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活动就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应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建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但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偏差,所以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教材和重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思考的是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而甚少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教材阅读的问题。教师要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而不能仅作为自己讲课的素材。基于思维通透的数学阅读,通过让学生阅读小学数学教材,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对数学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才翰指出:"只有当学生获得了结构化的知识时,才能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真正的理解。"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数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具体地说,教师要用整  相似文献   

5.
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这是我国首次将开放性问题写进了教学大纲,说明开放性问题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有许多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以发挥它们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1.举例。教材中,有大量的问题是要学生举例说明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的材料,举出许多互不相同的例子。教材中要求学生举例的,大致有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研读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研读教材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视角。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视角去解读数学教材;从学生的知识经验视角去研读数学教材;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视角去读懂数学教材。教师从学生视角研读数学教材的过程就是为学生开辟登山盘山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对数学认知结构重构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结构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是,要把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还需要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意识。一、在数学中体现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亲身经历、用心灵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对数学认知结构重构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教材上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有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学生起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学生以教师为中介,对教材起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从教师处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从教材和媒体(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是从媒体处)获得信息来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来判定教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从教材、学生、媒体方面获取各种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机械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知识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思维状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整合,使教材内容能顺着学生的需要合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科的精髓之一在于其内涵的理性精神,这一精髓应贯穿于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与优化教学细节之中。教师唯有对教材做出丰富的解读、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才能创造对数学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教学,借用化学科术语来说,是一个"稀释"的过程。教材本身就是浓缩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教师应该深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这些内容?教学中又应如何对教材进行"稀释"处理才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包括正确体现数学的本质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是可供我们加工和创造的,只有将教材的逻辑序列、认识序列、情感序列和学生认知水平高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破重难点。一线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站在学生立场,正确解读和把握重难点教学,有效利用课堂突破重难点是当今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一、把准认知水平,突破重难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认知结构有关,是由学生原有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才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架起一道桥梁。一、感受生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而数学教材就是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中介和桥梁。一套良好的数学教材结构,既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要具有概括性较强的反映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才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结构,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驱动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重视.在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编写中也始终贯穿着一条指导思想:通过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可见问题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如何以问题为载体,启迪学生认知思维?如何以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认知迁移?如何以问题为载体,达成师生认知共识?就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一下对这些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是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1、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是学生认知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通常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其中,“动作”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将创设有效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以及认知上的冲突,进而能够促使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积极的数学科目的学习当中。本文便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教版数学教材,探讨如何在教学当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情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相关课程目标,针对教材数学知识展开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应当运用多维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在认知建构过程中培养思维直觉性,在认知冲突过程中培养思维求异性,在多角度观察过程中培养思维发散性,在交流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条理性,从而切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