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教者问。“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泽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教者问同学们意见如何,大家七嘴八舌,但说不到关键处。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5.
地理老师     
某日上地理课,老师宣布下节课要小考。小明紧张地举起手问老师会不会考得很难,老师只说了一句:"十分简单。"乐得大家拍手叫好。可是考完后每个人都考得惨不忍睹,怎么会简单呢?于是小明又问老师,只听老师说:"我可没说错哦,‘十分’简单,剩下‘九十分’很难!"  相似文献   

6.
沈奥 《今日中学生》2013,(17):47-48
她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 初相识,我们叫她"张老师",一段时间后我们叫她"张董",因为她讲课时上天入地,谈古论今,像无所不懂.她知道后,笑眯眯地说:"别叫我张‘董’,叫我张‘总’——我的目标是:凡不好好学习的,手打肿,腿打肿,屁股也打肿."她的口号:没有惩戒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对这句中的"间"字,课本的注解是"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教师教学参考书也将此句翻译为:"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玉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相似文献   

8.
我教老师     
今天是儿子第一天去上学。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什么了?儿子说:她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1加2等于几’,我就教她说‘是3’。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下午,小朋友都在楼道里玩。琪琪突然跑过来,小声告诉我:“老师,你是‘普通人’。”我先是一愣,然后笑着问她:“琪琪,告诉老师,为什么?”琪琪说:“因为我说安康话是安康人,你说普通话,当然是普通人呀!”老师是“普通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袁晓红!老师  相似文献   

10.
帮老师纠错     
骆玲芳 《广西教育》2014,(44):51-51
正5月9日上午,我在班上给学生朗读《又是荠菜花开时》。我大声地读着文章,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抑扬顿挫,仿佛我就是作者本人,正在田野的菠菜地里、草地里寻找着我的"胜利"喜悦。偶尔抬眼扫一下课堂中的学生,我发现他们也都沉浸在我的优美朗诵中,像是在用眼睛"寻找"着可爱的荠菜花。读完文章,我便开始布置阅读习题了,这时,忽然有一个声音说:"老师,荠菜的荠是读‘jì’,不是读‘qí’。"猛地抬眼一看,原来是平时比较胆小的欧庆在给我纠正发音。"是吗?"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我的课堂应变能力磨练得  相似文献   

11.
考验老师     
一天上完课,我正欲走出教室,一女生拦住我:“老师,‘卤莽’的‘卤’字这么写对不对?”我看了看纸上的字一时语塞。读了4年中文系,只知有“鲁莽”一词,还未留意过是否有‘卤莽’一词。我极力地回忆,却拿不准“卤”是否正确。其实我当时只要翻一下学生放在书桌上的字典就可以解决。但我放不下脸来,我的课一直颇受学生欢迎。过了一会,我严肃地对她说:“你不晓  相似文献   

12.
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一句中的“亲戚”,其义如同“父母”。有人跟我指出:“你讲错了,‘亲戚’并非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生活教育》2008,(10):20-21
最初喊我"爸爸老师"的是儿子梦麟。他也是我们的班集体中的一员。在学校,同学们喊老师.他也跟着喊老师:放学回到家喊爸爸.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转换不过来似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儿子写完作文.跑到我跟前让我给他看看.边递作文本边说:"老师——不.爸,帮我修改一下作文行吗?"我接过作文本。儿子接着说:"在学校喊老师,在家喊老爸.变来变去的,真是麻烦.以后干脆喊‘爸爸老师’得了!"我开玩笑地说你随便啦!称呼老师也行,喊爸爸也中。没想到他在周一的课堂上提问时.当着全班同学喊起了‘爸爸老师’,惹得同学们笑个不停.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执教 《廉颇蔺相如列传》到第二课时,我要求学生用“我认为是一个的人,从地方可以读出”的句式评价文中人物。一位姓羊的女生提出了令大家都出乎意料的看法:“我认为蔺相如根本就不是大家认定的那样有勇有谋、不畏强权、顾全大局的人。理由有三:首先,蔺相如表面看似‘有勇有谋’,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语言活动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表演,可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却主动请缨要求表演"小红帽".这点小小的要求,我当然应该满足啦.刚想分配角色,谢逸顺就大声说:"陈老师,我要演‘小红帽’!"听了他的话,其他孩子都笑了起来:"‘小红帽’是个女孩.""你是男孩,不能演!"准知谢逸顺仍倔强地说:"我就是要演小红帽!"  相似文献   

16.
正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气氛一下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将相和》和中学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有“蔺相如”这个人物、但是许多人把“相”字误读为四声 xiàng(向),其实应该读成一声 xiāng(香)。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说:“‘相’作虚词,都读第一声阴平。若读第四声去声,则是实词,或为名词,‘宰相’、‘相国’之义:或为动词,如‘吉人天相’、‘相礼’,辅佐之义,‘相’字下若是外动词(即及物动词——笔者),又没有宾语。‘相’字便兼起代词作用,可以代本人,可以代对方,可以代第三方”(《古汉语虚词》)。  相似文献   

18.
游戏活动时,高明明的家长请假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要有几天不能上幼儿园.小朋友听到了,纷纷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去世’就是人死了,因为是家里的亲人,说死了不好听,所以用‘去世’这个词."又有孩子问:"高明明的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这一下,小朋友议论开了,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19.
丁曰宏 《学语文》2014,(5):62-63
一、“吾”与“我” 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两处同时使用“吾”“我”的情况:一处是“王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另一处是“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相似文献   

20.
开学了,"班草"居然不是我才是开学第一天呢,同桌李晓霞就一脸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叶诗浩,你知道我们班‘班草’是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