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结构解读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5章,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内容中,安排了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含的重要知识块之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编著紧紧围绕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主题而设定教学内容,又与其他学科之间相应联  相似文献   

2.
<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部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中的实验。本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理解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实验按常规教学处理是一个验证性实验,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含量及颜色。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法和步骤,一步步完成实  相似文献   

3.
我说的课题是初中《生物》课本(H版)第一册、第三章第六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说课的内容分以下四部分:说教材、说导学达标、说教法设想、说学习指导。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节课主要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场所、原料等知识,进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教材特点本课是继“叶的结构”之后,按照科学实验的程度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自然事物的一课,同时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为学习下一节课的“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1-62
<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传统方法一般是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实验结论。为了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改进实验,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展示、讨论、交流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内容为教材的重点知识,学生自然十分重视。教学中,学生提出不少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问题,有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以说得很清楚,现把高频的几个师生对话列出,以供同行参考。生:在光合作用一节学到绿色植物中光合色素捕获光能,而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  相似文献   

6.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捕获光能要靠叶绿体中的色素.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我操作实验,探索出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从中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知识的能力,教育学生实事求是的对待和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很多理论知识是在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在高中生物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必修1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学生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结构的知识时,实施实验非常有必要。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分离、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技能[2]。  相似文献   

8.
赵云波 《甘肃教育》2011,(18):93-93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一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及相关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伴性遗传"内容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说明了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该部分既是已学过的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在实际生活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第四章第三节"关注人类遗传病"的基础内容. 2 师生课前准备 2.1 学生课前准备 (1)本周进行课前3 min演讲的学生准备好演讲内容; (2)温习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3)阅读"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小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4)对人群中红绿色盲患病情况的调查和统计. 2.2 教师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案的编写; (2)本课PPT的制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是怎样被发现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教学重点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开学不久后的一天,我还像前几堂课那样,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上讲台讲解经济生活教材内容.这一回,第二排第二小组争取到了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课的机会.要知道,大家都很珍惜这种学习锻炼的机会.四人一小组,每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我要求大家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像教师一样上课.第一位同学讲课文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第二位同学讲课文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对第一位同学讲解的内容作补充,第三位同学设计问题并作适当回答,第四位同学最后作小结.  相似文献   

12.
张宏燕 《现代语文》2011,(11):35-36
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阳楼记》的第二:课时,从教学理念、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的重点内容.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探究.出于知识掌握和培养物理素养的需要,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尝到"做科学"的乐趣.下面是我教学中创新尝试与反思.一、让学生课前有活动准备从而集疑1.课前准备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按要求照镜子看看镜  相似文献   

14.
吴超 《贵州教育》2010,(17):44-44,48
“叶片与光合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中的内容,包含了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教学目的,我课前认真备课并制作了课件,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心想我这节课一定会上得很精彩、很成功。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高中生物选修本“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包括三个步骤 ;二是C3 植物和C4植物 ,主要讲述C3 和C4植物叶片结构特点及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三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虽难度不大 ,但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十分重要。本节内容是必修本有关知识的加深和扩展 ,更加符合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必修本相关内容 ,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为新知识的同化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还是学生学习第六章“人与生物圈”中几个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的知识基础。2 教学目…  相似文献   

16.
以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为例,探讨"语块"教学法在我国专业学历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语块、"语块"教学法以及综合汉语课的地位;第二部分为学历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并通过调查得出了适用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语块;第三部分为对照实验,探究"语块"教学法能否优化学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第四部分为结语,对全文做了简要总结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广 《物理教师》2004,25(4):9-10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一章的第六节.( 1 )全章教材综合分析这章的前三节先完整地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第四节讲了物体的内能,是承上启下的知识.承上是指这节是前三节的应用,启下是指为下两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做好了铺垫,是下两节的准备知识.本章后四节为一大单元,是研究以能量、内能为核心的问题.所以全章内容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 )本节教材分析这节教材引言部分指出:利用海水降温来…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课前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了解的多少是学习这一课的基础。第二部分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浅析"说课"与"讲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与"讲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两种形式:"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部分; "讲课"又称"上课",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是"说课"内容的具体实现."说课"与"讲课"两者之间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就"说课"与"讲课"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其独特的魅力历久弥新,这主要得益于人民群众勇于创新,不断地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二目主要从"实现途径"的角度来探讨文化的创新。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不但与本课的前一框题,而且与第三课、第四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