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是一个等待发掘和探究的未知世界,具有生命的灵性。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正是通过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打开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形式,使其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成功的文本解读,往往是学生视界、文本视界及教师视界在对话中有效融合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引导,才能让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阅读视界在成功解读中走向有效融合呢?  相似文献   

3.
何伟俊 《云南教育》2008,(11):2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中,教师应先有自己和文本对话的心得和收获,才能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并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也会有自己和文本对话的独特理解,这样的理解也会给教师以启发。但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孙永庚 《考试周刊》2009,(47):59-59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搭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好阅读文本与阅读心理的预设,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共享成长。  相似文献   

5.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拥有匹配的信息基础,才能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是文本优秀的阅读者,文本能动的展开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教师先得与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笔者认为,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读好“三字经”,着力提高文本解读的厚度、效度与宽度。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三者多元的情感体验,还应引导正确的文本解读与价值认同。阅读的过程是语言感悟的过程,是言语训练的过程,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理应在丰富学生言语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精神引领者.他必须先于学生接触作者的生命表征——文字,同时高于学生了解文字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内核:他必须从学生的生命起点出发,把生命引向尽可能远的终点:他必须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收获愉悦与幸福.并能自觉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建构。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文本是立足点,是源泉,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教师首先要有对文本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孙剑 《学语文》2008,(4):40-4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读者求得对文本与作者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其实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此种对话应该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层对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本文主要谈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樊玉杰 《甘肃教育》2011,(15):67-67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多重对话相互作用,能形成"对话场",而营造对话空间,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学生与文本对话,生成个性化感悟文本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读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文本解读误区透视文本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文本既包括语言文字构成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上的文章,也包括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一.参透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的深刻内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指的是阅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不再把文本看作无生命的存在,而是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体,通过双方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理解,促进双方视界更大融合,从而不断产生新意义的过程。一言以蔽之:与文本对话,不再把文本看作是僵化的材料,而是赋予文本以生命;不再把文本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新意义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再拥有绝对权威,而应成为同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高晓敏 《考试周刊》2014,(97):46-46
<正>阅读教学属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重点教学,同样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更好发展的有效对策。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仍处于启蒙意识阶段,因此,如果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正确阅读,当务之急是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立足文本、解读文本、重视对文本资源的拓展与延伸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而有活力。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单纯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以及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宜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读文本,以避免挤去应该给学生充分阅读来感悟文本的时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虚伪。任何离开了文本语言、脱离实际的训练,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脚踏实地,切实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文本语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那阅读教学,应如何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呢?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平等对话,营造氛围,保护学生个性;质疑问难,乐于思考,激发学生个性;独特体验,凸现创造,发展学生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个性化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之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释放出个性灵动的真情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简单对话.对话教学应该在教师、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赋予文本语言以生命,搭建生命体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交互式的对话,启迪学生英语思维,理解英语文本的文字信息和文学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阅读的支撑。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生活,阅读自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才能解读文本,对话文本,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生生、师生交流对话的课堂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