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的现象,苦口婆心的说教与大量的题目练习仍然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究竟怎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不同。求比值的依据是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叫做比。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2.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不同。求比值的方法一般使用除法,例如16∶18=16÷18=89。化简比的方法却有多种:(1)求比值的除法。例如3÷13=3×13=19=9∶1。(2)比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制数学课本第十册第48—49页例1、例2.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难点是小数比和分数比的化简.关键是掌握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比的化简和求比值的教学中,常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例如在比的化简中出现:①126:84=126/84=3/2=3:2;②28:14=28/14=2/1=2;③200:150=200/150=4/3=1(1/3)。在求比值中出现:3:15=3/15=1/5=0.2为了避免发生这类错误,我认为教师要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除法、分数、比  相似文献   

4.
教材上提供化简比的常用方法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例:0.18∶9=18∶900=1∶50,26∶39=2∶3,12∶43=48∶68=4∶6=2∶3。可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发现,利用求比值的方法即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也可以化简比。如上述12∶43=12÷43=21×43=32,用分数形式保留化简结果,读作2比3。再例如34∶57,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为34∶75=2281∶2208=21∶20,如果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为34∶57=43÷57=43×57=2201。从过程上看,此方法简单、快捷。那么,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用求比值方法来化简比,事实上也是利用了比的基…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的基本性质”及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理解“最简单整数比”及“化简比”的含义。 3.能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整数比和小数、分数比。 4.弄清化简比与求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弄清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36/72=9/()=()/36,  相似文献   

6.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用“商不变性质”去发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什么叫商不变性质,并让他们举出与“1÷2”相等的算式,从中选出“1÷2=2÷4=3÷6”,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1÷2=2÷4=3÷6”改用分数表示,得:21=42=3…  相似文献   

7.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通过三个例题逐步推导揭示的。其推导过程较为繁琐,部分学生难于理解。为便于学生掌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后,采用如下步骤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填空:3/4×( )=1 1÷3/4=( ) 1 1/3×( )=1 1÷(1 1/3)=( ) 2/5×( )=1 1÷2/5=( ) 8×( )=1 1÷8=( )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明白:求1除以某数的  相似文献   

8.
分数除法的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分数除法为什么要颠倒相乘呢?我们可以用以下五种方法推导之。 1、利用乘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推导。 3/4÷2/5=3/4÷(2÷5)=3/4÷2×5=3/4×5÷2=3/4×(5÷2)=3/4×5/2 2、利用商的变化规律,把除数变为1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九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在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3二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原人教版统编教材(第九册五年制)比,本单元在内容及编排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对除法、分数和比的基本性质及三者关系,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可设计以下习题。 1.基本习题 (1)17÷136=( )÷272=1 ( )=0.125; (2)6/18=( )/288=18/( )=1/8; (3)14:112=42:( )=( ):56=1:8; (4)将下列各题按指定要求改写为另一种形式分别表示它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让学生理解繁分数概念教学繁分数以前,先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并要求学生把下面三组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1.3÷5= 4÷7= 8÷9= 2.2/3÷3= 5 6/7= 3/5÷7= 3.1/2÷2/5= 5/6÷4/7= 3/4÷4/5= 第2、3组题的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以后,教师指出,这些分数都叫做繁分数。接着设问:“什么叫做繁分数呢?”当学生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12.
首先联系除法、分数旧知识,让学生解答课本P.18的两个实例,引入比的意义。可先通过例1提问写出两个除法算式:①求长是宽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这是什么除法?(包含除法)(板书:长是宽的几倍?3÷2=1(1/2))②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谁作被除数?谁做除数?(宽做被除数,长做除数)为什么?(这是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基本应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这一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1/3×1/2 4/5×2/3 3/4×2/3 2、听答: 说出1/5、6、1/14、32每个数的倒数。 3、指名学生口头计算下面各题: ①有3个学习小组,每组4名同学,一共有多少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些计算过程较复杂,因此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多。怎样才能正确、简便地计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呢?首先,应该弄清楚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然后再一步步算出最终的结果。在计算过程中,除了可以运用一些定律使计算简便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小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化简的应该先化简,再计算在计算分数、小数乘除法时(除法运算可以转化成乘以原除数的倒数),如果能用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同时去除这个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则应该先化简再计算。例如:1.8×23=01..68×23=11.2123×4.2=531×14.…  相似文献   

15.
请小朋友先思考以下两道计算题: (1)(12×21×45×10.2)÷(15×4×0.7×51)= (2)10÷[9÷8÷(7÷6÷5÷4)÷3÷2]= 用通常的方法,看起来运算比较繁琐,运算的结果很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算式中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分数或分式,对分数或分式进行约分、化简,得最终结果,这样运算显得非常简捷。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问题。它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整数、分数、小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这个过程,通常叫比的化简。如,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材九册第63页例1有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三种类型比的化简方法。14∶21=(14÷7)∶(21÷7)=2∶3,这种整数比化简方法是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1/6∶2/9=(1/6×18)∶(2/9×18)=3∶4,这种分数比的化简,只要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最小公倍数,便得之。1.25∶2=(1.25×100)∶(…  相似文献   

17.
<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通过分数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与算法,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猜测算法教师呈现问题情境: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4分米,宽是3/5分米,面积是多少?预设列式:3/4×3/5=3×3/4×5=9/20(dm2)。引导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预设: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相似文献   

18.
在“比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教材里,需要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值的意义和求法,比与除法及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等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带分数减法教学是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难点,其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学生更感困难,特别是连减时,有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出整数“1”化成假分数仍不够减,需要再借,学生难以掌握,从而造成计算错误。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 例如:教材中的例题8 1/4-3 5/6-2 7/8,多年来使用的方法是: 8 1/4-3 5/6-2 7/8=8 6/24-3 20/24-2 21/24=6 54/24-3 20/24-2 21/24=1 13/24 这里应用的是先通分后加减的做法,如果先不急于通分,让学生注意观察,可发现利用某些分数  相似文献   

20.
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应使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我们教学的基本思路是: 一、创设条件,由旧知迁移到新知。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找出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主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1.创设迁移的条件。首先让学生把4÷6、8÷12和2÷3分别改写成比,再改写成分数(旧知识的复习)并做如下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