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可以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之间的交互,虚拟数控机床维修环境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在现实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在感知认识方面得到感受与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现实环境的结合构建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新模式,在该模式下进行实践教学,学习者从虚拟到现实环境训练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得到了提升,为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2.
传媒环境及虚拟环境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环境、虚拟环境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丰富、复杂的现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也愈发彰显了大学生接受教育指导的迫切性。传媒环境、虚拟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识,善于选择和利用有益有效的传媒环境和虚拟环境,要善于控制和改造传媒环境、虚拟环境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身心发展,除了自然、家庭、学校、社会的现实环境,还有网络的虚拟环境。在缺少父母、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这个虚拟环境(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影响力(杀伤力)大有超过那些现实环境影响力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人们可以跨越时空,进行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且能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现代远程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学习方式,建立在更开放的教育平台上,旧有的教育理念正引起深刻的变革。其特征表现在:1.教学环境的虚拟化。现实学校是建立在现实的物理环境上的,而网络学校则是利用虚拟技术模拟出实际并不存在但又和现实相近的校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基地等,虚拟环境不仅可以逼真,还可以仿真,甚至可以超真。2.教学…  相似文献   

5.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表现、自我扩张、自我超越倾向的创造性动物,这种创造性的潜在形式就是意志,由于人的需要的推动必然发展为现实的创造性实践,正是创造性实践开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历史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寇霞 《新课程研究》2010,(2):148-149
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虚拟环境,可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与环境交互的体验。将虚拟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为专业的教学和实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成为影响当下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时代机遇。高校德育工作要能够适应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下的双向发展,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提升德育成效,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思路上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分为两个层次: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虚拟人”的本质是对现实人的类本质的虚拟化,即对现实人的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提升和对现实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超越;人的现实本质是无法虚拟的,它规定和制约着“虚拟人”的虚拟本质,后者只是前者在网络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综合性实用信息技术,它融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与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于一体,为人们建立起一种逼真、虚拟、交互式的三维空间环境,并能对人的活动或操作做出适时准确的响应,使人仿佛置于现实世界之中。虽然这种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但它又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故称为虚拟现实。它所生成的视觉环境是三维的,音效是立体的,人机交互是和谐友好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将为学习者创造一种流连忘返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营造出一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无法脱离这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的虚拟环境在本质上是虚拟形式与现实内容的统一,这种环境下的高校德育与传统的高校德育存在着主体、客体与中介的同构关系。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经常出现"非意图的结果",其原因可以从实践主体的心理畏惧、综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资源支持等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通过构建"虚拟真实"与"虚拟自我"可以走出高校德育虚拟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模拟真实的气象灾害成为可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气象灾害逃生演练系统,通过逼真的气象灾害场景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体验者的兴趣,还能增强其临场感以及面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及逃生能力。利用计算机设备构建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让体验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他们能更方便、更直接地融入虚拟空间,并通过语言、手势、感官等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交互。与传统逃生演练方式相比,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气象灾害逃生演练系统优势明显,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校教育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营造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是关键的一步。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更新现代学校教育环境既有其必要性,又是一种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在营造现代学校教育活动环境、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空间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更新现代学校教育环境是对教师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虚拟校园作为现代虚拟校园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校园信息化和虚拟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丽水学院校园为研究对象,拍摄实景照片,建立三维模型,采用针对性的渲染技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OSG技术、MFC技术,构建逼真的虚拟校园环境。用户可以沉浸其中,与校园虚拟交互。  相似文献   

14.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环境中的虚拟人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探讨虚拟人的感知模型,创建虚拟空间数据库的查询信息,结合AABB碰撞检测算法实现虚拟教学环境中虚拟人的感知模型的构建及其行为路径的规划,在教学环境中初步达到虚拟人的情感交流及其智能交互行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实践性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薄弱环节,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和深入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各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实验情境和方便、自然的实验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记忆。本文从介绍虚拟实验室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具体应用以及建设的难点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优势,从建立新的办学模式和直接服务于教学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EIKON, an integrated ope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used to support high-school technology courses. EIKON combines state-of-the-ar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virtual reality, hypermedia and networking. Our pedagogical approach is constructivism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tudents using EIKON study th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ince the prehistoric times. The environment could be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microworlds and the discovery of multi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which relates to most of the courses taught in modern high-schools (history, geography,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environmental care, ecological awareness etc). A case study with a sample of ninet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school teachers reports on content, pedagogical, and software quality issues. The results indicate competence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very good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very good software quality. Especially for virtual environments, all the teachers declared ease of orientation, but only the 26.3% declared ease in navigation using the navigation controls provided by the software.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多用户三维虚拟校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分布式多用户三维虚拟校园远程教育系统。在三维空间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的校园生活。将校园生活的各种场景、细节和体验完全复制到互联网上。不受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的限制,可让远距离的师生或位置分散的学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的校园空间中,使得能够沉浸在友好的环境中,多用户交互,协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为远程教育增强学习的氛围、构建虚拟校园文化。该系统有效解决了当前远程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将是远程教学系统的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厘清国外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研究演进趋势,以 “Virtualreality”和“Education”为中心关键词,利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4-2019年间收录的65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国外虚拟现实教育研究演进趋势呈现局部到整体、整体再到局部的发展态势。 由此提出我国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研究发展方向应集中于3个方面:①深化虚拟学习,通过在线虚拟仿真教育打造校际间深度学习共同体;②优化学习空间,构建多功能化虚拟学习环境以实现特殊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机融合;③落实教育理念,利用跨学科虚拟学习资源促进教育个性化、多样化和开放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已经成为网络第二大主体,涉网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虚拟认知行为、虚拟交往行为、虚拟实践行为构成了其虚拟行为的三大基本类型,面对网络内容与环境的诱惑、现实社会规则和各种教育指导失效时,主体性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在网络生存中出现了虚拟行为异化问题。本文试图挖掘未成年人虚拟行为异化的根源,找到矫正其虚拟行为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