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学习《繁星(一三一)》,掌握生字新词,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韵味。2.补充冰心写海的诗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海的情结。3.与语文园地中冰心写的另一首诗进行对比诵读,学习短诗的写法,尝试自己创作。4.推荐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养成多渠道搜集诗歌并摘抄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四、对诗歌修辞手法的考查【提问方式】这首诗的某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变式提问】这首诗(曲)运用了某某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方法指津】首先要了解古代诗歌中有哪些修辞方法,如果是判断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则要对照具体诗句反复斟酌;如果是回答修辞的表达效果,则要了解每一种修辞的作用。【术语储备】【试题回放】例一: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湖北卷)《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含义,明晰诗歌叙述的事件和场景。2.通过填补空白和资料助读,掌握诗歌阅读的策略。3.反复诵读,理解诗人面对安史之乱社会现状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课前准备】1.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歌文意。2.查阅资料,了解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状。【教学过程】一、诵读《马嵬》,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教学理念】诗词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从诗词的特点探究其教学,应强调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注重诵读欣赏和想象品悟,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诗歌的意象,诵读激活画面,  相似文献   

6.
【群文议题】寓言中的对比【教学选文】《群文阅读1+X》第五册第五单元文本:《龟兔赛跑》《寒号鸟》《驮盐的驴》《叶公好龙》【文本价值】感知寓言中对比的精妙,知道对比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明辨是非,学习语用。【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依据】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设计思路】陈忠实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是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这篇课文原是初一学生所学,现在提前到小学六年级。课文文质兼美,但是词句的理解却有难度,尤其需要学生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青海高原柳顽强生存、不懈拼搏的毅力与勇气更是有困难,毕竟这些小学生身在蜜罐里,长在温...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聪明的野牛》《穷人和富人》《月亮谷》其他: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学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以丰富的阅读为契机,以浓郁的情感为依托,训练颁奖辞的写作。4.学习孩子、野牛和穷人以及小摄影家在关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感悟作品的能力。2、了解诗词所表现的诗人情怀,学习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领会诗中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染力。3、了解和这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难点】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一些困难。【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主题:最美的力量——含泪的微笑【阅读内容】六上语文主题丛书第二册"最美的力量——含泪的微笑"单元:《夏洛的网》(节选)《最后一片叶子》《穷人》《小抄写员》《小丑的眼泪》《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六篇课文,理解词语。2.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作者抓住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相似文献   

14.
《新读写》2023,(1):12-13
<正>宋雪涵,上海市南汇第三中学九年级学生,班长、校大队部组织委员。喜欢阅读、写作、朗诵、创作诗词等,曾在各类作文、诗词比赛中获奖,获区“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最喜欢阅读的5本书《朝花夕拾》鲁迅《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无名之町》【日】东野圭吾《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战争与和平》【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  相似文献   

16.
我师风采     
【我师简介】李红伟,山西省运城市优秀教师、万荣县优秀青年、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主持编写《非常阅读(中考版)》《追梦路》,参与编写《百家讲谈》《高峰论坛》《名师有一套》等7部图书,在《语文报》《山西日报》《作文评点报》《班主任》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130余篇。【创作感言】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材分析】《股票,债券和保险》是高一政治必修①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它是第六课的落脚点,展示了多种投资理财方式,说明了投资理财在经济生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的阅读与写作,是个大而困难的命题.这些年,我在课堂上与文学社活动中,尝试现代诗的阅读和写作,有些实践自己觉得还有些实效,在这里略作介绍. "当我说‘寂静’这个词" 中外的现代诗作品非常丰富,学生的兴趣却不一定高.与其批评学生缺乏诗情,或空谈诗论,不如多带学生亲近诗歌、爱上诗歌.教学时间有限,可更多地从短诗入手.早读和课堂多出来的零碎的几分钟,如一篇课文上完,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或请几位同学板书回答问题(高三的复习课常用这种方式),其他同学往往无所事事地等待,这些零碎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首短诗并完成背诵.如顾城的《我的幻想》:  相似文献   

19.
唐德喜 《小学语文》2014,(10):62-64
【教材分析】 《与众不同的联想》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不同的思考》中的习作部分,是单元内容学习的延续,也体现了阅读与表达的综合建构。此次表达是一次想象作文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和感受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让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写作点拨】《现代汉语词典》对"让步"的解释是:在争执中部分地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让步"作为一种处世理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让一步,于事可以风平浪静;让一步,于人可以海阔天空;让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