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权力运行在社会资源配置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行政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运行的异化。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行政权力运行主体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的不规范和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因此,要通过对权力运行主体的有效监督和控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来解决行政权力运行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权利(私权)与权力(公权)是法律文化和法学范畴中最基本的两个部分,市场经济以私权的发展为基础并依靠理性的公权作保障,私权文化会自发地对公权产生影响,但处于优位的公权一旦脱离法律的缰索便会对市场经济中的私权进行任意践踏,因此,唯有法律至上才能实现私权与公权的平衡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在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后,有着双重属性,即阶级性和社会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在行政权力上:其一,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权力形式,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是公共性;其二,的确存在着总要摆脱公共性的属性。这决定了公共权力既可以成为谋取公共利益的权力形式,也可以成为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手段。防止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必须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从权力制约权力到社会制约权力的转变;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应有之意。公共性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建立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基础上的,公共利益形成了公共性的重要前提。公权私用、行政性垄断等公共性的缺失影响以人为本的实现。坚持公共性,加强公共理念建设,以公共服务为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公共性和公权私用等社会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样以人为本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治的要害在于保持法律对行政的控制.我国现行行政法体系存在着缺位.因此,在建构我国的行政秩序时,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建立起完备的政府权力制约体系.这就需要从行政权运行的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多元的制约机制,以实现行政权力的合理、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征地与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建纠纷问题,实质上它牵涉到的是公权和私权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协调必须至少具备两个基本要件:一是社会公共利益真正成为衡量征地和拆迁合法的标准:二是行政救济程序对征地权与拆迁权行使的监督以及对受侵害方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的视角来观察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十分显著的矛盾存在于私权的不断觉醒、扩大与公权依然强势的干预、管制之间。这种矛盾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将会愈演愈烈,甚至上升为激烈的冲突。本文从私权与公权的概念入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并分析私权与公权的冲突所在,对“限制公权以保护私权”与“公权的存在正是为了保护私权”是否存在矛盾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对限制公权的范围及方法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对公权进行限制的具体做法,包括维护公权威性、引入社会权力、完善监督机制和救济以及反馈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屋拆迁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广为社会所嘱日,而政府行政权力的强制介入拆迁是激化拆迁矛盾酿成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和导火索。本文尝试在理论上用公共利益这一评判标准将拆迁领域一分为二,在因公共利益而为的拆迁领域容许政府行政权力介入规范;非为公共利益则排除政府强制介入的权力。这一双轨制的解决方案或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所有权的一种,矿产资源所有权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一种受公法规制的私权。作为其子权的矿业权受母权的“遗传”,也具有私权的属性。但是矿产资源的配置关乎社会利益,故又体现出一定的公权色彩。在设立矿业权时,行政机关的审批扮演的是“催化剂”的角色,并非母权的角色。所以,在实现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贯彻私法自治的理念,激发市场活力,将矿业领域的改革推向纵深;同时,这也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处于攻坚期与瓶颈期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行政契约是现代社会一种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广泛运用。行政契约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相互协商达成的合意,体现了契约的合意性、对等性以及意思自治性;另一方面,行政主体在契约中仍保有公权力的身份,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促成行政机关完成预期的行政目标,就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在契约中享有适度的行政特权.使契约朝着行政机关预期的方向发展。权力天然具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如果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没有受到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就可能导致行政主体滥用特权,行政官员腐败,损害公共利益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契约滑向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对行政契约中的特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一、逻辑、层次一门学科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有它内在的逻辑与层次,行政法也不例外.行政法不是原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行政的发展而产生的.行政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其实质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意志而对整个社会进行统治的过程.国家产生以后,便有了行政.最初的行政是人治,是执政者以君、王的身份推行的国家的政务,使朝政得以运转起来的全部活动,是一种专制统治.现代意义的行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局面形成后,使行政具有了现代意义,即依法行政,也就诞生了行政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行使,与公民、法人切身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相关的一种国家权力,又是最动态、最容易违法或滥用的一项国家权力,具有管理领域广、自由裁量度大等特点,如不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制约,就有可能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给人民带来极大危害。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除了国家有机体性质的根本性制约,还有立法的事前规范,行政过程的事中控制,司法的事后审查与惩戒和来自政党、压力集团、公共舆论等外部的社会制约。只有认清制约的对象,找到适当的制约途径,充分发挥各种制约方式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行政权力正常、合理、规范的行使,从而更好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国家的社会稳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而反垄断法的基本使命就是反对垄断,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其实两者有着共同的立法目的,即保护权利人的权利,促进社会进步。知识产权一旦滥用就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需要通过反垄断法的调控予以规制。这也体现了在私权和公权相冲突时,法律选择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4.
教育培训机构是实施社会教育权的载体,是由个人或民间机构投资举办的非学历教育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设立且具备法人资格.教育培训机构享有的权利属于社会教育权,是相对于国家公权的一种私权,其存在具有一定的法理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在民法中是“特殊企业法人”,其公益属性是其不同于一般企业法人的最显著的特征.在行政法中是“行政相对人”,与政府构成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是一种管控制度,是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授权对社会主体采取的规范行为、保障权利、维护秩序、限制活动的行政措施。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对社会主体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控制,但既要运用行政权力规范社会主体行为也要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故行政权力、社会主体权利与公共利益三者之间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可以采取成本效益核算、最低限度限制、正当程序等基本方法实现平衡,通过测量、"计算"方式监测行政权力控制社会主体的力度和限度,以促进行政审批管控社会最佳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公共性要求政府以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公共伦理为公共活动提供伦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存在较为严重的政府公共性流失现象,例如寻租行为、部门利益化、地方保护主义、公物私用等等.实现政府公共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从伦理角度对政府公共性流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在行政文化、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制度和行政主体的层面上找出治理政府公共性流失对策,从而彰显政府公共性,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学校与在校学生屡屡发生的维权诉讼中,日益凸现出公立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规制的模糊和滞后。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公权的运行机制与私权的利益平衡机制二者之间,由于公权运作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公权力扩张渗透到私权法律关系中所造成的学生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也就应当着眼于实现对高等学校的公权力的法律规制。其侧重点也就在于厘清、明确高校公权的权力边界,高校公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原则,切实保障学生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8.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一种超越任何利益集团的由公共价值导向的以扩大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实践。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教育是我们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公共教育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公共意识薄弱,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去公共性”的现象。为了公民社会的建构,我们的教育必须促进社会的公共善,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受过教育的公众,即培养理性的、自由的、有德性的公民群体,这是保卫教育公共性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19.
1.公共型政府。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这样,政府就不再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代表,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公共意志的执行机构。因此,在公共行政体制下,政府的首要特性是其公共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前的认知和立法技术条件下,过于寻求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尽善尽美,而忽视了客观现实对公共利益界定的迫切需要,其结果只会给国家公权侵害私权继续提供护符。处理公共利益问题时的态度与方法不应当老在公共利益本身上纠缠不清,而应当以现实需要为基础积极寻求公共利益界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