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视为高校的一个重要基础专业,有其固有的优势。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校转型改革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弱势与不足也凸显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合理、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使汉语言文学专业陷入尴尬境地。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为其转型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文科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传统的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之中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之中各个地区的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化的教学基本内容和形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是汉语言专业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独特载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国际上的语言地位也日益突出.高校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主体,很早就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输送专业型人才,并将中华文化推向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汉语的学习与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这是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西维所著的《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书,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紧扣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探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现状、不足与对策,阐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地位,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新模式,为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创新教育打开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师范类高等院校必设的教育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今,随着新课标改革在我国教育界的逐步推行,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转变,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最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色的阐释,结合新课标改革对该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最后阐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阔,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并且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此环境基础下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不断开拓创新,转变教学理念,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用性、应用性方面多加研究,开放教育的贯彻实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基于此,发展专业化特色教学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祥文 《教书育人》2011,(18):26-2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综合类与师范类院校中设置最普遍的一个传统的基础性文科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复合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理工类与财经类院校也纷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改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这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固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刘改变着其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不断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科学合理的选择与制定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井结合目前汉语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的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提禹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教学策略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以期能为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学科应用性一般是对学科体制健全程度和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高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成为教研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入手,对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全面优化开展。  相似文献   

10.
穆建明 《教书育人》2012,(18):112-113
我国各个高等学校专业设立中,设立最多、设立时间最长,同时又是学校专业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便是汉语言文学。它具有众多的优势,例如基础实力雄厚、就业范围较为广泛、社会各个行业对其需求比较稳定,等等。但是,在信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与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想适应当前形势,需重视现代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应用,改变当前高校相关教学。本文就此问题出发,首先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仔细分析阐述,提出当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从高校教育模式下手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蒋丽 《教书育人》2012,(24):20-21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该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教师队伍知识结合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图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较早的一个传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特别是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除继承与发展原有教学内容与优势外,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创造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动教学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试图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剖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情况,顺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以国内外前卫教育观念为指导所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以求培养出兼具人文性与应用性,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实用性的技能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实用型的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因此,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文性、应用性的培养,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新时代发出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倾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因此,社会对现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黑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13年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提高学生的入文修养及素质的科目,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汉语言文学职业化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当前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细致地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如何改进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化教育提出了些许策略,以期为该专业的改革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及素质的科目,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汉语言文学职业化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当前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细致地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如何改进汉语言文学的职业化教育提出了些许策略,以期为该专业的改革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应用性.所谓应用性人才,就是要求培养品质高尚、举止得体、技能掌握卓越超群、文学底蕴深厚的社会工作者和祖国建设者.为此,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写作功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应该针对实际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工作。本文从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取向,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设定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性教育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