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古代审美哲学思想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从古代审美心理的本质特征、美学范畴中的美德关系和美德结构等三方面论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其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审美价值体系以道为根本哲学基础,以人格建构为价值主体,以美德统一为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一位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老子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和命题,涉及艺术创作规律、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审美体验方法及审美心理条件等方面理论问题,这些范畴和命题都被后人引用于文艺学领域。老子对古代文艺思想的影响侧重在文艺内部规律方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艺术范畴发展史,可视为该民族以元范畴为逻辑起点和思辨核心的审美心理发展的历史流程;而艺术范畴体系,则是该元范畴符合审美心理规律的历史的展开,并且呈运动状态的、逻辑有序的基本概念系统。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乃是元范畴“道”随历史分期发展向二级本质(范畴)转化,并由第三级子范畴(具体艺术范畴)从意动、形态、价值等三个层面上的展开所构成的审美心理一思维之网。道与艺术形象的对立统一,是贯穿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发展史始终的基本矛盾。其本身具有自我运动的特点:一是道由外在于艺术而逐渐渗入艺术,最终完全艺术化;二是道由外在于艺术主体而逐渐内化于艺术主体。  相似文献   

4.
意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范畴。“意境”乃“意中之境”;境生象外、境缘于情、境赖于思为其主要的审美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5.
“韵”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富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情调、审美对象的生命意蕴及艺术表现的生命韵律和意趣。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比较早地运用现代心理学观点来研究古代审美心理现象的学者恐怕要数郭沫若先生了。还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郭老就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审美创造心理。他认为,屈原、蔡琰、王实甫的“欲生不得生,欲死不得死”的心理苦闷,乃是他们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根本动力。稍后,朱光潜先生在他那部“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诗论》中,也曾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诗论中有关审美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论范畴之一。将历代关于"雅"的论述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雅"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范畴。作为一种审美典范,"雅"对创作主体的精神修养、文学文本的审美风格、文学创作的原则、文学鉴赏的标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艺术内涵和审美意旨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研究古代文论中的"雅"范畴对指导当今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发展现代文学理论、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悲剧意识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因此,从先秦始,中国学就与悲剧精神密不可分了,以“悲音为美”成为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一个显特征。  相似文献   

9.
“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修辞技法到审美体验的过程。“兴”作为心物对应关系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传统心理结构。“兴”体现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基本美学精神和原则,具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劭的《人物志》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是完整且丰富的。他不仅提出了“情之理”的心理学概念,而且还阐述了一系列心理学范畴和心理应用方略,在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对古代的绘画、音乐、建筑以及诗词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远"原不属于文学审美的范畴,在古代的山水画中应用较多,后来才被逐渐纳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远"范畴及其合体范畴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审美心理学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夸张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求异心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并根据其心理机制,论述了英语夸张辞格创造出的形象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美是生命的运动——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民对美的观照从对自身生命运动的自我体验开始,升华为“美是生命运动”的核心理念,泛化出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因而都是美的“天人合一”审美观。本文抓住这个命题,论述了由命题展开和延伸出来的中国古代审美活动(创造与接受)相关的缘情、逍遥、虚无、传神、自然诸范畴的内涵与实质,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现象的基本特征。其中对于逍遥美范畴的提出,强调了审美本质即逍遥也即自由,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14.
物化论     
"物化"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一个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审美心理范畴.中国有着丰富的"物化"范畴论."物化"也就是"移情".就是"自然的人化".中国美学的"物化"论植根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通过论述古代审美关系与和谐美向现代审美关系与崇高美的转换过程,揭示了“和谐”与“崇高”这对不同审美范畴各自的历史内涵及其联系,进而指出中国近百年来美学发展的进程,“仍然是一段古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复杂交织的历史”;而中国现代美学要摆脱这种由于交织而经常使自己“处于停滞徘徊的困境”,就“应当在美学范畴体系上更新和发展崇高”,“从而完成和谐与崇高的转换,完成推动中国美学从古代走向现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范畴。自南朝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以来,它就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美学范畴了。在中国绘画史上,“气”在各个时期的内涵都得以新的阐发和丰富。本文从“气”、“味”丰富的美学内涵入手,通过对“气”、“味”、“韵”等审美范畴的比较、分析,从鉴赏到创作全面论证了清代李鱓审美“气味”论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严格来讲,心理教育属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学校的具体表现。其实,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最初是规定在中小学这个范围,其服务对象也是中小学。大学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较中小学要晚,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从一开始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实践中得到了高度重视。虽然说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较为系统、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但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种教育实践,科学形式的心理教育都是舶来品,这又为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们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也还存在不少分…  相似文献   

18.
欲求心理思想百西方所独有,我国古代先秦思想家对此早就多有论述,且较为系统而深刻,其中尤以《管子》中包含的欲求思想最为典型也最富创见。《管子》中的欲求观构成层次分明,纵横结合的动态理论结构体,并认为两两相反相对 的四组俗求可以相互转化,从而成功地回答运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无法作出合理解答的理论问题。对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评价要经过诠释与转换,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自身的形式特点、研究目的、价值揭示决定的。运用诠释与转换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欲求心理思想,体现为通过理解及诠释,将欲求概念转换为需要概念,再以现代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体系为参照框架进行对照整理,最后发掘我国古代欲求思想的现代意义及价值。 通过诠释与转换,中国古代系统而深刻的欲求心理思想将构成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文学审美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艺术的重要范畴。千百年来,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和理论家,从各个方面论述到意境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接触到文学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丰富了我国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意境说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是以我国民族的独特的理论形式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概括,它所揭示的关于文艺创作的物与我、情与景、虚与实等相互结合的原则是对一切艺术的普遍艺术规律的总结,对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新时…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静照"是容纳了生命运动内容的美学范畴,不像西方"静观"理论那样绝对强调与世隔绝。宗白华的中西美感发生论比较留给后人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