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生 《今日科苑》2004,(10):35-35
吃得健康了,人就自然长寿。虽然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理价值高于植物性的,但老年人更适宜食清淡食品,“以素为主、荤素搭配”,有利于老年人预防“三高”、”两血”等富贵病。在此,我建议诸位常吃花生。说起来好处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2.
不怕吃醋     
醋是中国人发明酿造的调味品.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醋是在周朝用梅子酿造出来的.在我国很多地方,喝醋与饮酒相提并论,故嗜醋者大有人在.镇江的香醋和山西的老陈醋都是很有名气的.一般南方人喜欢吃镇江的香醋,而北方人则喜欢山西的老陈醋.笔者有一次买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回家想尝尝新鲜.初次吃,直呛喉咙,还真有点不大习惯.北方的醋是用高梁、大麦、豌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做的.南方醋是以米或麸皮制成的.其实,很多食物都可用来酿醋.山西有一种柿子醋,就是用大枣和柿子酿成的,口感不错.  相似文献   

3.
一、“求方便”入手法在发明活动中,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麻烦的事情方便化,它往往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产生新的创意灵感,取得创新的成功。日本有个经营饮食小店主叫安藤的人,每天看到许多人在饭店前排长队,等吃热面条,但面条要一碗一碗地做,顾客只有焦急地等待,浪费时间,很不方便!他便想到能否作出一种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面条,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发明了“方便面”,后来人们又推广到方便青菜、方便干菜、方便饮料等。又如传统的玻璃罐头,打开盖子要用剪刀、螺丝起子,很不方便,后来一个小女孩从这个不方便产生创意,发明了侧…  相似文献   

4.
组合联想法类似于小学生的汉字组合游戏,可以用不同的偏旁部首和不同的字去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字。比如:“亻”旁可以分别和“乙、二、夫、木、犬……”等字组合成为“亿、仁、伕、休、伏……”等新的字。但不是任何字都可以和“亻”加以组合的,比如“亻”不能和“平、工、上、下……”等字加以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字。组合发明也是如此,并不是任意两种物体都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有用的物体。所以一般来说,组合发明法的随意性较大,要想寻找一项新的发明题材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在长期从事青少年的科技辅导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探…  相似文献   

5.
我的杂志被人“偷”编辑同志:在一位朋友的影响下,我喜欢上小发明并开始自费订阅《发明与革新》杂志,并参加了《发明与专利》函授班学习,至今已有四年时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期收到后总是爱不释手。几年来,我搞成了三项小发明,申请专利并且都已授权,更值得高兴...  相似文献   

6.
张丽钧 《知识窗》2013,(1):25-25
一日.我的一位朋友喝醉了。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我说:“我信。不过,老一辈人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钱。”他笑了笑。说:“什么叫福?钱多才叫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  相似文献   

7.
都说学中文的人喜欢写诗,可我却喜欢搞发明,可谓“不务正业”。其实,写诗与搞发明的都是些喜爱幻想的激情勃发的人,诗人遇美好事物,总是容易触景生情,产生灵感,于是浮想联翩,佳句喷薄而出;我也有爱幻想的习惯,但喷薄而出的不是诗篇,而是一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奇思异想。  相似文献   

8.
都说学中文的人喜欢写诗,可我却喜欢搞发明,可谓“不务正业”。其实,写诗与搞发明的都是些喜爱幻想的激情勃发的人,诗人遇美好事物,总是容易触景生情,产生灵感,于是浮想联翩,佳句喷薄而出;我也有爱幻想的习惯,但喷薄而出的不是诗篇,而是一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奇思异想。  相似文献   

9.
“勿旋打水钢笔”来龙去脉胥加强几个月前,我不小心砸坏了钢笔的下笔筒.看着露出的吸水胶囊,看相是没有看相,但吸水却方便多了.于是,我突发奇想,要是发明一种打水时不用旋下笔筒的钢笔,也许会受人欢迎!旁白:需要是发明之母,但有时候需要却不以其本来的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10.
电话的历史     
电话的发明,是从为了让聋哑人能“看懂”他人讲话而发明的“视话法”技术开始的!电话的发明者叫格雷厄姆·贝尔。在英语中贝尔(Bell)和电话的铃声(bell)一个写法。好记吧?人讲话时,我们从他口形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在讲什么,由此,我得到了启发而发明了电话。好的,爸爸要吃三明治和奶茶。猜对了!格雷厄姆,你已经完全掌握视话法啦。视话法是我父亲发明的,是通过观察口形变化来读懂对方所表达意思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耳朵听不见的人也能明白对方讲话的意思。是啊,不如你也来教教视话法吧?哈伯特家的小姐是聋哑人,正在找老师呢。我!我行吗?…  相似文献   

11.
读者心声     
魏刚||(大连铁道学院)我是大连铁道学院通信九五班的一名大学生,我的名字叫魏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旧书摊上见到了贵刊《发明与革新》1988年1至6期,阅读后,便觉得爱不释手,刊中一篇篇文章,启迪心智,一件件发明案例,荡人心弦。那些发明家的故事更是令我钦佩不已。我立刻感到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相当不错的科技刊物。我从小总爱摆弄一些小玩意,长大竟养成了习惯,总想去做一些类似于“发明”的事,当然,那是再小也不过的了,但我心中那种向往、渴望知时时推动着我向那个方向前进。自从看了贵刊,我觉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不寻常的日子张安华许多人都这样想:没有“文凭”的人能搞发明吗?我的回答是,能。就拿我说吧!我对医学只是个半拉子“爱好者”,又没有文凭,然而,我先后搞成了强肾健身球等几项发明,均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人的一生,是由许许多多的日子缀成的,有的日...  相似文献   

13.
“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想得骨质疏松症吗?请喝牛奶!”我这样讲,会得罪很多人。那么请你们原谅我,我必须按照学者的良心与正直,来跟大家报告。各位做参考,也许不对,但你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14.
<正>“哇!我也好想吃糖!”看到小朋友们吃的麦芽糖,幸运兔又嘴馋了。“糖果虽然好吃,但不能贪吃。”一旁的小新提醒道。“放心,地球人都知道。”幸运兔不以为意地说,“我今天上午只吃了一个棒棒糖、一杯酸奶、一包小饼干。”听了这话,小新有些哭笑不得。他板着脸严肃地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你今天吃的这些已经严重超标了!”  相似文献   

15.
许多青少年朋友对参加创造发明活动热情很高,兴趣与很浓,但一接触实际就感到力不从心,有一位青少年朋友告诉我:“我很想搞一两项发明成果,就是想不出好的课题来,而别人搞的一些发明却又都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还有一位初中生说:“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门诊实录“朱医生,我最近怕冷,想吃点阿胶补一补,暖一暖手脚!”一位患者说。“你没有血虚的症状,吃阿胶改善不了手脚冷的情况。”我说。“大家都知道阿胶是热性的,我怕冷吃一点,有什么问题呢?”这位患者反问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朱医生,我有贫血,家里有阿胶,你说我是做阿胶糕吃还是打粉泡水喝?”另一位患者问。“阿胶正规的用法不是这样的,”我说,“如果想要阿胶功效发挥得好,那么还是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来。”那传统方法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7.
汪振东 《世界发明》2003,26(11):37-38
该发明是一种保护视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与市场点评电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但也同时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视力的损伤。研究显示,在播放过程中,电视显像管会发出一种波长为  相似文献   

18.
读作编     
《发明与革新》带给我巨大的鼓励彭雄宏国防科技大学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现在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自从我1995年初接触到《发明与本新》杂志,就立刻被其中的文章所吸引。它提醒了我注意身边的任何事物所蕴含的人类已做出的创造性,它后达了我从一种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创造性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被称为“败家子”,原因是家里的闹钟、应外、收音机、许多销具都被我拆坏了,那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和眼睛去了解、去观察这个世界.可是,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4期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历经坎坷终成道》。就在此间,我的又一项专利技术———一种全景特写近摄附件研制成功,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这项发明纯属偶然,是在一次摆弄相机时不经意间发明的,我称它是一项“捡”来的专利。但就是这“捡”来的专利,却可以说是摄影史上关于近摄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将影响整个摄影界,意义重大。众所周知,拍摄小件物品必须使用一种近摄附件并靠近物体拍摄。目前常用的近摄附件有近摄镜、近摄接圈、近摄皮腔等。在使用这些近摄附件时,景深很浅,拍时需仔细对焦,而且只…  相似文献   

20.
食物能吃,调料品调味,中药治病,这些是不需要谁来教授的,但若说调料品治病,蔬菜治病,许多人便会皱眉皱眼表示惊讶了。殊不知,调料品调味同蔬菜可吃一样都是一种发现,用调料品治病、用蔬菜治病,则不妨叫它小小发明了。这种小小发明,你知道多少?人的一生总免不了有伤有病有小恙,而且很多时候不便或不愿去医院请医生,这时,不妨就身边的家用食杂取材.自己为自己诊治。生姜治旱眩。生姜是厨房中的常客,七。果你马上要乘车乘船,先前又有过服用“晕海宁”之类西药造成不适的经验,完全可以求助于生至。上车船前20分钟,切三片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