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待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开了期待 ,教师的责任如何能体现呢 ?相信“差生”会变 ,所以才期待 ;相信“差生”能达到成功 ,所以才有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有了期待 ,才有追求 ,才有那种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才不会是枯燥乏味的事。学生的期待少不了受成人的影响 ,一般说 ,有追求、有期待的去听 ,去理解、去接受 ,学生才能有对自己的期待 ,“差生”尤其是如此。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期待。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成功教育所追求的过程。成功教育的最大成绩莫过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教师相信学生有潜能 ,相信自己有价值。当教师的本来就是要在转变“差生”…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师是寄宿生人格的塑造者,学习生活的守护神。他们有慈母般的爱心,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爱,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此外,生活教师还必须有严父般的疼心,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从内心敬佩和感恩生活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生活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蕴涵着淳朴、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必须具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博爱的胸怀,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与他们真正沟通,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恰当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事事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是让学生仰视的说教者,而是一个平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时也会办错事,但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教师的成就。究竟怎样才能"桃李满天下"呢?光有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颗足够大的心,去热爱你的教育事业,去关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只有用心的教育,才算得上是好的教育;只有用心的教师,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好教师。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如同一盏灯,能够照亮学生的心。我们应用"心"去关爱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真心去理解学生。一、把真情带给学生师德之魂在于"爱",少一份指责,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担负着塑造人的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历史使命。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抓住任何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语文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用一颗真心、一颗爱心、一颗高远的心投入教育,教育才会闪出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正一颗安宁的心,一颗坚定的心,一颗安稳的心,对教师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今天,特别需要教师的内心力量,特别需要教师回到自己的心灵——守护好自己的心灵,关照好自己的心灵。教师只有滋养好自己的心灵,才能关照好学生的心灵,守望住教育的本真。一、内心认同——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教师成长的"源头"和"动力"。究其源头,教师成长应当包括"精神成长"和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作为一名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做到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雕琢,用细心去培养,让所有学生,特别是那些"双困生",都能健康成长。一、爱心是转化"双困生"的基础1.爱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发自内心地去投入,才能真正热爱这份职业,并创造出优异的育人成果。对于经济上有困难和心理上有困难的"双困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倾注一片爱心。可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要去进行的一项义务。只有与学生做好交流工作,你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进入学生的内心,才能被认同、被接受。生命教学恰巧就是这样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是将教师、学生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一种对话。作为教师,要将自己的整个视野放得开阔一些,让师生和整个世界互动起来。这样,教学才不会显得呆板、无力,才会有真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走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教师只要做到平等的爱每一位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从"教我做、教我学"走向"我要做、我会学",教育过程就会轻松愉快,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学习、反思、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只有教师具有了一颗研究之心,才会逐步成为一位智者,一位人文者,一位思想者,这样才会使自我的教学富有智慧与震撼力,教师也才会富有极强的人格魅力,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感染着幼小的学生心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要始终相信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教师要发现学生身上的好品质并想方设法地去保持和发扬。1.尊重学生一时的"不如意"。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年轻教师都应该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树立这样的教师观——只有认为每一个教育对象都可能成为伟大人物的教师,才能把自己称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蒋老师在接手朱瑾所在的班级时就"满怀憧憬,想要结识这个闻名遐迩的朱瑾并且委以重任",即使  相似文献   

13.
爱的教育     
正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个案,从中真正感悟到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真爱才能教育人、感化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我的学生很"酷"今年暑假一开学,我就发现徐海发同学打了耳孔,而且还纹了身,一身的"二流子"习气,一看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无条件地信赖、服从教师,他们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只有当教师用自己的“心之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顺利推开孩子虚掩着的心门.用教师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去感召学生,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念与激情.  相似文献   

15.
爱的教育     
吕杳珍 《辅导员》2014,(6):44-44
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个案,从中真正感悟到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真爱才能教育人、感化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中叶,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教师要有爱心,才能细心塑造学生,真正爱护学生,而不是追求功利,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展、解除束缚。让他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施教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爱他的学生。这种爱首先是尊重,因为只有尊重才会走入学生的心灵。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源于内心的喜好去做一件事情是不会觉得累的,学生的学习亦如此。爱学生还要给他爱的尺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逆性。学会去用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丰富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生涯的习惯和态度。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整节课上教师与学生做的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使其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用自己的情感融化学生、用自己的心唤醒学生的心。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教师亲近了,才会信任教师,相信教师所说的,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呢?那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投其所好",采取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微笑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源于教师教育工作的成就,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关键,更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一、执着——痴心教育,终生不悔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学生,才会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使命感。《两个石匠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把做事看作无奈之举、满怀苦恼,结果会一事无成;如果用愉悦的心情做事,用满怀的热情去描绘未来,就会得到生活的馈赠。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心,才有可能会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