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就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这种理论主要集中地反映在布鲁纳所著的《教育过程》一书中。尽管这场教学改革运动由于教材难度太高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研究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思想,分析其课程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就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这种理论主要集中地反映在布鲁纳所著的《教育过程》一书中。尽管这场教学改革运动由于教材难度太高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研究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思想,分析其课程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结构教学论主要内容有哪些?他认为主要包括:我们要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的要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权力的下放要真正深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精髓要义,必须首先探究其发展的历史起源。有的学者把校本课程的发展一直追溯到古代。[1]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与欧美60年代课程改革的失败,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从而触动国家课程决策权力下放密切相关。60年代伊始,以美国为首,欧美各国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课程改革运动,这场大规模的世界范围的课程革新运动,就是课程文献中所说的“新课程运动”,它构成了整个60年代世界范围的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是这场耗资巨大,历时近十年的新课程运…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需有教师素质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改革需有教师素质保障华东师大王俭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的成功或者失败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方面,曾经有过—些失败的教训。例如,60年代美国以布鲁纳倡导的以“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改革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相似文献   

5.
美国中学教育十年进展江素侠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而拉开了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导致这场改革的重要原因是美国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十年过去了,这场改革运动的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英、美两国的历史教育出现全面危机,举步维艰。但是,从80年代以来,有鉴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学科本身的功能,历史教育成了两国教育界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并相继掀起了历史课程改革运动。在这场课程改革运动中,历史课程被定位为核心课程之一。本旨在分析和探讨这一时期英、美两国历史教育定位的演变进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保障●华东师大王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无不在各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的成功或者失败与教师素质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一些失败的反面教训(例60年代美国以布鲁纳倡...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50-60年代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结构主义心理学布鲁纳的思想理论对这场改革起到了极深刻的影响.本文回顾了改革的主要发展,分析了指导改革的教育思想之哲学基础,并认为,缺乏新的科学观相关理论的指导是这次改革失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并或多或少地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这场改革首先是由美国掀起的,随后西欧和亚太地区各国受美国的影响相继进行了课程改革,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就美国说,当时改革的起因虽然主要是受了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但就整个科学发展的趋势看,这场改革运动的起因有二:一是进入本世纪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三次课程改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回归基础”教育运动,以美国高质量委员会在1983年4月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一直延续至今,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全面的教育改革浪潮,其规模之大胜过以往历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主要是加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渗透在其中的一些理念引领了世界性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新潮流,对我国课程改革也有较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80年代是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年代,在几十家研究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作为一个重要的结果,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于89年正式颁布了新的《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指出《标准》的颁布旨在指明教育目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现在中小学生能够适应未来21世纪生存的需要。这是继本世纪60年代著名“新数学”运动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教学课程改革运动。导致这场改革运动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当今世界正处于由工业化社全向着信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三次课程改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回归基础”(back to basis)教育运动,以美国高质量委员会在1983年4月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一直延续至今,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全面的教育改革浪潮,其规模之大胜过以往历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主要是加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渗透在其中的一些理念引领了世界性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新潮流,对我国课程改革也有较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公平和效益为其基本的价值和目标取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论基础,回顾美国各个历史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的演进过程,将有助于把握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走向,而且对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英、美两国的历史教育出现全面危机,举步维艰.但是,从80年代以来,有鉴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学科本身的功能,历史教育成了两国教育界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并相继掀起了历史课程改革运动.在这场课程改革运动中,历史课程被定位为核心课程之一.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这一时期英、美两国历史教育定位的演变进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美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大辩论,而课程问题是这场教育大辩论的核心。课程领域的争论常常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只有在课程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才能把握住今日课程改革的动向。为此,本文试图从本世纪美国课程观的演变为线索探讨一下80年代课程改革的渊源、性质和趋势。一、美国四种主要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暂时的真空,相应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并出现了若干教育改革浪潮。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改革的特点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宏观改革发展成为微观领域的学校内部整体改革,从零散的改革方案发展成为系统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论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自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1983年发表了《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教育报告,全美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历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加里福尼亚州在80年代中期提出一个新“历史一社会学科课程”,重新把历史课定为社会学科的核心课程,在全美教育界人士甚至美国公众中引起极大反响。布什总统时期,历史已定为全美学校的核心课程。克林顿总统时期,已被国会通过的《美国国家教育目标(2000)》也把历史定为核心课程。美国90年代以来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努力达到“美国国家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课程实施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的“学科结构运动”失败的反思。此前在课程领域一直存在这样一种假设和理念:只要课程变革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课程实施取向的视角来谈教学设计.探讨不同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八十年代基础教育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其中,美国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次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胜过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基础教育改革。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于1983年4月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文,标志着这场改革的开始。本文试对这次改革予以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