整性、文化生态的交融性、文化生成的动态性等特征.高师院校建构教师教育文化支持系统可综合运用理念统整、全员参与、全面融合、实践创生、传统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是大学基于"师生"主体,以文化资本为核心逻辑演化而成的"教学文化生态场域"、"学术文化生态场域"及"管理文化生态场域"关系构型。在这个构型中,大学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及管理文化既相互区别,自成子场域,又相辅相成,整合形成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在大学场域关系中,教学文化与学术文化是对立统一的,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是主体交叉的,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是管理在调节教学与学术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就大学文化生态场域资本流转所处的地位而言,教学文化生态是本,学术文化生态是根,管理文化生态是魂,三者权力主体交叉、资本交流多元,成为大学场域不灭的冲突和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与冲突形成了"三域"的有机联动,为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治理提供了现实的际遇。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有其特定的文化生态,其内部要素关联共生、动态平衡。劳动教育作为大学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新时代大学文化生态及其系统的功能作用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理性审视当前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的存在价值与发展现状,在澄清大学文化生态与大学劳动教育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大学文化生态失衡为切入点,探析大学文化生态中劳动实施环境与劳动内容构成的缺失与不足对劳动教育功能的系统实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提出“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这一概念,并从实然现状与应然特征的角度“澄明”其时代要义,进而探讨和谐共生的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容构成及其关系架构。为进一步推进大学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谐共生的大学劳动教育文化生态系统建构应在消解生态系统中恶性竞争等消极影响前提下,从方向上观照大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内容上融合劳动教育文化系统与环境系统,从运行上兼顾外部生态秩序与内部要素平衡,从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劳动素养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姜月 《教育导刊》2014,(10):45-47
按照什么道路、什么方法来建设学校文化,即学校文化建设路径问题,关涉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效。对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路径进行现实考察,并做了相关的理论分析,生成了一些认识:学校文化建设主要需考虑三个基本点,即主体、过程、要素;由三个基本点可以生成多种路径:学校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学校文化建设有其内部的诸要素;另一方面,学校文化又是其外部文化系统——社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内部系统诸要素的整合,还要注重其与外部文化系统诸要素的协调,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我们才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学的视角,大学就是生命主体和非生命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生命主体通过条件资源的分配与占有,知识的传递与获得,构成复杂的生态网络;大学的质量文化,是以学生发展质量为核心的、重视所有生命发展质量的生态和谐的质量文化;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解读了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原则与途径:坚持目的性———重视顶层设计;坚持关联性———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总抓手;坚持动态性———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坚持整体性———营造价值统一的校园氛围;坚持平衡性———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坚持持续改进———建立监测、评价、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价值观,能够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引领,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也不是遥遥领先的示范,而是前者对后者的渗透、融入和贯穿。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抓手,以传承与创新为契机,以"三主体"、"四要素"为主客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改 《教育与职业》2013,(17):34-35
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要发挥校长生态文化理念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校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构建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促进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研究,目前主要从内涵、特性、价值、载体和环境,以及与特殊领域或群体相结合等角度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并没有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作为本体来研究它的概念和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指人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其活动成果的总和,其中观念属于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文化产品系统、活动方式系统和文化观念系统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它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系统的整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概念的厘清及其结构的把握,是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5,(3):109-114
高校文化生态系统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强调高校主体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和平衡,是文化的一种生态化模式的动态再现。以系统的观点对高校文化生态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功能进行分析,构建了高校文化生态系统基本模型。文章在对高校文化生态系统所处环境进行分析时,着重将视野集中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高校的CIO顶层设计到学生主体的全面参与,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和功能,最终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透析,笔者认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在方法论上属于"机械论",其局限性在于对学校文化进行"静态分割",导致学校改革文化乏力。重构学校文化要在澄明学校文化建设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转换:变"机械论"为"生态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六大策略,即用价值凝练文化、用实践创生文化、用作品解读文化、用故事传播文化、用制度延续文化及在事实中考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制度文化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子系统,主要由决策与执行文化、组织与人事文化以及管理制度文化等三个要素构成。决策与执行文化是大学制度文化的核心要素,组织与人事文化和管理制度文化是大学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制度文化的形成与作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们对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先进、规范、独创:教师的学校文化素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天津教育》2009,(2):21-22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体之一,他要按照一定的内在价值系统去创造学校文化,又要按照学校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系统去规约个体的思想行为。教师又是有着不同价值期望的活生生的“人”,这就意味着他在认知学校文化上有着自身的主体追求,从而为学校文化增添了不同的内涵。在这种规约性和差异性的;中突中,教师会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品质和修养,即教师的学校文化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素养的提高过程。这种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生态学原理,高等学校处在一个系统中,其内部又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高等学校系统内外的动态平衡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生态大学可能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建设生态大学要充分考虑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建设评价的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学文化建设这一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大学文化是否体现‘服务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是否体现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是否体现服务使命的根本要求"的"三个体现度"的大学文化建设评价思想,把大学文化建设评价分为结构性评价、功能性评价和耦合度评价,分析讨论了结构性评价、功能性评价与耦合度评价的基本思想、指标设计与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学的管理中,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要想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学校,只有实行文化管理学校,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积极投入到建设和谐校园中去。本文就传统大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实现文化管理学校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大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在办学理想的牵引下,对现存的和周边的各种校本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审慎经营和顶层设计,并在规划各类办学资源过程中整合现有资源,寻求理想理解、教育发现和行动创新。所"文化"或"物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必将或显性或隐性地传递自身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我们要注重引领"主流"教师文化,优先建设校本教师文化;注重创设"向上"班级文化,着力建设校本班级文化;注重开发"多彩"社团文化,创新建设校本社团文化;注重搭建"互动"创建文化,积极创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