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庆淑梅 《学子》2004,(6):47-47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同学们几乎都读过。《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我认为,《项链》的主题除了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外,还是一曲诚实守信的颂歌。  相似文献   

2.
对《项链》的价值意义几十年来一直是一种单一的评价——“讽刺了小资产阶级妇女的虚荣心”,这种说法没有作品依据和作者思想依据,也没有现实意义,《项链》的价值意义是多重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项链”所蕴含的宿命含义;“欧·亨利式的结尾”。  相似文献   

3.
王永军 《学语文》2003,(5):54-54
由于《项链》在行文上看不到作者明显的褒贬 ,对它的主题 ,人们颇有争执 ,或曰讥讽、或曰同情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陈先生的《〈项链〉的思想和艺术》认为“小说的主旨在于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张树生先生的《人生命运的变奏曲———对〈项链〉内蕴的再认识》认为“《项链》为我们塑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画廊中追求人的自尊和人的尊严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他们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有心者不难发现他们或偏执于传统的阶级论 ,或走向唯心而不顾作品的实际。细细品味《项链…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传统理论界对莫伯桑的小说《项链》的理解、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依旧是三十年前的“标签”——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认为“(项链)这是个追求虚荣的糊涂女子的悲剧。”。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将“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在虚荣心支使下表现山来的卑俗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身f:“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是其性格的第。内涵”。这砦评论表现…传统理论界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不屑、蔑视,甚至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5.
《项链》是莫泊桑的名短篇小说,它以内涵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性拥有永久魅力。 传统观点是:通过路瓦栽夫人借、失、赔项链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育3题     
“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与“人性的弱点”教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特征,我克隆了教参上的说法,说造成她悲剧的原因是其内心深处强烈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老师,什么是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发问的是班上最爱思考的学生。“我同意您对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定位,但为什么非得给她贴上‘小资产阶级’的标签呢?现实生活中那些打肿脸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项链》的主题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笔者以小说文本为依据,采用假设论证,结合人情事理层层剖视,论证小说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与毁灭”.在此基础上,阐述探究小说主题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认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仔细研究这篇小说,我认为这个说法还值得商榷。凭心而论,我们每一个敢于解剖自我的人恐怕都无法否认我们都有虚荣心,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1884年发表在《高卢人时报》上的短篇小说珍品《项链》,历来被当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在读解。这本无可厚非,但把作者曲尽心机塑造的女主人公玛蒂尔特·罗瓦赛尔这一光彩照人的文学典型概不例外地定位在小资产阶级妇女追慕虚荣、硬撑门面这种单一的价值向度上,就有些令人困惑不解了。难道她由“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到“惊悉丢失的是假项链”历经10年苦难演绎而出的悲剧,仅仅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好逸恶劳、崇尚虚荣等恶习的一个注解吗?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若我们转换视角,用时下蔚成风气的女权主义阅读策略来读解,势必会得出另外一种结论。 拿标题来说,莫泊桑选取“项链”为题就颇具匠心。一般而言,把项链看作女性饰物已是常识,然而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项链》的主题和主人公形象,一般认为是讽刺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露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的毒害。女主人公是一个爱慕资产阶级虚荣的形象。文章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作品的主题是表现了小资产阶级渴望摆脱贫贱处境、展现自身价值的欲求难以实现的悲剧性遭遇,揭示了这种悲剧性遭遇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以及小资产阶级摆脱不了资产阶级影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庆淑梅  李秀华 《现代语文》2005,(6):37-37,19
关于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的土题,一般认为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那么,到底如何看待这篇小说的主题呢?我认为,这是一曲为诚实守信而不向命运屈服的颂歌。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项链》是世界文学短篇小说的精品,其“欧亨利式结尾”的精巧构思历来为人称道,其主题更耐人寻味,值得思考探讨。传统看法普遍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这表明很多人是戴着深浅不同的阶级局限和社会差异的“有色眼镜”来看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13.
聂晓霞 《现代语文》2006,(7):112-112
每次讲授《项链》,我都产生为玛蒂尔德写点什么的冲动。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动笔写下我这些年来教授《项链》的点滴所得。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中国流行甚广,几乎每套版本的中学语课本都选它,可谓经典了。但是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形象——玛蒂尔德的认识有失公允。以前常常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具有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最后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众口一词,  相似文献   

14.
记得我高中阶段学习《项链》的时候,老师对其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形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爱慕虚荣就成了玛蒂尔德的代名词。如今重读《项链》,觉得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个具有诚实善良美德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15.
林军红 《语文天地》2010,(11):87-88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论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莫泊桑差不多是唯一的可以和他同代——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相媲美的作家。他在暂短的创作生涯中,贡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短篇小说就达三百余篇,被推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脍炙人口的短篇杰作——《项链》,就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名叫玛蒂尔特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贫困、爱慕虚荣,为出席部长家的晚会借了项链,出了风头,丢失项链,为赔偿项链,历尽十年辛酸的悲剧。作品通过这个悲剧,辛辣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严厉谴责了那金钱万能,以贫富分贵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的短篇巨匠莫泊桑,一八八四年发表了他的名作《项链》。这篇小说通过一个醉心奢华的小资产阶级少妇的遭遇,挪揄了小市民的虚荣心,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腐蚀作用。 《项链》能够风行全世界,主要还在于它感人的艺术魅力。一个世纪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倾倒,多少作家借鉴于  相似文献   

19.
“寻起根本来,也就是生命的自由的飞跃因为受了阻止和压抑而生苦闷,即精神底伤害。这无非就是从那伤害发出的象征的梦,是不得满足的欲求,不能照样地移到实行的世界去的生的要求,变了形态而表现出来的东西。”(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鲁迅译)这位日本人以为,一切文艺都是苦闷的象征,是象征性的梦。“诗是个人的梦,神话是民族的梦。”那么《项链》也可以算作是莫泊桑的梦了,玛蒂尔德的项链也正是苦闷的象征。仅仅将《项链》作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未免失之肤浅,至少应当深入到人性的层面。“她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个冷落的小客…  相似文献   

20.
在莫泊桑大量的优秀作品中,以描绘小资产阶级人情世态、风俗习尚的作品最为出色。在莫泊桑描绘小资产阶级风俗画的作品中,短篇小说《项链》和中篇小说《遗产》无论从内容的批判意义上,还是从结构的巧妙安排上,都属偿炙人口的名篇。《项链)写为了一次舞会,女主人公丢失了一串借来的项链,夫妻俩在万般无奈中艰苦挣扎10年,备尝生活辛劳才还清债务,却不料丢失的仅是一个仿制品。《遗产)写为了得到一笔遗产,父亲竟然怂恿女儿与他人私通,丈夫也在默许中暗怀着期冀和欣慰,遗产一到手,他们又自然而然地被社会尊为正人君子。这些听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