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在1987年9月15日联合颁布了《有关在统一的继续教育体系内培养科学教育干部和科学干部的条例》,规定从1988年9月1日起正式设立博士预备部。这次苏联政府恢复了中止32年之久的博士预备部,反映了苏联科学和教育政策上的变化,意义深远,值得重视。本文拟就苏联博士学位培养形式的几度变迁,着重探讨苏联科研和高教体制分设的缺陷。一、历史的回顾 (一)沙皇时期(1917年以前) 苏联现行科研和高教体制的许多做法均  相似文献   

2.
苏联做为一个超级大国,深知科学技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据统计,70年代苏联生产率的增长中,75%是由于提高技术水平而获取的,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以发展科学为基础的。所以,苏联一向重视科研工作。苏联的科研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科学院系统、各部及主管部门科研系统、工矿企业科研系统和高等院校科研系统。其中,高等院校科研系统在苏联整个科研体系中占重要地位。这是由于高校科研系统所固有的优越性昕决定的。这些固有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完成了一次巨变,即由列宁倡导建立的比较活泼、自由和相对民主、开放的思想文化路线、方针和政策向斯大林的思想文化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转变,也是由苏联20年代思想文化体制模式向斯大林思想文化体制模式的转变。这场转变深刻影响苏联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体制转变的原因是苏联党内的政治斗争的需要。1928—1929年俄共内部围绕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4.
刍议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高等院校逐步建立、健全了科研档案管理体制,但在科研档案收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近代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但就某一个国家而言,由于其自身的某些具体因素,诸如生产力发展水平、国民素质、科学技术的原有基础、现有的科技队伍及科研设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及其制订的相关科研政策等,又会使得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显示出极富于独特魅力的个性。近代美国正是由于其科技发展颇具特色,才使其经济能够迅速起飞,短短百余年的历史却给全球投下了一片辉煌,从最初英国的殖民地一跃而为世界经济的巨人、资本主义制度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领导集团更加重视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谋求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社会生产率,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到七十年代初,苏联已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科研体系和人数众多的科学工作者队伍;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数学、高能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天文学、某些新兴科学部门以及宇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2日,以“科研战略与科研政策”为主题的第八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着“科研政策与国家发展”、“科研的战略选择与政策鼓励”和“高校科研与管理体制”等专题展开了讨论。一、国际科研战略的发展趋势与会者指出,当前,世界各国都已将科技创新作为兴国之本,注重自主创新已成为全球科研战略的共同发展趋势。加强科研战略与科研政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明确我国自主创新的科研战略,改革科研体制,创新科研政策,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科研经验,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社会科…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勒温场心理学等理论分析了影响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相关因素.个体科研动力、科研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影响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学术风气、团队合作、科研政策等组织软硬环境是影响地方高校教师科研发展的关键性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政策是规范高校科研工作的行为准则与依据,政策本身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和科学研究水平能否提升。回顾我国高校科研政策,不难发现,政策不规范现象客观存在,比如国家宏观政策不明确、政策体系结构有缺陷、政策之间关联性不强、各项政策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政策之间互相冲突等,这都直接影响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当前高校科研的现实,要建构一套能引导高校科研工作的、有着一定系统性并集中体现在科研体制、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评价等4个方面的高校科研政策规范体系。为了规范高校科研政策,要通过采取加快立法进度,提升高校科研的基本政策格位;树立全局统筹观念,切实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注重各项政策配套,不断优化政策体系结构;及时调整政策目标与手段,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完善各项具体政策内容,确保高校内部科研工作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解体和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苏联的筹建过程展示了苏俄领导层从世界革命意义上的国家观向重建大俄罗斯国家目标的演变轨迹及其间表现的两种观念的分歧和斗争。斯大林为代表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取向的胜利确定了苏联国家体制的属性,这种与俄罗斯帝国结构类似的国家体制既是中央集权制与超国家联合体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苏联难以走出帝国政治的怪圈,最终在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的联动性变革中重蹈俄罗斯帝国覆辙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让教育科研成为提高职教质量和效益的先导■叶高炎周祖德职教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教育科研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如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先导的作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文科科研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文科研究人员不断的努力,同时文科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也是决定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文科科研管理人员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拟对文科科研管理人员建设、人员培养、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等方面做了阐述,以期提高高校文科科研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的时期,是苏联推行扩张的对外政策发展到高峰的时期。正是在这个苏联称霸世界野心高度膨胀的时期,苏联耗尽了国家全部发展潜力.在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争霸全球的竞赛中,显露出种种不可避免的败北迹象。文章开刨了研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背景出发.分析其扩张性对外政策的成因,进而看它对苏联国内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由高校与高校、大学群体与科研群体联合组成的“大学城”、“科学城”应运而生:日本从七十年代初期在东京附近的茨城县筑波地区建立了以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筑波科学城,苏联从五十年代开始形成了以新西伯利亚大学和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同其他类型的高校—样,肩负发展科学技术及服务社会的使命,其科研能否准确合理地定位,对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在科研类型的划分、科研方向的确定、科研服务领域的定位、科研特色的培育等方面着力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学院科学时代向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高度强化,更加注重科研的"效用"及其社会价值,使得大学科研政策在科学和利益之间徘徊摇摆,导致大学科研发展高深知识的功能弱化。因此,形成自由探索研究和以社会需求研究并重的大学科研政策理念;确立自由、开放和多主体协同的大学科研体制政策,尊重科技劳动规律的大学科技人员激励政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的大学科研资源配置政策,以成果和贡献为核心的大学科研评价政策就成为了后学院科学时代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褚晨阳 《文教资料》2008,(8):174-175
高校科研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科研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为科研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操作过于简单、管理政策不足等缺陷.本研究主要是以时间为序,通过对建国以后,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与高校科研体制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地收集和考察,寻找问题背后的根源,为高校科研体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德国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实现高效益的投入产出比,促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优先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德国的科学研究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其在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结构完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科研体系和科研体制管理、调控方面的传统,颇具特色,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我国高等师范为什么必须改革?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模式,基本上是在解放初期的特定条件下从苏联学来的。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遗留的消极因素也不少。苏联高师现已改革多次,而我国却基本上保持原状。原来苏联的高师模式,基本上是以旧的传统教育观点办学,现在苏联和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教育结构、体制和内容的改革正以日新月异的姿势出现。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苏联政治体制是一种官僚化体制。这种官僚体制具有封建性和资本性的两面性质。随着苏联官僚的特权化,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资本性和封建性因素日益腐蚀着社会主义的机体,并逐步把它蛀空,最后苏联官僚政治体制的彻底腐化,导致社会主义苏联蜕去社会主义的外壳而演变为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