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题目】"和"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家和万事兴";在商场上,我们需要"和",因为"和气"能"生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和善"能有好人缘;在国家的管理中,我们需要"和",因为"人和"是国家稳定的必备条件;在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和",因为"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心中,中国,是伟大、腾飞的;梦,是美妙、令人心驰神往的。而我们中国少年,正在用勤劳、善良、知识、文明装点我们的"中国梦"。肩挑希望,奔梦路上,我们决不让盛宴沦为"剩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是,大多时候在餐厅中,会把剩下的饭菜装进打包盒里的人实属凤毛麟角!而我们少年决不能这样,我们要做有"粮"心的人。我们全家每次在外面吃完饭,都尽量不浪费,如果有剩的,也一定会打包带走。因为  相似文献   

3.
<正>一朵花、一棵草,在变成花花草草之前,最初都是一颗颗种子。我们知道人是"进化"来的,所以忍不住要问,进化前我们是什么样的?就像种子慢慢变成树木花草那样,人也是从"种子"慢慢发展、变化成"人"的。科学家发现,第一批"生命种子"来自太空。  相似文献   

4.
1.备教材要"懂、透、化"。"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  相似文献   

5.
<正>班会课和"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社课")都统一在德育这一教育范畴内,两者在目标上有一致性,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怎样使这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一、我们的纠结让我们先来聚焦品社课的课堂,看看是  相似文献   

6.
<正> 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受到这个"动力"的测试——无论是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在打电话交流时,还是在用电子邮件交流时。或许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似乎都持续地感到需要保证自己是对的——不仅自己是对的,而且要证明对方是错的。我们的"自我"便是罪魁祸首——我们的生活以自我为导向,"一切以我为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反应总是要去对抗并将对方放倒——我们要感到"我"是安全的,于是那种担心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7.
走自己的路     
当我们在为如何写出"优秀"作文苦思冥想时,就会有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提着菜篮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我们会微笑着接过老奶奶手中的菜篮子,搀着她老人家回家;当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新潮"的衣服后,就会看到学校里四面八方的人都是相同的服饰;当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有一个声音说"香蕉"(相交),就会有好多人附和着:"香蕉!"也许还会有人再叫出"苹果、橘子、哈密瓜……"之类.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举办的主题为"师生共书,师生共读"的"金秋柯小教科节".在为期半个月的教科节中,学校精心组织、精心策划了四大板块的内容:一是专家引领,用信念点燃我们的思想;二是课堂研究,我们在课堂中幸福成长;三是现场展示.我们从书屋里欣然出发;四是先锋论坛,用思想照亮我们的行程.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们拥有梦想,并为梦想不顾一切奋斗的时候,哪怕是跌倒、失败,也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有梦想、想创业的朋友,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带给你们一些感悟。有位老师给我们讲"职业"和"事业"的区别,他这样告诉我们:"职业是今天做了明天还得做,事业则是今天做了明天还想做。"按照他的解释,创业在我心里就属于"事业"那个范畴。也许我的事业在  相似文献   

10.
"六一"的阳光在蓝天书写,"六一"的笑脸在花园绽放。"六一"的歌,深情甜蜜;"六一"的诗,豪迈奔放;"六一"的童话,梦幻神奇,令人神往;"六一"的故事,多彩动听,耐人寻味;我们是故事中的主人翁,是童话中的精灵;我们是诗的主题,是歌的旋律!  相似文献   

11.
导读     
<正>在本期的"绿野仙踪"中,作者同学的"仙踪"踏上的都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毛晋捷同学来到了著名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他为我们描绘了黄洋界、五指峰、井冈山烈士博物馆等有名的景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对分课堂"的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奉为圭臬,在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动者、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者、接受者。即便是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当下,我们的课堂模式大多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单一且霸道  相似文献   

13.
喜欢这样的工作,才能在忙碌中品出充实的快乐;扮演好正确的角色,你才能在平淡中体会到幸福的味道。作为一个班的核心管理者班主任,我们要做什么?在学生面前,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相信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面对的选择,"警察"、"消防员"、"保姆"、"法官"这不应该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但如果我们能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这一  相似文献   

14.
正学会关心别人"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于丹在一次演讲中直言: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于丹的女儿也是独生女,  相似文献   

15.
在著名地产商任志强的微博里,我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一棵树的哲思1.树大招风,告诉我们低调是很必要的;2.玉树临风,暗示我们形象是很重要的;3.枯树开花,告诉我们希望是不能随便丢掉的;4.树欲静而风不止,喻示我们凡事不会都是尽如人意的;5.独树一帜,提醒我们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段文字很巧妙地对关于"树"的成语进行了归类、  相似文献   

16.
陈晓燕 《教学随笔》2014,(10):20166+166
我们不曾亲临庐山,却能从李白的绝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想象到庐山瀑布的雄浑;我们未曾登泰山,却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泰山的博大气势;《童年》让我们认识了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西游记》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安徒生童话》让我们坚信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十万个为什么》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智慧等等。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海南教育》2013,(6):22-22
<正>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18.
“半兽人”     
我题目中所写的"半兽人"并不是周杰伦的那首歌,而是我对网络的一个比喻。所谓"半兽人",即一半是"兽",是残暴的、不好的;一半是"人",是好的、温柔的。网络"人"的那一面,展现的是好的那个方面。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知识;可以听音乐,让我们缓解压力;可以上网聊天,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些都是网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走进鱼塘"时,其实我们是在读徐业毅老师这本厚重的人生之书。在鱼塘边,我们失落着他两任妻子黯然离去的失落,我们烦恼着"差生们"折腾的烦恼,欣慰着捣蛋虫们顺利毕业走上社会的欣慰。"小国家级骨干教师"的故事多少有点让人  相似文献   

20.
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准确、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我们常常提及的"文本"包含了多重含义:立足于作者的角度,它代表的是作品;立足于编者、教者的角度,它代表的是教材;而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它代表的是"学材"——学习的蓝本。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立足于"着手,变换多种角色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