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体育美学的学科定位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美学大讨论背景下诞生了中国体育关学学科,"体育美"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得到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于"体育美"的思辨基本停留在了对美学学科"美"范畴的移用.作为体育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由下而上的美学建构思路之于体育美学具有内在的学理合法性,从体育学自身的学科特性出发,综合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方法,是体育美学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体育要腾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重视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树。体育美学就是这样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 体育和美学的结合,不单纯是学科间的沟通,实际上是社会与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学中有美,绘画中有美,建筑中有美,而体育中的大量美学宝藏却长久得不到开发,这对体育界和美学界都是莫大的遗憾。体育的本质是创造美,美的精灵又灌注于体育。不从崭新的角度去认识和审视,就不能客观地多侧面地把  相似文献   

3.
加强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学校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个问题,即体育与美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认为体育与美学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体育与自然美、体育与社会美、体育与艺术美等三个方面;有必要加强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足球运动蕴涵的体育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研究,依托关学、体育美学基础理论,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蕴涵的美出发,发掘足球运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及其美学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足球运动这些美与体育美的本质和规律、体育美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同时阐述了足球运动美在体育美学研究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即足球运动美具有整体性。结论:足球运动蕴涵的美对于体育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短跑的身体美、运动美、技术美及自然美等进行分析,揭示短跑美学的本质与特征,探索体育美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对完善体育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人体美、社会美、艺术美。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体育美学进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美学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美学的表现,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幼儿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渗透体育美学的内容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1]。"三美"在整个体育美学系统中互为重点、相互依存,其可作为体育美学在幼儿教育中的理论学支撑,也可视为是幼儿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进行指导的标准,是幼儿体育  相似文献   

9.
<正> 一、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关于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运动美、身体美、动作美、个性品质美;有的认为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艺术因素、审美因素和审美规律的科学,有的认为体育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美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法,从多角度论述体育与美学的关系,以及在体育中所表现出的现实美和艺术美.提出了体育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从建立审美观点到感受美、欣赏美,最后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育美学不是人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时髦名词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美学是把美学基础原理应用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之中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应用美学 ,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美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探讨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欣赏美、创造美的新兴学科。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存在着一种审美现象。人们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还能得到审美愉悦。如“飞人”乔丹的扣篮表演、巴西国脚罗纳尔多势不可挡的带球突破以及临门一脚的精彩射门等 ,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给人极高的美的享受。2 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审美现象 ,总结体育运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科学。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说法一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明确的 ,而不是模糊的。它就是研究人们与体育运动的审美关系 ,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体育美学中的运用。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有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等等 ,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审美关系。人们与体育运动之间也会构成一种审美关系。在这个关系中 ,人是主体 ,体育运动是人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体育运动具有除健身本质功能之外多方面的价值,美学价值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体育运动的美有诸多方面的表现,如形体美、技术美、战术美、精神美、悬念美、心灵美等.该研究通过深入发掘体育的美学价值,将之与陶瓷专业高等教育有机结合,证明体育之美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够启发学生更丰富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体育美学特征的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并非高等学校中的一般教育,高等学校应注重发掘体育教育的多方面价值,并与高等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一项追求美的运动,当代竞技体育借助美学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使其更具有观赏和审美价值,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一种新趋向。本文试图根据体育美学理论来探讨篮球的审美学,在蓝球竞技中去努力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以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审美和观赏魅力,促进篮球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篮球具有许多审美因素,篮球之美,自有它的美学特征。一、战局莫测、蕴含魅力比赛的胜负,常常在最后一秒钟方见分晓。胜负未知,给人们以期待和思念,它是一种魅力、一种乐趣和一种心理需  相似文献   

14.
力量的美、肌肉的美、形体的美、协调的美,构成体育美的旋律,推动着当代世界健美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美的认识,形成了体育美学思想,成为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育和体育活动。在我国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体育美学思想的是杨贤江。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5.
黄立安 《体育科学》2011,31(8):84-97
古希腊陶器彩绘描绘了大量的体育运动场景,它们历来受到体育科学研究者的重视,并与文献记载相互映证,成为研究古希腊体育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同时,古希腊陶器彩绘涵盖的丰富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使我们得以从具体审美事实和规则入手,开展对于体育美的具体研究。它们不仅是体现艺术美的珍贵文物,同时也是表现体育美的经典样式。试图以体育学为基础,从历史学、美学、文化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开展古希腊陶器彩绘所表现的体育美研究。由于体育美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尝试从体育活动中所展现的身体美、运动美、社会美和环境美四个方面,加以具体展开论述,以期深化我们对于古希腊体育审美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吴维铭  李亚飞 《精武》2013,(24):7-8
体育运动不仅展现形体美、力量美,使观者享受深层次的意志美,更深刘的赢染着与之相关的每个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旨在探讨体育运动与美学之间交叉相融带给人的美的体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体育运动的美学特点,促进体育美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美学     
G802 论难美技能类项群的美学特征与技术创新=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icult and beautiful sports items[刊,中,B]/苏平,王新国,杨亚红(韶关学院体育 系)//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2).-79-80参7(SJ) 体育美学//技能//特征//技术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难美技能类项群的主要美学 特征,即独创美、力量美、人体美、节奏美、衬托美和  相似文献   

18.
蒋列 《精武》2014,(36):173-173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美"越来越成为大家的追求,也逐渐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增强对体育教学的美学研究才能使学生达到形体美、精神美。该文从美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美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挖掘体育教育资源潜力,加强学生锻炼出"体育美",以此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发动全体学生健身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竞技体育具有多种美学特征,悲剧和崇高美是竞技体育美学的重要特征。同时,竞技体育美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美在竞技体育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体育教学把美学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活动之中,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欣赏美和创造美。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就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美学的性质与特点;应具备一定的欣赏体育美的能力;具备美好的自身形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