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淑雅 《新疆教育》2012,(9):162-162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对教育重视了,有教育投资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也有数量和质量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多数幼儿园被当作福利机构,依附在企业和事业单位,办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望子成龙"实现梦想的心理越加迫切,人们意识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投资的比例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而幼儿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大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已经从孩子入托有人看管向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科学且有效的早期教育转变。这也是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前教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王竹影,程念祖早期教育指的是孩子在学前所接受的教育。最早可以早到所谓“胎教”。随着社会对优生优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从各种早期教育的做法到刻意设计的各种方案,如零岁方案等,牵动着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的心。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加,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少人撰文总结自己成功的早期教育的经验,并且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但由于年轻一代父母的知识水平、教育素养、家庭结构的差异性,具体到自己孩子的教育时仍有许多困惑.正所谓,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早期教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又不能完全模仿,每个家庭都应考虑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孩子个性的教育方法来.但无论家长怎样教育,都必须以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科学地进行,具体说主要应根据以下几点进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年轻的父母们更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7.
虽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极为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但俄罗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俄罗斯人对早期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早期教育观念已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之中。特别是俄罗斯人不仅把抚养教育孩子视为自身必备的一种责任意识,而且在实际中能够付诸实施,并以早期教育的成功引以为荣,这种观念与行为对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在特殊儿童的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应该正视现实,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早期教育康复,以取得最大程度改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实践证明,及早介入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席海燕 《文教资料》2014,(18):91-92
早期教育理论诞生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中,即诞生在崇拜儿童天性与内在自然的土壤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至今仍是教育的基本立场。随着人们对儿童发展理解的增进,早期教育理论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儿童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期教育理论变迁的足迹是: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邀请有责任的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内在秩序的同时,支架孩子探索"我-它"世界和"我-你"世界。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类早期教育是施以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决定着幼儿的未来,也被称为人受教育程度的关键期。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到6岁的教育。狭义理解为。到3岁的教育,即指婴儿期的教育。而有的早期教育专家指出,早期教育甚至可以延长至整个儿童期。即0到12岁。现在,早期教育或学前教育越来越普及.家长们都纷纷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早期教育。就是为了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的进展,人们日益重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比重已从1999年的52%上升到2003年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列为第一位.另据去年一项关于城市儿童消费的调查显示,每个幼儿家庭平均每年为孩子教育投资超过3000元.显然,幼儿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肖川 《早期教育》2010,(4):55-55
教育改革的第一个支柱:投资于儿童早期教育 研究表明,成功的儿童早期教育计划有助于孩子提高阅读和数学成绩,并对其未来的学习、成长与成功提供强大支持。每1美元的儿童早期教育投入。都有大约10美元的社会回报.它包括:拥有更高的毕业和就业率、更高的薪酬、更少的犯罪、更少使用公共福利体系并拥有更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做好早期教育,让孩子不会伤在起跑线上?如何做好早期教育,让孩子安全、健康、聪明、快乐地成长?如何做好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落实“四抓”,早期教育将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7,(11)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龙"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对教育重视了。有教育投资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到早期教育,一些父母就会想到教孩子识字、计数、背诗词、学外语及进行其他文化知识教育。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文化知识教育是早期教育,但它只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方面。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应该采取适宜的方式去启发孩子,让他愿意接受,让他从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启迪智慧。另外,进行早期教育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智能基础。早期教育的内容应该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峰  李雪梅 《山东教育》2004,(36):38-38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把全部的爱都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有不少家长并不真正理解早期教育的含义,经常容易走进智力开发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美国政府国内政策的最优先领域之一。为保证美国公立学校能够使不同阶层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智力和人格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提出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强调儿童早期充分、全面的身心和智力教育将为他们日后的全面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为落实基础教育改革法提出的要求,联邦政府提出“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项目,致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启蒙教育师资、儿童早期教育质量标准和向社会提供儿童早期教育的最新成果和信息。本拟简要介绍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概况和联邦政府所开展的具体项目,以期对我们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记者:近些年,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您作为家庭教育专家,是否可以谈谈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更科学、更合理。 赵教授:目前有一种倾向:认为早期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超前教育、超早期智力开发。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算算术,四五岁时就灌输小学的算术、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日夜提高。每个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免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一些家长教育不得法,结果是:“拔苗助民”适得其反。针对幼儿早期教育,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一、家长要为孩子们树立良好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例如:一些家长总要对自己的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然而不管孩子在河在身边,自己却经常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甚至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动手动脚,谩骂等一些不良言行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很快将这些言行学了过来这样岂不是老有所教小有所学吗?因而严重影…  相似文献   

20.
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出现了种种问题,产生很多疑问,作者在分析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的基础指出:早期教育应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真正的童年为目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教育者更应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好奇心,让孩子快乐地享受童年,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