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矿渣微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利用不同细度、不同掺量的矿渣微粉等量置换混凝土中的水泥,研究混凝土性能变化趋势,以期达到优化矿渣微粉应用参数和使用效果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制C40混凝土时,矿渣细度控制在500m^2/kg左右,掺量20%∽6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均得到较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利用赤泥中的碱性成分,采用胶砂强度实验法将赤泥、石灰组合成赤泥基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泥-石灰体系与矿渣组合在碱激发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实验证明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20%时,随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15%时,随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达25%时,强度依然和碱矿渣水泥相当.对碱激发赤泥基胶凝材料浆体的SEM分析表明,赤泥、石灰完全参与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冶金企业每年产生大量的高炉矿渣,这些矿渣不仅占用大量的耕地,而且污染环境;通过将高炉矿渣粉磨成比表面积为430m~2/kg及以上的矿渣微粉,其活性在碱性介质中得到充分发挥,可在混凝土中等量取代水泥20%~40%,既减小了环境污染,又大大的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矿渣微粉在自流平砂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渣微粉作为掺合料用于自流平砂浆的生产,既可改善砂浆的可操作性,又可节约水泥,是矿渣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主要从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考虑,分析矿渣微粉、早强减水剂的掺入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后确定优化配合比范围.并对砂浆流变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涵闸局部维修和短时间防汛抢修的水工砼结构,采用碱矿渣砼施工工艺既可节约费用,又可赢得时间,同时还可获得理想的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配制生料,在窑外分解窑上煅烧水泥熟料的新工艺.此工艺能够产生综合利用废渣、节能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砂土注浆模型试验设计和试验测试方法,研究超细矿渣微粉浆液在砂土层中的渗透状况和扩散机理,并利用OriginPr08.0绘制了超细矿渣微粉浆液和普通水泥浆液在不同注浆压力下泄流量的曲线图,注浆拆模后观察超细矿渣微粉浆液和普通水泥浆液的浆液扩散状况,可反映出浆液的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8.
生产硫酸铝排出的尾渣,是一种具有富含活性SiO2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部分替代矿渣作水泥混合材,可以明显缩短水泥凝结时间,提高水泥28d强度,但标准稠度需水量明显增加。适当提高熟料矿物组成中C3A的比例,或掺加适量石灰石作混合材,以及对硫酸铝渣进行粉磨预处理等措施,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敬超 《初中生》2007,(3):57-57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上撞上冰山沉没,导致1523人遇难。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在两小时后就发生沉没,跟船上使用的一些不合格铆钉有关。科学家通过检查从泰坦尼克号残骸上取出的48根崩口铆钉发现,这些熟铁制成的铆钉中含有9%的矿渣,这是一种玻璃状物质,可以削弱金属的性能!一般合格铆钉中只有2%的矿渣含量。  相似文献   

10.
配制了一批不同龄期的C30矿渣粉煤灰混凝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与对比分析.研究了粉煤灰、矿渣和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30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矿渣最佳掺量为20%~30%;掺入减水剂后,更使混凝土的孔隙率减小、界面改善、泌水性降低并易于施工;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阐述了铁水稀渣剂在铁水预处理站的应用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铁水稀渣剂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起到改善铁渣流动性、促使渣铁分离,达到减少扒渣带铁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超细钢铁渣粉(以下简称“超细钢渣”) 为主要掺合料制备胶凝材料,通过XRF、粒径分析、XRD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超细钢渣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出的超细钢渣,其矿相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莫来石特征峰强度最强,复掺的超细钢渣活性指数也满足国家标准。随着超细钢渣掺量增加,3 d 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外掺m (超细钢渣) ∶ m (超细矿渣)= 2:3、w复合粉=30%时,其28 d 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8.9、53.8 MPa。超细钢渣在不同龄期水化反应程度不同,早期水化反应较低,强度较差;后期水化程度较高,且优于同标准水泥。  相似文献   

13.
对硝基苯酚在三乙醇胺改性煤渣的界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EA改性制得了一系列改性煤渣,表征了改性煤渣的表面结构特征,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改性煤渣/水间的界面行为,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用TEA制得的改性煤渣,表面羟基含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也增加,对硝基苯酚在其表面的吸附以形成氢键为主的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Calcium carbide slag, generated in the hydrolysis process of calcium carbide, is an potential carbon capture reagent because its main ingredient is Ca(OH)2. Calcium carbide slag, a by-product of a resin factory was used as carbon capture reagent. The change of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of the calcium carbide slag slurry with different solid-to-liquid ratios, as well as the capture efficiency and dynamic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flow rates of CO2 were studied. The properties of solid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D, TG-DTA, SEM and FT-IR before and after capturing carb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pH and EC were greater with low solid-to-liquid ratio than that with high solid-to-liquid ratio. The analysis of XRD and SEM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CaCO3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improved that Ca(OH)2 and free CaO were reacted with CO2. The results of TG-DTA and FT-IR show tha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slag changed after capturing CO2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CaCO3 content. All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calcium carbide slag to capture CO2 and offer a practical way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disposal of wasted calcium carbide slag.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二维水模型模拟实验,研究了在顶吹转炉吹炼过程中,在不同渣量、不同顶吹气流量、不同枪位条件下,炉渣在钢水中的分布性质.应用分形理论对炉渣在钢液中的分布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讨论了渣量、气体流量及枪位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得到了三者对分布分形维数影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隧道施工特点,分析了出碴对工期的影响,针对小断面隧道内出碴点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建立了设置合理数量的出碴点数学计算模型,通过设置优化程序,为确立出碴点个数及位置提供了定量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钢渣比表面积及掺入量,研究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讨论样品的内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增加,而随着钢渣掺入量的增加,抗折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本钢炼钢厂通过对连铸挡渣堰系统的优化研究,提高了中间包挡渣堰系统的冶金功能,保证了连铸坯的质量,尤其是内部质量满足高附加值钢种的要求,实践证明,新型挡渣堰系统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果完全满足大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铬渣的组成、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结合生产实践,着重探讨了铬渣的各种无害化治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铬渣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