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顺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立信中专办学点依托"校企双制""八个共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融通和共赢之路,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了校本方案。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瓶颈,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方法及管理平台的目标导向来解决这个瓶颈,并提出了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途径——政府主导式、“政企校”联动式、校企关联度大的“融入式”、“引企入校”实践教学式、“订单培养”教学管理式等.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办学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双主式”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可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充分调配校企资源,共同推进人才的培养,达到职业学校进一步发展、企业受益的双赢目的。本文着重阐述了“双主式”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运作策略,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特定零星需求岗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外贸类专业为例,提出“集散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阐述了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内外结合、分层递进、集散通达”的“集散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经验,为高校外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集散式”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对接、职业能力提高,有利于学校规范集中管理和企业多样化岗位需求的统一,但也存在教学内容难以标准化、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和实施存在先天的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的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以期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兴专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主动与新兴产业类企业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如“借船出海”式、“借鸡下蛋”式、“借梯上楼”式、“葵一蟹共生”武、“筑巢引凤”式;基于校企合作,构建了“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对接”:通过“产业驱动”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校、企二个办学主体的“融合”,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通过“岗课一体”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7.
基于“定制式”的业余大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培养方案共同商定,以需求为主;教学计划量身制定,以实用为主;教学时间校企议定,以企业为主等基本特点,校企合作开展业余大专“定制式”人才培养能使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企业一线员工均受益,但合作的实现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并不容易,要受到校企双方及经济性和教学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校企合作下的“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联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合作式培训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平台。高职院校和相应的合作企业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的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发展走上了“校企合作”道路,但是他们的运行机制不成熟,运行版本较低,甚至导致了当事双方的埋怨.因此,升级校企合作版本,寻找新的逻辑起点、构建新的合作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订单教育”奠定了校企合作的基础,“委托合作培养”是校企合作的自然过度,“校企共建”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西子奥的斯学院”,建立了以“一院两委两会”为主的校企双管理与运行机制,并在专兼结合的双师保障、企业实景式实训基地保障等层面作了一定探索和实践,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企业需求,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实体,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应渗透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校企合作包括物质层面的合作,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合作,而精神层面的合作最主要的就是校企文化对接,本文旨在通过对校企文化特质的比较,分析校企文化的异同,从而探索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职业教育良好结合的最佳产物,具有较强的专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高职院校互动融合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契合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情况,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交换理论着眼于校企合作的微观机制,突出了“校企合作”的交换本质.在这一理论视野下,由于企业的资源优势,职业院校对其产生依赖,从而产生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权力”.企业权力的产生导致了校企合作教育功能的形式化,阻碍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加强职业学校自身能力建设、强化企业的“义务”意识,是修正校企合作中的“不平等交换”,消解企业权力的重要途径.唯其如此,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琼  田英  魏娜 《广东教育》2009,(10):31-32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机制。本文从“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劣,提出了以“课程模块嵌入方式”的校企合作形式,确定了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零距离”的“融合”措施,以期为校企合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的教育优势,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组织保障。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主要可以划分为学校主体式、企业主体式、共同主体式三种类型。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日益改变着职业技能结构,凸显学校教育的优势。终生学习改变了职业教育终结性教育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质量规格预期,使学校主体式校企合作成为多数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形式。然而,“学校主体式”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以下简称“机电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探索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与现代化企业相适应的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了供求一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列举了世界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发展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典型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进而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地方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地方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