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梅祥 《中国钓鱼》2003,(10):11-11
一,白鲮鱼从测饵至将饵吸入口内时的浮漂语言 在一般情况下,白鲮鱼从测饵至将饵吸入口内这一过程的浮漂语言有如下常见的三种:(1)浮漂经轻而慢的点动后,有力地缓缓下沉一至三目,当浮漂有缓缓下沉的运动状态时扬竿即可中鱼;(2)浮漂经轻而慢的点动后,慢慢地徐徐上升一至三目后一顿,当一顿时扬竿,十拿九稳可以中鱼,而且这种浮漂语言  相似文献   

2.
手竿底钓     
底钓是将饵钩投于选定的钓点,使其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的鱼类。现介绍一下手竿底钓的方法。(1)带浮漂钓法: ①配长线钓法:在竿尖连接一根与竿等长或略长于竿的钓线,线的另一端连接饵钩,配置坠子和单体浮漂。垂钓前,先依钓点的水深调定浮漂的位置。饵钩沉落水底后,浮漂应呈直立状态,上端露出水面2厘米左右。下钩前,可在选定的钓点投撒诱饵,然后挥竿将钩、坠投甩于钓点。每次投甩时,要尽量使钩、坠较准确地落于选定的同一钓点,以便提高垂钓效果。投甩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手或双手握竿,先慢慢向后悠竿,将钩、坠带到身后,随即适当用力向选定的钓点方面挥竿,借助竿的弹力,将钩、坠甩到钓点。另一种是右手握竿柄,柄端紧贴肘部、竿体略向下倾斜,竿尖指向钓点,左手捏住坠子上方的钓线,然后右手迅速扬竿,左手同时松开钓线,使钩、坠在扬竿的瞬间悠去。悠出后,右手随钩、坠的下落,同步将竿放平。  相似文献   

3.
在野钓中时常见的一种竿线齐长、单钩直漂的钓法,是淡水手竿底钓(传统钓法)的一种,其基本组件一般为直径3毫米长200毫米直漂、直径0.20毫米钓线、钓鲫小钩、脑线长4厘米、铅皮卷线为坠。多数人将其钩坠漂调配为钩坠在水中的重力等于水对浮源的浮力,即钩坠未触底时漂的顶端正好与水面齐平。以粉饵作窝、面食作饵为例:垂钓时钩饵触底时漂顶微露于水平面,鱼儿吸钩抬头时浮漂上送。本人平时也较多使用这种钓法,效果尚可,在浮漂上送时起竿,中鱼率不错。然而,在长期使用中,也时有一些现象(浮漂反应)让人疑惑不解,其中之一就是有时…  相似文献   

4.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5.
初学钓鱼的人,往往对鱼儿吃钩时的提竿时机掌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太迟。我在垂钓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个掌握提竿时机的方法,称它为“动态提竿法”,应用上易掌握并且上鱼率较高。 动态提竿法,就是在鱼儿吃饵钩引起的浮漂(竿梢)的变化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提竿,以达到获鱼的目的。首先垂钓中对浮漂(竿梢)的“三态”概念的明确:一是静态,就是钓组入水后,浮漂在无鱼吃饵钩时的固有状态。如星漂在水面上几星,立漂在视目出水几目,无漂钓,竿梢的固定形态等;其二是动态,就是当鱼儿吃饵钩时,引  相似文献   

6.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12,(5):16-17
悬坠钓的浮漂 浮漂是钓鱼人借助钓组中漂与坠的合理配重关系,将钓饵带至合适的垂钓水层、观察水中饵料的雾化状况、发现鱼在饵窝旁游动、觅食、吞饵时的动作信号,为钓手适时准确地扬竿中鱼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钓具。  相似文献   

8.
巨生 《垂钓》2001,(6):11-11
先说手竿钓。草鱼咬钩,浮漂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鱼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浮漂表现多为先升后沉,动作柔和缓慢,连续沉浮两三次,最后斜向徐徐拖走。若是浅水,则浮漂平斜移动,且持续隐约可见。浮漂沉入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钩得深、钩得牢。若浮漂点动时或刚下沉1-2目就提竿。  相似文献   

9.
曹汉文 《中国钓鱼》2001,(10):11-11
一、流水中垂钓 1.缓慢流动水体的垂钓。选用4.5米左右的轻、细手竿,系合适稍细的齐竿线,根据你预钓水体中鱼的大小选用钩,用大号漂,调至以下状态:水流推动浮漂和水线以低于流速的速度向下游流动,拖动铅皮座、钩饵在水底向下游滑动,浮漂露出水面2~4目不下沉不上浮。然后以调好的钓组选出一长条  相似文献   

10.
贺建成 《钓鱼》2011,(14):32-32
四.走漂的漂相差异 沉坠钓的走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坠体贴底行走,一种是坠体离底行走。这两种走漂漂相,都是由鱼的乞食动作习惯构成的,比如草鱼、鲤鱼、青鱼都有边吃边走的习惯,通过子线拖动坠体形成走漂,是十分自然内事。沉坠钓走漂是钩饵入口漂相,扬竿是可以上鱼的。而且多数沉坠钓走漂是大鱼咬钩的漂相,特别是使用弋饵重坠钓鱼,形成走漂非大鱼莫属。悬坠钓的走漂,坠体也是平移的,平移中上下的宽度是有变化的,如坠本被鱼拉着平移向上,浮漂就会很快平躺在水面移动。如果坠体被鱼拉着平移向下。只要超过浮漂深度,浮漂先会沉入水下,出现沉漂。  相似文献   

11.
手竿动钓翘嘴鲌、用 饵是较黏的面团,外面包易化散的饵。甩竿后,包饵未散时,会把钩饵一直带到水底。但垂钓时因经常要钓半水,这样就需要均匀地向上提,凭手感起鱼。这样的钓法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人比较累,而且只能用一根竿,只能用长竿短线钓法。前年夏,笔者尝试着在立漂的上方加装了10粒细的羽梗星漂,使星漂的浮力大致和包饵的浮力相当,立漂和钩坠搭配照常规调节。经这样改进后,钓线可以放长了,因为线组可以自动上升;线组在达到预定深度继续下沉或包饵化散上升的过程中或包饵未化散落在水底时,都可以从星漂中看出鱼讯。故而…  相似文献   

12.
冬钓几注意     
贺军 《中国钓鱼》2000,(1):15-15
冬天鱼的活动量小,摄食轻,吃钩文雅,上钩后的挣扎力也小得多。可以选用软竿、细线(0.6~1号)、小钩。坠用保险丝敲扁卷在线上即可。调漂时采用“垂直归零法”,将带饵的钓组悬浮水中,浮漂尖与水面平,钓时将钩饵向下移动,水面留一目(或一粒)以便观漂。  相似文献   

13.
(三)装浮漂浮钓法 浮钓是钓取在水体的上层、中层和中下层栖息的鱼类的方法。 装浮漂浮钓,浮漂有两个作用:一是使饵钩入水后不沉到水底,垂悬于水中,二是显示鱼咬钩的信息。此钓法钩与坠可采用坠上钩或坠下钩的组合方法。 坠上钩的组合方法可用单钩或两至三只钩分别连接至坠子上方钓线上。浮漂用立式浮漂,其浮力要大于饵钩的重量。坠子的重量要  相似文献   

14.
姚远 《钓鱼》2014,(21):24-25
手竿绷尖钓法是由海竿底坠串钩和活坠爆炸钩的钓法演变而来,是指在手竿传统钓法和悬坠钓法的基础上,去掉浮漂,抛满竿,收紧钓线后通过观察竿尖点头的变化而判断提竿时机的一种钓法.本来此钓法主要是用于在自然水域因钓场环境特殊(如流水、钓点水位太深、大风、下雨)的情况下,而采用的一种极端的钓底栖鱼(包括半斤以上的鲫鱼、鲤鱼、草鱼等)的办法.但由于近年来自然垂钓水域的减少,黑坑池塘的增多,黑坑里的鱼类经过多次的垂钓之后警觉性会就会增加,悬坠钓法由于子线垂在水中,鱼就饵的时候容易因为触碰子线而产生警觉性,导致目标鱼没有明显的吃饵漂相.  相似文献   

15.
1.钓具要灵冬季钓鲫的钓具要在“灵”字上下功夫。“灵”是指钓冬鲫的竿、线、钩、坠、漂等组合件,要以轻便为宜。本人用的是威海产的4米手竿,富津15号精密陶瓷线,孔雀毛梗小立漂,针对冬鲫的援食特点,调至漂顶平水状(挂饵后),无锡生产钓鳖线的长柄小黑钧一只,小保险丝做坠。这组钓具装配起来是竿轻线细钓钩小,的确是轻便灵活,得心应手,下钩准确,上钩率高。只要浮漂出现上升或下沉的迹象就可提竿获鱼。因此用于钓冬鲫十分理想。2.下钧要准钓冬鲫的重要因素是下钩要准。因为冬季鲫鱼的活动范围小,动作迟缓,如果钓饵偏离钓窝…  相似文献   

16.
海竿远投炸弹钩原组装法是主线穿空心坠后打死结环,在环上挂炸弹钩。在实践中我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在抛投中铅坠和炸弹飞进时相互干扰,落水后炸弹钩和坠缠绕在一起,妨碍鱼吃钩后竿线的灵敏度;二是遇到有淤泥的水底,铅坠把炸弹钩拉到泥里,鱼难吃到饵钩。两者对钓获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邹思全 《钓鱼》2013,(14):21-23
六一儿童节这天,笔者也给自己年轻的心放了一天假。吃过早饭,于6点来到钓点,在小耿钓鱼的位置下竿,水深2.5米。根据昨天晚上盘算好的打法,有鱼咬钩时,要等浮漂被拉下3目以上时才能扬竿。半小时后,浮漂出现动作,点动两次后又上下起伏了3次,才慢慢下沉,直至浮漂被拉平水后才扬竿,中双尾鲫鱼。就这样钓下去,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9,(23)
在出钓实践中,顺风或微风的时候很少,尤其是用长竿(5.4米以上)时,顶风抛竿时就很费力,饵钩落点稍偏,鱼咬钩就差很多。即使勉强抛出去了,浮漂也很难定位,会随水漂流。此时一般做法是在常规线组的坠  相似文献   

19.
滑钧"又称脱钩。是指在垂钓活动中,鱼儿咬钩提竿,但未能钩住,或虽钩住而没钩牢。其原因大致如下:一、鱼钩质量差,钩尖不锋利,或钩尖钝、断,钩尖受伤变形,未能将鱼钩牢,使中钩之鱼逃脱。克服方法:选购使用优质鱼钩,钝秃锈蚀变形鱼钩要及时更换。二、提竿过早。钓饵尚未完全进口就提竿,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浅水区域垂钓,浮漂到饵钩之间的距离较短(30-40厘米),鱼刚含饵抬头,浮漂即有较大的反应,且用力过猛,将刚含到嘴边饵钩拉出,或饵钩吞进不深,把鱼嘴拉豁,或拉下一节嘴吻圈,使鱼负痛逃遁。对策及方法:掌握鱼情,熟悉…  相似文献   

20.
文风 《钓鱼》2008,(10):19-21
《钓鱼》2007年第18期、第19期刊发了拙作“浮漂调校的量化分析”,文中的量化分析部分是在浮漂的总浮力为10目,一只钩将浮漂往下压1目,一只饵也将浮漂往下压1目的理想情况下进行的。然而浮漂的种类繁多,每只浮漂的浮力大小不同,钩有大有小,饵有轻有重,理想状况下一钩压1目,一饵压1目在实际垂钓过程中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