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在地毯上行走或从沙发上起来时 ,人体静电可高达 1万多伏 ,脱化纤衣服时的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 ,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可高达 1 0万伏以上 .静电电压为什么这样高呢 ?一、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理任何两种物质互相接触或摩擦时 ,只要其内部结构的电荷载体的能量分布不同 ,在它们的表面上就会发生电荷的重新分配 .当它们分离之后 ,每一种物质都将带有过量的净电荷(或正或负的电荷 ) ,把这种现象称为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摩擦引起的 ,而摩擦并不能创生电荷 ,只是电荷 (电子 )发生了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一、摩擦起电与摩擦生电“摩擦生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电荷不能创生 ,电荷存在于物质之中 ,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 .在通常情况下 ,这两种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整个原子呈中性 ,也就是对外不显示带电的性质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 ,只不过将原来存在于物体里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 ,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使一个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另一个物体因得到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说法是正确的 .摩擦使两物体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 ,使呈中性的物体显出带电的性质 .“任意两物体相…  相似文献   

3.
带电与导电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在初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特点是:①被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都是绝缘体,摩擦前都不带电;②摩擦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有正电荷,则丝绸上必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4.
一、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这里的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等.让一个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它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正负电荷分开.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上了和带电体一样性质的电荷.③感应带电: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都知道,家里的各种电器都离不开电,电是哪里来的呢?是发电厂送来的,这是一种可以流动的电。我们今天做的实验是用笔发电,不过这种电能量很小,因为它不流动,我们就叫它“静电”。原理说明:塑料笔能发电是因为它在毛皮上穴或毛发中雪摩擦时产生了静电。静电电荷包含正、负两种,带有某一种静电电荷的物体会吸引带有另一种静电电荷的物体,塑料笔带有负电荷,而铁环带有正电荷,根据电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规律,塑料笔发出的静电能吸引铁环不断地滚动。1.首先,准备好一支用过的塑料圆珠笔,一小块皮毛或毛料布,一把剪刀,一个空易拉罐。2.请…  相似文献   

6.
静电利弊谈     
我们知道,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 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但是 ,在判断电流方向时 ,同学们往往不知道是什么电荷在移动形成电流 ,因此对电流的方向的判断常出现错误。现介绍一种用电荷平衡法来判断电流方向的方法。所谓电荷平衡法是指正电荷总是从所带正电荷多的物体向所带正电荷少的物体移动或负电荷总是从所带负电荷多的物体向所带负电荷少的物体移动 ,最后使两物体所带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相等。根据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是什么电荷移动形成电流 ,从而准确地判断出电流方向 ,现举例说明。图例 1 现有甲、乙两…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静电现象并不陌生。人体及桌、椅之类的物体可累积相当大的电荷或电位。人体累积的电荷可高达25000伏特,而带有500至15000伏特的静电则是常有的事。实验证明,距离越远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电荷越多。当静电电压高达10000伏特时,就会经由任...  相似文献   

9.
问: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即电子的得失过程.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起电不是“生电”,因为电荷是不能创造的.电荷本来就存在于物体中.构成物质的原子中,其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通常这两种电荷的电量相等,所以不显电性,两物体摩擦后,原来存在于物体里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但它们的总电荷数仍然不变.问: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答: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因而物体呈中性.由于不同物体(如毛皮与硬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涉及推断物体带电情况的试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出“吸引”或“排斥”现象,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另一类是给出验电器箔片的张角变化,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前者需用到的知识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后者需用到的知识是:电的中和和接触起电。 例1 图1所示是两个泡沫塑料小球靠近时产生的现象,试分析两个  相似文献   

11.
翔太 《母婴世界》2014,(1):52-53
揭秘静电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人体产生静电的原因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产生原因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它附着于物体的表面,使物体带有一定的电压。  相似文献   

12.
·考点复习·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1 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叫做摩擦起电 .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             叫做正电荷 ,              叫做负电荷 .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4 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 ,用此性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 .5 验电器的作用是用来物体是否带电的 ,它的两金属箔片由于       而张开 .6 叫做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 .7 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叫做中和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学说 :(1 )原子是由…  相似文献   

13.
静电现象一般由摩擦产生,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它们带上了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能吸引头发等等,静电既可利用,也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4.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秒钟有100次闪电发生,它们经常有巨大的破坏力.如何防止雷电对人类的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防雷的基本原理可从电荷和物体的导电性能说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所有物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可形成电流;另一类是绝缘体,内部没有自由电荷,不能形成电流.空气是绝缘体,不能导电.除非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擦会使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号电荷——摩擦起电;一个物体带电,在它附近的不带电物体靠近它的一端会带上异号电荷——感应起电,静电在一些情况下是有害的:两个带异号电荷的物体之间电压足够高时会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易燃易爆物品酿成火灾;放电形成的杂波可能干扰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起电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行。即正电行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行。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行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作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利用验电器不能直接判断物体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但…  相似文献   

17.
静电利弊谈     
我们知道,摩擦可以起电,摩擦后的正负电荷是被束缚在带电体上的,它不能像电线中的电荷那样定向移动,所以,人们称之为静电荷,简称静电.静电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起电1.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律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像胶棒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很据同种电荷相斥的性质制成。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判断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其他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但两个物体相互吸引,不能断定它们都带了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得到多余的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  相似文献   

19.
备忘清单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涉及推断物体带电情况的试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出“吸引”或“排斥”现象.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另一类是给出验电器箔片的张角变化.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前需用到的知识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后需用到的知识是:电的中和和接触起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